何謂「大事」-培養以價值觀建立的思考體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圍繞著價值觀所形成的思考體系

價值觀的重要性,先前的文章就一直想強調,只是價值觀是個很空泛無形的東西,要怎麼明確闡述它的重要,對於這問題實在是想的很頭痛。
經營火鍋店的海底撈,網上許多關於他們精彩的服務故事,都不是所謂的「制式服務SOP」可以作到的,而是海底撈將經營理念「服務高於一切」灌輸到員工心中,讓員工圍繞著「服務高於一切」的價值觀形成思考體系,處心思慮的去思考要如何讓客戶享受到最難忘的服務體驗。
最終,海底撈的服務之好被冠上「服務有毒」的稱號。
藉由海底撈的簡述,想帶出價值觀以及圍繞著價值觀所形成的思考體系的重要性(服務案例還請上網搜尋)。
在文章《價值觀-立身之本以及行事支點》中,提出價值觀的幾個關鍵作用:
  • 自我認知
  • 外在認知
  • 指引行為的方向
對於圍繞著價值觀所形成的思考體系,最難的點莫過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觀,並培養成屬於自己的思考體系,而圍繞著價值觀所形成的思考體系,不外乎跟上述三點有觀。
至於怎麼養成呢?接下來將用自己最近思考的事情,梳理如何尋找價值觀;以及圍繞著價值觀,如何形成屬於自己的思考體系。

從「大事」開始的思考脈絡

舉例來說,最近一直在思考:
當一個人說他想幹一件「大事」,那「大事」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怎樣才叫大事呢?要怎麼把大事做好呢?
從這個觀點出發,開始思考「何謂大事」。
劉備在臨死前,跟劉禪說過: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加拿大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類》中提到「一萬小時定律」:
如果你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若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個小時,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因此得出:只要小事積沙成塔,小善可以成就大事,小惡也會釀成大禍,甚至可以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再將思考得出的結論,套入假設的情境中,或是套入真實面臨的狀況。
當一件工作,別人都做60分,你可以為了保持辦公室的和諧氣氛,把事情做「壞」,跟著大家一樣低分飛過,獲得「好」的人際關係。日積月累下來,你獲得60分同事的認同,做事水準60分,跳槽時,再將60分思維帶到下個工作中。
你也可以選擇把事情做「好」,細節不馬虎、要求高標準,但「壞」了同事情誼。日積月累的堅持下,等待著你的大事,可能是晉升主管、結識貴人、或是獵人頭的高薪職缺。
是要選擇在60分的環境中輪迴?還是追求卓越,讓自己被看見,進入一個更好的環境中,跟優秀的人一起共事?
不論哪一種選擇都沒有對錯,這只是每個人的價值觀偏好,所帶來的行為不同。
當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思考體系後,得出幾項結論:
  1. 一件大事是由許多小事集結而成
  2. 以後遇到大事,先著眼於大格局,再選擇小事的著手處。
  3. 小事不只有善惡之分,也可能有其他因素包括在裡頭, 因此要選擇對自己來說最佳的行動方案。
若小事有100件的話,太多了該怎麼處理?根據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的「28法則」,關鍵少數影響多數結果,因此必須學會判斷出哪些20%的小事會影響80%結果,才不會陷入窮忙,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得出結論4: 根據28法則,從關鍵小事下手。
除了專注在「大事」上,也去延伸思考作聯想題:一個大專案,是不是由許多小專案執行而成?一項產品,是否由各種部件與零件組裝而成?一個網站,是否有許多的分頁所建成?這些聯想到的事物,是不是都能用「所謂的大事,都是由許多小事集結而成」的角度去思考呢?
以上進行的思考,都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知識中挖掘,進行延伸與聯想。
當自己發現這個從「大事」開始的思考體系,就像是打通任督二脈一樣,通用於許多事物中,而自己也認同這個想法。
因此,「所謂的大事,都是由許多小事集結而成」這個認知,就成了自己的一種核心價值觀,而其他次餘認知,則是圍繞著這個價值觀所延伸出來的思考分支。
從「大事」展開的思考體系,價值觀有著「所謂的大事,都是由許多小事集結而成」的基礎下,當未來自己淹沒於許多重要的小事中,在持之以恆的這條路上,因為這套思考體系,有了告訴自己不能半途而廢的理由-因為自己正在成就一件大事

藉由知識螺旋培養思考體系

上述用最近自己在思考關於「大事」的例子,來陳述關於圍繞著價值觀,展開思考體系的培養。
一套思考體系的生成,從一個思考點開始,並尋找認同的價值觀,並圍繞著價值觀去思考、形成認知、套入情境中,讓環境與行為的互動形成反饋,並調整原有認知,提升思考寬度與深度。日積月累下反覆如此,思考體系將逐漸變成一棵蒼天大樹。
文中所說的方式,在許多知識管理的第一章,關於要如何移轉跟累積知識,都已經用「知識螺旋」給交代了,只是在知識螺旋的基礎上,稍加用自己的認知與思維作些修改。
最後,用河流航行來形容價值觀所建立的思考體系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1. 在名為人生的河流中航行,知識就像航船的工具,如果連划槳都不會使用,最終會像樹葉一樣,任憑溪流帶向遠方;
  2. 擁有片面的知識與認知,在面對險境時,知道如何渡過難關,隨著一切風平浪靜,始終不知該航向何方;
  3. 擁有以價值觀建立起的思考體系,不只可以排除萬難,在面對分流與遠方,也知道該往哪個屬於自己的河道中,繼續航行下去。
avatar-img
248會員
476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我們25歲,回頭看15歲的自己,是否會覺得15歲的自己很幼稚?當我們35歲,回頭看25歲的自己,是否也會像25歲在看15歲的自己,覺得25歲的自己很幼稚呢? 我們總是過度在乎外頭的聲音,忽略自己內心深層的呼喚;我們都忘了,年輕就是本錢,年經要勇於嘗試。 年輕,就是沒有必要急著明確的定義自己是誰。
什麼是人生? 人生是可能性的藝術,人生不設限,處處是主場。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未來也才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因此,盡可能不對自己的人生去做設限,限制自己未來的可能性。隨著自身的進步,利用圍繞著價值觀形成的思考體系作為判斷與行動的基礎,我們可以逐漸掌握潮流的脈動,控制自己行進的方向。
隨著跨國交通成本降低,運輸逐漸便利,出國旅遊變成一種常態。互聯網讓旅遊資訊唾手可得,隨搜可見的出國方法,打破以往傳統觀光業者壟斷的旅遊資訊,取而代之的,興起一股自助、半自助旅遊、輕旅遊、深度旅遊、主題旅遊等,更加多元化的旅遊方式。 台灣需要一次觀光轉型,其轉型的方向,可以朝「主題式旅遊」方向探索。
感謝換日線、梁雪莉Shirley兩位關於如何透過google協作平台自建個人網站的文章,讓長期困擾沒有個人頁面的我動起了念頭。 本篇文章補充分享網頁造訪人次計數器的設置、版權聲明的宣告方式以及Likeco拍手嵌入,希望藉由這篇文章拋磚引玉式,吸引其他厲害的設計者分享自己如何美化個人頁面的方式與手法。
身為一個長期訂閱經理人與數位時代的讀者,對於這幾個月來巨思文化集團在電子報上的做法,我想說:我看不到以往「經理人」與「數位科技」的 「Sense」有用心在像我這種透過Email訂閱電子報的觀眾上。 門面有失專業,文章內容與定位不符,恭喜你們得到了許多蹭時事流量的觀眾,失去的只是像我這種少數人種。
回想大四那年,對企管有了濃厚的興趣,就在思考是要就讀MBA,還是當兵然後出社會。當時糾結於:多花兩年所得到的成效,到底值不值得我投入?長期角度而言,我不知道,就當作追求興趣吧!短期角度而言,我知道自己讀研究所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對企管的學習一次到位。剩下的,就是我有沒有下定決心,用兩年的時間全力以赴。
當我們25歲,回頭看15歲的自己,是否會覺得15歲的自己很幼稚?當我們35歲,回頭看25歲的自己,是否也會像25歲在看15歲的自己,覺得25歲的自己很幼稚呢? 我們總是過度在乎外頭的聲音,忽略自己內心深層的呼喚;我們都忘了,年輕就是本錢,年經要勇於嘗試。 年輕,就是沒有必要急著明確的定義自己是誰。
什麼是人生? 人生是可能性的藝術,人生不設限,處處是主場。因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未來也才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因此,盡可能不對自己的人生去做設限,限制自己未來的可能性。隨著自身的進步,利用圍繞著價值觀形成的思考體系作為判斷與行動的基礎,我們可以逐漸掌握潮流的脈動,控制自己行進的方向。
隨著跨國交通成本降低,運輸逐漸便利,出國旅遊變成一種常態。互聯網讓旅遊資訊唾手可得,隨搜可見的出國方法,打破以往傳統觀光業者壟斷的旅遊資訊,取而代之的,興起一股自助、半自助旅遊、輕旅遊、深度旅遊、主題旅遊等,更加多元化的旅遊方式。 台灣需要一次觀光轉型,其轉型的方向,可以朝「主題式旅遊」方向探索。
感謝換日線、梁雪莉Shirley兩位關於如何透過google協作平台自建個人網站的文章,讓長期困擾沒有個人頁面的我動起了念頭。 本篇文章補充分享網頁造訪人次計數器的設置、版權聲明的宣告方式以及Likeco拍手嵌入,希望藉由這篇文章拋磚引玉式,吸引其他厲害的設計者分享自己如何美化個人頁面的方式與手法。
身為一個長期訂閱經理人與數位時代的讀者,對於這幾個月來巨思文化集團在電子報上的做法,我想說:我看不到以往「經理人」與「數位科技」的 「Sense」有用心在像我這種透過Email訂閱電子報的觀眾上。 門面有失專業,文章內容與定位不符,恭喜你們得到了許多蹭時事流量的觀眾,失去的只是像我這種少數人種。
回想大四那年,對企管有了濃厚的興趣,就在思考是要就讀MBA,還是當兵然後出社會。當時糾結於:多花兩年所得到的成效,到底值不值得我投入?長期角度而言,我不知道,就當作追求興趣吧!短期角度而言,我知道自己讀研究所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對企管的學習一次到位。剩下的,就是我有沒有下定決心,用兩年的時間全力以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在閱讀《天職地圖》過程中,對「自己想做的事」和「天職」的深入思考。透過價值觀排名,筆者將金錢、健康及興趣列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探討了金錢的必要性、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探索興趣的意義。並反思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平衡這三者,邁向理想生活的過程。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人生旅程中追尋價值觀的重要性,即使未能完全實現目標,仍能藉由遵循個人價值觀獲得成就感。
Thumbnail
重點摘錄: ※{意義}的本質:做某件事經過深度思考、具備了更深的精神層次、本質有向上成長的期待、{無限賽局}思想為核心的概念。 ※把工作做好的,對自己、老闆負責,這對工作者來說,就是一種意義。 ※沒有經過思考建立{深層的意義},就無法從高維度+整體的角度達到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價值觀像是我們的內在羅盤,指引我們如何看待世界。 "我們是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我們的價值觀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受到我們所處環境、教育和生活經驗的影響。 但是,價值觀也是一種動態的東西,它隨著時間和經驗而改變。 "人是一切事物的評價者。" 當我們經歷新的事情、學習新的知識時,我們的
Thumbnail
人總是盲目追求大眾認可的價值觀,比如書要念得好、錢要賺得多、房子要住高大上、男人要會賺錢要懂貼心、女人要會操持家務、女孩身材要纖細,男孩要瘦高帶一點精壯等等。 其實沒有一個價值觀可以完整套用一個人的人生,就算是普羅大眾認可的價值觀對我們來說也有可能左支右絀,極不合適。現代人過得這樣揪心、不由自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沒有人真正的可以決定你前進的方向。有時候當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即使面臨困難和挑戰時,也能夠選擇出一個明確的標準和方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在閱讀《天職地圖》過程中,對「自己想做的事」和「天職」的深入思考。透過價值觀排名,筆者將金錢、健康及興趣列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探討了金錢的必要性、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探索興趣的意義。並反思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平衡這三者,邁向理想生活的過程。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人生旅程中追尋價值觀的重要性,即使未能完全實現目標,仍能藉由遵循個人價值觀獲得成就感。
Thumbnail
重點摘錄: ※{意義}的本質:做某件事經過深度思考、具備了更深的精神層次、本質有向上成長的期待、{無限賽局}思想為核心的概念。 ※把工作做好的,對自己、老闆負責,這對工作者來說,就是一種意義。 ※沒有經過思考建立{深層的意義},就無法從高維度+整體的角度達到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價值觀像是我們的內在羅盤,指引我們如何看待世界。 "我們是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我們的價值觀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受到我們所處環境、教育和生活經驗的影響。 但是,價值觀也是一種動態的東西,它隨著時間和經驗而改變。 "人是一切事物的評價者。" 當我們經歷新的事情、學習新的知識時,我們的
Thumbnail
人總是盲目追求大眾認可的價值觀,比如書要念得好、錢要賺得多、房子要住高大上、男人要會賺錢要懂貼心、女人要會操持家務、女孩身材要纖細,男孩要瘦高帶一點精壯等等。 其實沒有一個價值觀可以完整套用一個人的人生,就算是普羅大眾認可的價值觀對我們來說也有可能左支右絀,極不合適。現代人過得這樣揪心、不由自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程中,沒有人真正的可以決定你前進的方向。有時候當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即使面臨困難和挑戰時,也能夠選擇出一個明確的標準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