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過度在意修辭與架構,澆熄孩子的表達熱情,真的值得嗎?

你今天在上班途中遇到一件好玩的事情。一進辦公室,見到第一位同事,你就迫不及待和他分享今早的遭遇:
「欸,你知道嗎……」,話才出口,你馬上被同事打斷:
等等,」同事翻了翻白眼說:「你一開始這樣講就不對了,你應該說:『早安您好,有一件事想和你分享。』這樣比較有禮貌。」
「哦,好。早安您好,有一件事想和你分享:今天早上我上公車就看到司機……」
等一下,」同事翻了皺了皺眉說:「你講話時要注意斷句,當你說完『今天早上我上公車』,要稍微停頓一下,再接著說『就看到司機……」。」
「哦,好。今天早上我上公車,就看到司機在跟一個歐巴桑吵架,我就湊過去……」
停!」同事深深吸了口氣說:「你可以不要一直說『就』這個字嗎?我聽了覺得好煩。」
「……」

相信以上這段我虛構的情境,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平常這種基於分享見聞的衝動,沒有必要字斟句酌,只要對方聽得懂就可以了。假如你真的遇到那種連尋常分享都要字字計較的聽眾,我想你下次絕對不會想再浪費唇舌跟他分享任何事情吧。
但是,類似的情況卻一再出現在大人看待小朋友的文章時--
暑期的線上課,有一位孩子的表現不錯,很樂於分享。我們傳訊息給她媽媽,誇了她幾句。沒想到,這位媽媽竟然說:
「蛤?真的嗎?每次她寫學校老師出的作文作業都寫得超級痛苦、超級慢的耶!」
經過了解,才知道那位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習各式各樣的詞語和修辭技巧,硬性規定哪一話要用某成語、哪一句話要用誇飾法、哪一句話要用譬喻法……。於是,孩子為了寫出符合規定的句子,把自己原本想寫的句子左塗右改了老半天,仍然改得一團亂,連一段都寫不出來。
本來可以流利地傳達想法,卻不得不邊寫邊塗,表達的興致都被打壞了;長久下去,她肯定會變成一個痛恨寫作的孩子。
另一位孩子拿學校的作文作業給我看,他說學校老師說他的分段有誤,架構出現很大問題,要求他整段擦掉重寫。
我細細閱讀被他擦掉的鉛筆痕跡,發現他的想像力和敘述能力都極佳,可惜被擦得亂七八糟,就算他搞清楚該如何分段,但恐怕已經再無動力重寫一次了。
「好吧!寫了也是錯,那乾脆以後少寫一點,至少不會浪費時間、力氣。」看著他喪氣的表情,我猜想他內心也許已經出現這個阻礙他進步的念頭了。
在教育現場多年,我看到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忽略了一件事:
寫作的初衷,不就是透過文字,向讀者傳達感觸,展現表達欲望嗎?如果過分強調修辭與架構,形成表達道路上的一顆顆絆腳石。沒過多久,他們的表達熱情就會被澆熄,大人再也無法窺見他們的內心世界,豈不可惜?
話說回來,難道就不能教架構和修辭嗎?當然可以!
上個禮拜,我到國北師和未來的老師們分享帶領小朋友閱讀與寫作的訣竅。課後,有一位已經有寫作教學經驗的同學問我:她之前帶小學生讀一篇運用倒敘法開頭的文章,並且希望他們練習使用倒敘法寫第一段。不過,大多數學生掙扎了許久,卻下不了筆。她問我該怎麼辦?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鴻雁從事寫作教學多年下來,研發出許多教材,幫助學生組織與思考。 這些教材不是最好的,還有許多改善空間,所以我將逐一放進典藏室中,供同好瀏覽與指教。 希望此舉可以拋磚引玉,大家一同為讀寫教育激盪出更多創意的火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