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想和你介紹什麼:
最堅強的人,也會需要我們的幫助
前言:與議題同行
《我們與惡的距離》、《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做工的人》、《無神之地不下雨》⋯⋯近年台劇對各類議題的大膽挑戰,不僅是在娛樂圈發酵,更帶動人們對社會的關心。 HBO亞洲原創影集《誰在你身邊》(WHO’S BY YOUR SIDE)由金鐘導演何潤東編導,我們跟著曾詠潔、曾詠琪兩姐妹(徐若瑄、張鈞甯飾)的故事開始,一起走入多元社會、家庭婚姻、甚至是個人心中的幽微秘境。
太多疼痛 無法被閱讀
誰會陪我走到淨土——片尾曲《人類廢品》
(以下涉及劇情)
五分之一的我們,與憂鬱共存
「我是她的諮商師,她已經憂鬱症三年了,不想讓你擔心。」在臺灣,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患有憂鬱症。曾詠潔在女兒離家之後,病情更為嚴重。而且,沒有人想過——在職場、家裡,總是笑著對同事、丈夫的她,需要別人協助。
妳有憂鬱症,為什麼不說?
——曾詠琪。
「妳不是說你精神有問題嗎?」「同事都說怕跟妳上班有危險。」因為強烈的病識感,幸運地詠潔有尋求醫學上的幫助,然而社會上的污名,常使得患者不僅不敢說,甚至延誤就醫。
我微笑是種假裝:微笑憂鬱
你的能力越來越強,
你的需求愈來越被忽視,
你越來越不重要。
醫學上將社交能力極強,甚至掩蓋需求的患者,稱為「微笑憂鬱症」。相對於典型憂鬱症的負面表現,微笑憂鬱常常是活得積極的朋友,更是常見在和詠潔相同,與人往來密切的服務業;但在與自己相處的時候,許多恐懼、悲傷、憤怒,童年陰影就會浮現——譬如,劇中仍未解密的惡靈:瞳(ひとみ)。
認識心理學上的「瞳」
你老實告訴我:是不是他(志勝)在傷害你?
確實是有人逼你跳樓對嗎?
「是你先生對嗎?」丈夫簡志勝(莊凱勛飾)懦弱與暴力,讓警察、親人、朋友都覺得志勝就是「兇手」;但很多時候,讓我們「勇敢」拉開荊棘、滿手鮮血的並非他人,而是自己的情緒與心境。
完形治療學派(Gestalt approach)對於人缺乏覺察,害怕碰觸生命中那些不願面對的部份,有未竟事宜(unfinished business)的解釋:因為過去某些重要的情緒沒有充分流露, 被壓抑了,所以現在的生活會不時的浮現,干擾與他人的接觸;當然也會阻礙與自我的連結。
結語:一萬年的愛
你以為你走了,我們就會忘記你嗎?
——簡志勝。
第三集是《誰在》很重要的轉折,詠潔離開後,許多事情開始產生變化;但不變的是志勝、詠琪與其他親友們的想念。面對想念、悲傷,我們也都有過被難以控制情緒折磨的經驗,但也請記得:情緒的本質是一種不持久的反應。雖然沒有永久的快樂、但也沒有永久的悲傷 — — 從負面情緒汲取能量,感受自己的情緒,我們的生活可以更美好。
那我們,下篇評論見囉
(本文圖片由HBO授權提供)
附註:對於已有自殺經驗的詠潔,在和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會是最好的方式喔。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按愛心 ,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很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 讓我知道你的喜歡~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 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 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email:teacherscomment@gmail.com/ig:Teacher_Chi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