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讀懂孩子情緒,100個聽說問答關鍵對話練習/沒有成績單的童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讀懂孩子情緒這本作者是外國人Doris Heueck-Mauß。在舊式的教養書籍裡面,最常見的就是 專家怎麼說,彷彿在諸多教養版本裡,有一個是最正確的真理。不過隨著和不同孩子的接觸,我開始覺得,其實沒有甚麼絕對正確的方式去教孩子,畢竟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都不一樣。我們只是透過這些教養書籍尋找不同的切入方式/溝通技巧而已。
這本書並非乏善可陳,他提到幾個值得注意的點:八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較健全的心理發展,他們可以區分外在世界、自我反應和內在感受。也可以分辨有些人說出來的話不一定等同於做出來的表情或反應出來的態度。(那些沒說出口的)但是,孩子雖然感受到這些差異,並不一定就能夠處理自己產生的情緒,當他們再長大一點,可能會對於這種言行不一的落差產生各種反抗情緒(叛逆期?)。所以他主張要盡早採用開放式溝通。簡單講,開放式溝通就是鼓勵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避免在他們想要開口的時候就先行下判斷、甚至連肢體語言都要注意,因為孩子可以透過這些蛛絲馬跡看出你的不耐。
說起來即便大人也是一樣的情況,如果另一半/公司的同事/商店的老闆店員對於你想反應的問題表達出各種不耐煩,你大概也不會有甚麼樣的心情繼續講下去,更何況有很多關於內心的煩惱擔憂往往是依據大量脈絡而形成的,缺乏足夠的描述,往往很難令聽者感同身受。如果一方不知道從何說起,另一方又沒有足夠的耐心,溝通會有甚麼樣的結果似乎可想而知。說起來容易,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卻又一再發生。凡事起頭難大概就是這樣寫照。

就這一點,作者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引,諸如:
別急著回答問題,先問清楚狀況。
分辨孩子的情緒狀態,跟孩子一起討論它。
請注意:六歲以下的孩子只能理解話語的字面含意。
不斷重複提問雖然會令人厭煩,但能幫助孩子學習。
講話時,應避免使用雙關語及帶著輕蔑的口吻。
做到言語和行為上的有禮,落實家庭說的倫理。

諸如此類抽象或具體的指引,都是提醒我們自己以身作則的重要。

不過,即便鼓勵孩子說出煩惱,書中並沒有處理到後續的問題。當我們遇到孩子談到自己被霸凌、被性騷擾、做父母的可以有甚麼樣的具體作為,這牽涉到每個人的處世原則、行為準則,甚至大環境的道德標準。或許因為牽涉過廣,所以作者對此並沒有多做描述。也是我覺得這本書比較可惜的地方。畢竟,說是一回事,回饋更是重要。能不能具體幫助孩子面對問題,甚至常見的問題,足以讓他們對父母有更強的安全感:說出來是能夠幫助自己解決目前所面對的問題。

另外,作者也提到可以透過定期家庭會議的方式解決家中發生的問題或是彼此溝通觀念,這點我個人認為也許在華人家庭稍微困難一點。即便確實大家能夠撥時間一起面對某些在日常生活中常發生的溝通障礙,但很容易變成互相指責的情緒或是訴諸權威的說教大會。

相較於這種訴諸專家的描述方式,<沒有成績單的童年>屬於用異國文化的方式,比較瑞典和台灣在教育上的差異。當然,在閱讀過程中會抱持著外國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的懷疑。諸如她透過秤雪來複習學校教的水的三態、質能守恆,這樣的小故事究竟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的差異?如果是家庭,台灣人到了瑞典就會變成不是台灣人嗎?
不過,確實透過書中一個又一個生活小故事,可以看到作者正向教育孩子的努力。這種希望將自身認為良善的行為準則,傳遞給下一代的心情,我想不論台灣瑞典,都是與世皆然吧

最近偶而會做噩夢,夢中總是會想到自己數學成績不夠好,或是忘了複習以前的內容,卻要面對即將來臨的大考。明明已經脫離學校教育以久,或是當時數學成績其實也沒有那麼差,卻會做這種莫名擔心與焦慮的夢。或許這樣的夢可以解讀是生活中壓力的轉化,但人畢竟要無中生有是有一定難度的,表示當初至少也曾經感受過同樣的焦慮吧。我們以為人人都該挺過的一關,可能成為許多人一生的夢靨

當我們選擇拋棄用成績單來衡量孩子的表現時,該怎麼確認他們有學好我們認為重要的那些信念呢?

心 大概是最終且最重要的手段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作者:大澤真幸 譯者:顏雪雪 衛城出版 當一本書要寫給所有人的時候,就像在餐廳點炒飯可以看出廚師的基本功,往往最容易展現作者的深度與廣度。社會學我當然是個門外漢,有興趣不過就是看個見樹又見林>這種類似社會觀察的書罷了。 這本書從馬克思˙韋伯的憂鬱症情緒談起,再從亞里斯多德的社會序列(
乍看書名讓我聯想到以前的這本 (我好像念過但基本上已經忘了內容,可見得寫書評還是很重要的,至少可以幫助自己建立記憶點)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網路上讀書心得很多,大部分都專注在要跳脫舒適圈、勇於改變,當你的環境已經改變(房價已經一去不回頭?),想要傻傻等待乳酪回來是不太可能的事,不如重新去找一個新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道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
我曾經設想一個問題:我們大概都聽說過 “偽君子”這個詞,那麼,如果這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欺騙所有人一輩子,那麼他還是騙子嗎?或者說,那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看這本書的時候又讓我想起這個問題。 在日本北海道有個克拉克博士的雕像,
我很想講這本書我看不懂…..冏 難懂的地方並不是書寫的流暢或語詞艱澀的問題,而是它的內容並不是一種擴充知識的概念,我看懂就學到新的東西,而是更偏向於如何改變態度、思考方向,這種即便你看懂也覺得在執行上相當不容易的內容。 姑且可以嘗試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 在佛家有所謂 “萬法由心”。可以粗淺地
作者EVA WLODAREK  翻譯 楊婷湞 日月文化出版 這本書和 都是因為友人的推薦書單而借閱的。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簡單,稍微有點語言置換的點在於 :魅力是否等同自信。 從書名就可以嘗試置換 :你可以不必完美但可以更有自信 似乎將兩個詞語對調也完全不影響對於書中提出的各種概念進行理
 作者:大澤真幸 譯者:顏雪雪 衛城出版 當一本書要寫給所有人的時候,就像在餐廳點炒飯可以看出廚師的基本功,往往最容易展現作者的深度與廣度。社會學我當然是個門外漢,有興趣不過就是看個見樹又見林>這種類似社會觀察的書罷了。 這本書從馬克思˙韋伯的憂鬱症情緒談起,再從亞里斯多德的社會序列(
乍看書名讓我聯想到以前的這本 (我好像念過但基本上已經忘了內容,可見得寫書評還是很重要的,至少可以幫助自己建立記憶點)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網路上讀書心得很多,大部分都專注在要跳脫舒適圈、勇於改變,當你的環境已經改變(房價已經一去不回頭?),想要傻傻等待乳酪回來是不太可能的事,不如重新去找一個新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道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
我曾經設想一個問題:我們大概都聽說過 “偽君子”這個詞,那麼,如果這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欺騙所有人一輩子,那麼他還是騙子嗎?或者說,那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看這本書的時候又讓我想起這個問題。 在日本北海道有個克拉克博士的雕像,
我很想講這本書我看不懂…..冏 難懂的地方並不是書寫的流暢或語詞艱澀的問題,而是它的內容並不是一種擴充知識的概念,我看懂就學到新的東西,而是更偏向於如何改變態度、思考方向,這種即便你看懂也覺得在執行上相當不容易的內容。 姑且可以嘗試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 在佛家有所謂 “萬法由心”。可以粗淺地
作者EVA WLODAREK  翻譯 楊婷湞 日月文化出版 這本書和 都是因為友人的推薦書單而借閱的。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簡單,稍微有點語言置換的點在於 :魅力是否等同自信。 從書名就可以嘗試置換 :你可以不必完美但可以更有自信 似乎將兩個詞語對調也完全不影響對於書中提出的各種概念進行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壓力之下,父母需瞭解如何適當溝通。楊陽老師的書籍提供了深刻的討論,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避免以負面言語攻擊孩子。面對升學競爭壓力,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健康和心理狀態,而非只關注成績。這本書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應對方式。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壓力之下,父母需瞭解如何適當溝通。楊陽老師的書籍提供了深刻的討論,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避免以負面言語攻擊孩子。面對升學競爭壓力,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健康和心理狀態,而非只關注成績。這本書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應對方式。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