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工作的職責,到底要做還是不要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曾經有聽過一個例子,在某公司擔任專案職員的john,某天在上班途中被會計部門的同事請求幫忙算帳,因為年底人手不足。
john心想這又沒什麼,於是很樂意的去幫忙。於是大家都知道john是個願意樂意協助不是他分內工作的事情時,大家都變得很愛找他幫忙,比如說:做報表、算帳、分析…樣樣來。
你說john為什麼要這麼熱心啊?自己的時間都不夠用了!
但是最後,老闆發現他跟其他部門的同事也相處融洽、也對其他部門運作非常了解,於是派給他一項的跨部門專案,這個專案對於基層員工來說,是非常難得的,John開心極了。
難道john一開始就想到有機會接手這個案子嗎?
不。這其實是無形中創造的契機,他根本想都沒想過。
不做,自己事情做完就會很輕鬆;但如果做,對於完全不同領域的事情,要怎麼調整心態呢?
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心態調整,如何適應不同領域的事情

現在企業都希望找到能具有雙專長的人,我覺得其實把每件事情都做好是最基本的事情。
再者,當你已經非常熟悉現在的技術領域時,證明你已經在對此領域有一定的熟識。如果要適應不同領域的工作,你可以試著放手做,或是找尋能將兩者結合的絕佳辦法。
每件事情都存在一個機會,當下可能覺得「做了會有什麼不一樣?」但等機會降臨時,你會發現每件事都是未雨綢繆,只是等命運上門罷了。
「綜合效應」就是能講兩項結合作出質量的改變,所謂的跨領域學習,也就是大家現在社會常講的 π 型人。

π 型人的結構

那麼,「π 型人」究竟是什麼?先來說說「π 型人」的構成吧
●「π 型人」的左腳—第一種能力。包括個人的第一專長、第一領域、第一視野、第一技能、第一文憑、第一外語等。
●「π 型人」的右腳—指第二種能力,例如第二專長、第二領域等。
●「π 型人」的橫槓—代表跨專長、跨領域、跨視野、跨技能、跨文憑、跨語文的能力及思維;可將兩種能力相互結合,相互激盪產生更大效果。
π型人具有雙專長、能熟悉雙領域,也比其他較單一專長人擁有更寬廣的視野,且具備一定的管理和領導能人。
通常也都是公司內部的核心人物,亦是職場領域的佼佼者。

提升自我,持續學習

這裡說的學習,指的是我們上述所提到的「跨領域」。
證如所說,為何企業總是搶著要擁有π型人的特質?原因是現在市場和時代潮流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知識深度也變得越來越深。
單一特長或單一特質,在現今社會也越不能用來定義所謂的人才,或者來說已經不吃香了。
我們為了能在生活中更加從容、在職場上更加順利、在學習上更加充實。讓自己勇敢去踏出不同領域,找到自己的支撐點,相信不斷累積,提高自身價值,也能增加自己的就業機會,進而成為職場中核心焦點,π型特色也會成為就業最有利的敲門磚。
你已經準備好要當一個π型人了嗎?

謝謝您花了時間觀看我的文章,如果你也對職場生活有興趣,想看更多我在職場經驗的見解!歡迎追蹤我的專題《1/6|職場生活大聲說📣》,或是直接追蹤我的《個人頁面》。非常感謝大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27內容數
分享不專業職場觀點,生活一定會遇到的根本問題 既然不能躲掉,那就勇敢面對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瑞茜女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會說我羨慕特斯拉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因為他是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豪也是年僅26歲的罕見天才;我也會羨慕擁有百萬年終的那些在職員工。 簡單來說,羨慕是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簡單來說,忌妒是對才能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不平與怨恨。
「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這句話,我認為非常適合套用在今年(2021)年上。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影響了全球的運轉機制,帶給產業的巨大衝擊,也間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竟也是新的轉折點! 這次衝擊,你也有為自己創造機會嗎? 為什麼呢?「因為時代又改變了!」
想像一下,你為了這禮拜的活動要準備上台表演,明明準備了很久,但是上台表演時,太緊張卻什麼都忘了。 「奇怪~我明明都記得卻想不起來?」 其實並不是你練習不夠多、不夠努力,而是你可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 今天呢,我來告訴你不一樣的方法,雖然沒有實質的步驟,但是卻能很有效的排解緊張的情緒!
「生活」與「工作」常常被人們放在翹翹板的兩端做比較,一不小心就會失去平衡。當生活壓力變重,就會無形施壓在工作身上,讓人不得不向現實屈服;當工作壓力變重,休閒的彈性時間就有可能被壓榨。由上得知,只要在其中一方增加一些重量,就可能導致翹翹板不再平衡。 即使佔用一點時間,你也會覺得這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你也是「內向人」嗎?在職場上被定義成總是默默替別人做事的工作者,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甚至能力被低估。難道內向的人一定無法出頭天嗎?有些人會告訴你,你就強迫自己變成「外向」的人吧!但本性難移「我就是無法成為外向的人!」然而內向的人並不是一定吃虧,其實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讓自己"演好"外向的人。
我會說我羨慕特斯拉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因為他是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豪也是年僅26歲的罕見天才;我也會羨慕擁有百萬年終的那些在職員工。 簡單來說,羨慕是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簡單來說,忌妒是對才能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不平與怨恨。
「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這句話,我認為非常適合套用在今年(2021)年上。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影響了全球的運轉機制,帶給產業的巨大衝擊,也間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竟也是新的轉折點! 這次衝擊,你也有為自己創造機會嗎? 為什麼呢?「因為時代又改變了!」
想像一下,你為了這禮拜的活動要準備上台表演,明明準備了很久,但是上台表演時,太緊張卻什麼都忘了。 「奇怪~我明明都記得卻想不起來?」 其實並不是你練習不夠多、不夠努力,而是你可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 今天呢,我來告訴你不一樣的方法,雖然沒有實質的步驟,但是卻能很有效的排解緊張的情緒!
「生活」與「工作」常常被人們放在翹翹板的兩端做比較,一不小心就會失去平衡。當生活壓力變重,就會無形施壓在工作身上,讓人不得不向現實屈服;當工作壓力變重,休閒的彈性時間就有可能被壓榨。由上得知,只要在其中一方增加一些重量,就可能導致翹翹板不再平衡。 即使佔用一點時間,你也會覺得這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你也是「內向人」嗎?在職場上被定義成總是默默替別人做事的工作者,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甚至能力被低估。難道內向的人一定無法出頭天嗎?有些人會告訴你,你就強迫自己變成「外向」的人吧!但本性難移「我就是無法成為外向的人!」然而內向的人並不是一定吃虧,其實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讓自己"演好"外向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曾經,子萱以為自己的未來得在人資與數據之間擇一,來到光寶參加 LIGHT SEEKER 暑期實習計畫後,她才發現這兩項專業原來可以結合。
Thumbnail
臺灣某家事法院近期一樁婚約財產判決引發爭議,法官的判決邏輯漏洞百出,無視婚約內容的明確性及實質事實,引發社會大眾對司法公正的質疑。本文深入分析案件背景、法官的邏輯謬誤及更深層的偏頗疑慮,並佐以相關法條及判例,探討法官的裁量權是否已超出法律範疇,以及如何重建大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Thumbnail
2024.11.23 苗栗縣政府 大湖鄉公所行政大樓拆除重建工程,11月23日上午開工動土,因大湖鄉沒有托育機構,為因應托育需求,一併規畫利用1樓部分空間設置公共托育中心,預定115年10月完工。  大湖鄉公所原辦公廳舍民國65年興建,103年經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鑑定有結構安全疑慮,建議拆除重建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2024.07.31 苗栗縣政府 後龍鎮公所公有零售市場拆除重建工程7月31日上午由鎮長謝清輝率鎮公所同仁在工程基地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將興建一座地上兩層鋼骨結構建築,並規劃一樓為攤位及鋪位,二樓為汽、機車停車場,周邊將設置多功能廣場及座椅,連結附近公園綠地,提供居民一個便利舒適的購物、休閒空間。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在職場上,除了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懂做人是否真的那麼重要呢?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只要工作能力強,業績突出,做人技巧就不是那麼關鍵。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懂做人會這麼重要。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曾經,子萱以為自己的未來得在人資與數據之間擇一,來到光寶參加 LIGHT SEEKER 暑期實習計畫後,她才發現這兩項專業原來可以結合。
Thumbnail
臺灣某家事法院近期一樁婚約財產判決引發爭議,法官的判決邏輯漏洞百出,無視婚約內容的明確性及實質事實,引發社會大眾對司法公正的質疑。本文深入分析案件背景、法官的邏輯謬誤及更深層的偏頗疑慮,並佐以相關法條及判例,探討法官的裁量權是否已超出法律範疇,以及如何重建大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Thumbnail
2024.11.23 苗栗縣政府 大湖鄉公所行政大樓拆除重建工程,11月23日上午開工動土,因大湖鄉沒有托育機構,為因應托育需求,一併規畫利用1樓部分空間設置公共托育中心,預定115年10月完工。  大湖鄉公所原辦公廳舍民國65年興建,103年經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鑑定有結構安全疑慮,建議拆除重建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2024.07.31 苗栗縣政府 後龍鎮公所公有零售市場拆除重建工程7月31日上午由鎮長謝清輝率鎮公所同仁在工程基地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將興建一座地上兩層鋼骨結構建築,並規劃一樓為攤位及鋪位,二樓為汽、機車停車場,周邊將設置多功能廣場及座椅,連結附近公園綠地,提供居民一個便利舒適的購物、休閒空間。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在職場上,除了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懂做人是否真的那麼重要呢?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只要工作能力強,業績突出,做人技巧就不是那麼關鍵。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懂做人會這麼重要。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