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泛意義(續)

Neelam Sundaram on Unsplash
泛意義是指,一切都有屬於自己的意義模式,屬於一種泛式化的心態,當一切有了這樣的意義,隨之到來的就是轉化為偽意義的表示。我不知道怎麼回事,當意義變成了泛意義,為了偽意義之後的那種真意義,或許才是人人自認為的真意義,我們都活在在種競爭關係中,都想要進步,活得更好,那麼意義就只是名義上的意義。
既然如此,你當然可以得到想希望的第一名,爭取在某些名次之內,或是讓世人看見你的才華與專業能力。如果你認為有意義,也只是表示性上的意義,說真的,意義的真摯,也只有各自的人獨自在某領域上這樣認為,意義也會變成某些偽意義。
這很難解釋,意義的真實性只是在你生活所享有的一切,當我們有了三享生活,只是想享有,享受與享樂,那麼充其量就是意義上的渴求。好吧!這就是意義的表示絕對性,你渴望進步,渴望能夠衝上高點,越是想要某種意義,就越是某種去表示你真正要的那是那種代表出來的意義,那是正確的嗎?我不知道。你的生活是為了生活才去生活完整嗎?還是讓進步而更進一步呢?
寫出來的意義,就是某種表示的代表性意義,偽意義教我們的為了有某種意義,你就只是讓它有意義,這不表示它真的有實質上的絕對意義,畢竟,這是你說的,但不是生命本身的那種呈現,這也是當有些人得到了名次,依然無法快樂的原因。好吧!你都快樂了!你都歡笑了!這算有意義價值嗎?或許有,當下可以看出,僅指於這當下的幾秒鐘或是幾分鐘,對了!你很快樂,是真正屬於你渴望的快樂,還是那只是快樂的影子呢?
大多數人只活在快樂的影子下,喔!看那個展覽,參與體驗式主義很快樂,體驗享樂在快樂中其實有不少的席次,就像意義本身所言,意義也絕對不是那樣的某種意義存在,是我們在賦予那種意義表示,就認為,喔!對,很有意義,偽意義之後的意義看起來很真,為了什麼而去什麼,相信你沒有這麼假,但你也會如此黑暗與矛盾。
真的快樂,就應該想要取得什麼那種表示,但那種表示,也只是表面上的,意義就在這裡很容易模糊焦點。當我們想要意義,你會為了意義去真的想要意義的表示,所以有了目標,有了思考,有了一點一滴的計畫,而意義在你偽意義出來的所看到的那點,也是意義的無形形成,這就是泛意義出來的出發點。
當每一個人只是用意義去衡量,多少讓意義失焦。當我們只是要意義更有體驗時,也是讓意義成為某種注目焦點,我跟人不同,不應該這麼看待意義的表示,但每一個人呢?是不是用意義去衡量該有的多少,好讓自己認為泛之化的意義可以成形呢?
也許我是錯的,就像多少人在我的文章指指點點,說應該怎麼樣解釋才對。但我對人性的思考,不應該來自這樣的泛化解釋——就是意義的延伸,變成了意義的看待,喔!怎麼樣才有意義呢?對我而言。
人真的難懂,意義只是想在自己生活表面上,這就是意義的表示,你看到什麼,你就認為什麼,意義之下,的那層背後,是偽意義出來的延伸,為什麼我們只想要更好?為什麼在自己生活有意義的同時,只是想要讓意義更加全面化?只是讓自己更加有存在性?你存在用什麼來定義,這叫做膚淺,如果人不能活在意義的那種真正氛圍中,那麼你只是在偽意義找到你想要的表示,真意義就看起來很像「真的」,其實是假象。
人還是想要更加快樂與進步,愛情裡應該相互,而不是一個人收,一個人撿。當我們只是看到異性中的男女,還在為男女之間的角色作男女上的對比與扮演,那麼意義就是異性的扮演者,而如果真的可以在意義上認為非屬男女,那麼性別才可以更加突破,才有幫助。但話說回來,框架下的社會結構,似乎就是男女,這種已成事實的事實,你能真正跳出來看異性之外的那種意義男女模式嗎?很難完全做到。
為什麼要有真意義?因為偽意義出來的意義,真的是假象啊!你可能感覺不出來,你可能還年輕,你可能還在玩的階段,不想長大,而當你真正在活了十年以上的歲月,可能還在年輕的階段想著年輕上的意義模式,而當我們在成長階段或是成熟階段,若是真的想要有意義,也只是在偽意義之中,你找到你想要的意義階段,好讓它成為泛意義。
Mark König on Unsplash
泛意義可怕的是它很容易成為泛之化出來的意義,好讓你加以定義什麼,偽意義或許可以在創造出來的意義,讓它有某種具象化,你就以為是真的,泛之意義呢?只有這個說得過去,對!沒意義的事都可以加以去衡量與檢討。
一切當然沒意義,「一切」當然沒意義,有意義的事你自認為的那種,但是——只要「但是」把意義變得太過明白,我們就了解,意義不過如此,原來都很有講出來的那一套表示,就很容易把意義切換為「偽意義」的看起來的樣子,這也是為什麼要跳脫出來去思考我生活的快樂不是來自偽意義,而是真實存在的,這很重要。因為不需要去強證什麼,好像人必須要什麼存在感,你有了每天的打卡與哪裡的遊山玩水,不代表你充滿快樂上的那種意義有很棒的快樂絕對性,因為快樂到頭來,很像很好,但你是陷入在泛意義的表示。也就是說,你雖然有體驗主義的快樂,但你這場意義成了存在性的快樂的泛化。
泛化的一個缺點就是容易進步與快樂之間去衡量意義的表示,好讓泛意義更加泛化,而泛化沒有什麼不好,不好就在於偽意義出來,會讓你有像樣子的意義,讓你更加有存在感,也就是快樂與存在可以用什麼去定義?定義需要用什麼方式去衡量意義的表示嗎?其實都不需要,但你就是會。
為什麼會去衡量?說實話,我們生活有太多想要去衡量之間的什麼表示。當泛之意義實在太廣時,一切當然有意義,而當我們把意義變成泛之之後,就容易把意義陷入泛化的流程過程中,好讓存在感就加明顯。
好吧!這就是你的意義感,泛之的意義就是一切太有意義,所以才要去衡量,而當一切有意義時,你就會想要有存在感,而當有存在感時,並必須證明什麼,而證明什麼,又要需要別人在賦予什麼,社會或是群體,或是整個氛圍之間,因此這樣的意義環節下,泛意義就變得很有道理,也沒道理,因為就像我所說的,你會把這樣的意義創造出一個偽意義的象徵,好讓證明這是有意義的。
看到這裡,如果你不懂我在說什麼,那麼我只能說,當你的生活在意義的層面,例如想要用物質的表示意義去代表什麼意義,那你就是活在泛意義的表面下,凸顯那種意義價值,或許有意義,對你而言,但你真的會去想,你越努力去想,你才發現,真意義不是活在那種功夫下所看到的那樣,只是偽意義的真意義,而泛意義充其量只是他的孿生兄弟。
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特別解釋意義的奇怪特性。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誤解意義本身,當你快樂時,當你人生充滿希望時,你就定義出意義的特性來。而當你的人生都是三享生活的同時,你也在意義的建構上,有著更高全面式的泛之意義。意義是你認為的,我沒有好反駁的,但你也同時沒有想想那意義的保留完整,到底是看到了哪一點,才覺得有意義,還是屬於真意義的部分。
你存在用什麼來定義,這叫做膚淺,如果人不能活在意義的那種真正氛圍中,那麼你只是在偽意義找到你想要的表示,真意義就看起來很像「真的」,其實是假象。
一般人不會像我這樣想,喔!應該要有真意義,而不是偽意義,反正偽意義也無害啊!它無害,但會讓人陷入都想要有意義的模式中,泛意義不同的是一切「早」已經有了這樣的象徵,就更容易去表示,意義就是浮現在那裏。當我們想要活得更好,只想到自己時,你就是活在意義的侷限範圍內,讓意義屬於你所有,那你跟一般人的自私沒有兩樣,自私應該是在自己的自私與無私之間去反思意義的存在,而不是為了自私更進一步更好,才讓它所有什麼全部上的根本,你就是佔了自私的便宜。
為什麼要這麼自私呢?你說呢?你又做不了我,你只能做你自己,你當然要自私,自私是圖利自己,忘了他人之間的平衡。你只是想到你自己的平衡,為了他人的平衡,你還是追求你自己自私上的絕對意義,因此,當你用意義去在乎那所有時,你只是活在泛意義的邊緣,好讓意義能夠進入到你生活領域,讓意義更加全面,而有真意義的看法,說來說去,這不是在一再告訴自己,外面的世界有多好到你可以堆積成你自己的樣子嗎?
這就是存在感,一再用意義去表示什麼,泛意義有讓你真正活在意義的包覆中嗎?當然有!因為早已經全面如此,你真的只想到——喔!要有意義,要有那種表示,你只是找意義的麻煩。
你現在不會這樣想,也有很多人不曾這樣想,因為都只想要生活的那種本身上的意義,正確來說,當我們真的能夠思考在快樂與存在上的意義本性時,其實我們擁有的會很多,但物質與定義實在太過擾亂我們生活意義的價值性,所以變得很奇怪的衡量氛圍,所以泛意義的那種幾乎變得很難逃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