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讀心:非語言訊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讀人讀心:BAGEL模型

溝通的能力,不單純只有同理和傾聽兩字,同理很重要,是我們在建立關係和溝通上,很重要的基礎,能否換位思考、換位感受,是我們更理解他人的基礎。
不過在訊息的層面上,NLP集結了更多非語言訊息的觀察,非語言訊息包含:
  • Body posture身體姿勢:姿勢、肩膀的緊繃、手勢、手的用力程度、甚至是血管(我同學觀察到的細節)
  • Accessing cue身體解讀線索:聲音的語調、語速、內容、語氣、停頓、表情、笑容、眉頭、眼神、臉頰
  • Gesture手勢:手在眼睛、耳朵旁和身體上
  • Eye movement眼球轉動:眼睛:方向(上中下)
  • Language patterns語言模式:使用上是視覺型、聽覺型和感覺型?
事實上,我們的整個身體都在說話,所以,如果你要了解對方,先慢著表達、多一些觀察、多一些好奇,放下自己的評斷,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珍惜眼前的夥伴,願意在你面前放下自我防衛,就是因為他信任你。
這些小細節都是無法用意識去控制的,也因為他是無意識之下表現出來的,所以更加珍貴。
這也是這堂NLP課程與其他商業導向的NLP很不同的地方,我們關注的是人本身,我們關注的是助人,而非有效的賺錢,後者的理念或許也是NLP總會讓人感覺到不舒服的原因。
回到助人工作本身,這個技巧都是幫助我們先修行,先幫助我們能夠觸及到自己的潛意識,以及我們需要放下許多的框架,先來到眼前的人,想著他想告訴我甚麼。
「NLP要學會讀懂,而不是預先判斷,或是幻想對方的反應」Robert Dilt.

二、喜歡與討厭的反應

大家如果有看上一篇文章,我提到,因為我把真實放在我的信念中,所以我的行為準則之一就是不說謊,所以我在這四五年,都秉持著不說謊的習慣,所以,我的喜好其實很明顯,喜歡就稱讚,討厭就罵爆,所以,引起蠻多公關危機的,例如:罵爆前老闆或是不小心嘲諷老闆,一年前的我還沒有開始進修時,還不清楚自己的價值排序。
不過也養成一個習慣是,我的喜歡與討厭都會非常明顯,難以藏匿。
課程中有個體驗是,讓我們閉上眼睛,去想像自己喜歡的人,以及討厭的人,老師邀請一個夥伴上來示範,我想了想:「我討厭誰啊?」,想到以前把我趕走的教授,喜歡的人就不告訴各位了,很開心的自告奮勇。
老師:「邀請昆陽做幾個深呼吸,吐氣的時候放鬆,好,很好,邀請你想像一個你喜歡的人在你面前,你會跟他怎麼互動,感受一下」
(在我的意識中,我就是一直想像與喜歡的人過去相處的畫面)
老師:「好,很好,再來請你好好放鬆,把剛剛喜歡的感覺先放在旁邊,邀請你想像一個你很討厭的人在你面前,你會跟他怎麼互動,感受一下」
(在我的意識中,我就是一直想像與討厭的人過去相處的畫面)
最後整理出我在喜歡與不喜歡的反應:
我以為我的表情已經很收斂了,但在大家的眼裡真的是非常明顯,我才意識到真的是無法控制,果然是潛意識,真的是逃不掉你呢,哼。
同學回應:「你太好猜了」

三、自我認識的好方法:訊息—信念系統

一切的溝通方式都從你與你自己的關係開始,我寫了蠻多關於自我認識的文章,其中我常做的方式是:從情緒、從我自己無法控制的反應中,去試著感受,有沒有哪件回憶是與這個事件有關的,當初怎麼想的,發生甚麼事情?
就如我上一篇藉由結合與抽離,我們可以由這些眾多的訊息,藉由捕捉到這些訊號,加上自我對話,慢慢一步一步地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與信念。
同樣的,這些方法也適用於認識你眼前的人。

如果看完有想要體驗NLP的朋友歡迎參與:助人工作者NLP專業執行師國際文憑認證。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我的精神分析專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找到完整的自我。昆陽 Peace 2022.3.0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抽離的意義是為了幫助我們可以在不接觸傷口的時候,好好重建心靈,找到其他可以幫助我們自己的方式,直到有一天,我們就算恐懼和害怕,也可以有能力重新站在當初的未竟之事。​​
我在學習心理學的路上,我逐漸明白每個人的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天賦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求學時、在成長的歷程,被否定和挫折,都不代表我們沒有天分。 我也意識到,有些事情就是只有你才可以做得那麼好,沒有人可以取代你,而我們唯有意識到這點,才會對自己的優勢有現實感,你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你一樣。
生活和心靈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做為一個生態學家,我們本身就身處於生態系中,一切都彼此關聯著且交互關係著,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都接受著外在的刺激,並學著適應,身體內部有自己的內在系統,外在也是一個巨大生態系統,包含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 腦身心是一個內在生態,在我們心靈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一開始聽到NLP三個字總對它有種負面的偏見,或許是臺灣市面上太多NLP的教學都帶著很強烈的目的性,正如忘形老師說的,都帶著一股邪氣,就像PUA後來一樣都被後來的一些人被用來當作操控的技術。 賴明正老師:「我們是助人工作者,助人是本質,NLP是技術」,這句話著實蠻吸粉了,我馬上成為粉絲。
抽離的意義是為了幫助我們可以在不接觸傷口的時候,好好重建心靈,找到其他可以幫助我們自己的方式,直到有一天,我們就算恐懼和害怕,也可以有能力重新站在當初的未竟之事。​​
我在學習心理學的路上,我逐漸明白每個人的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天賦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求學時、在成長的歷程,被否定和挫折,都不代表我們沒有天分。 我也意識到,有些事情就是只有你才可以做得那麼好,沒有人可以取代你,而我們唯有意識到這點,才會對自己的優勢有現實感,你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你一樣。
生活和心靈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做為一個生態學家,我們本身就身處於生態系中,一切都彼此關聯著且交互關係著,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都接受著外在的刺激,並學著適應,身體內部有自己的內在系統,外在也是一個巨大生態系統,包含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 腦身心是一個內在生態,在我們心靈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一開始聽到NLP三個字總對它有種負面的偏見,或許是臺灣市面上太多NLP的教學都帶著很強烈的目的性,正如忘形老師說的,都帶著一股邪氣,就像PUA後來一樣都被後來的一些人被用來當作操控的技術。 賴明正老師:「我們是助人工作者,助人是本質,NLP是技術」,這句話著實蠻吸粉了,我馬上成為粉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改變行為狀態,一種是改變我們的次感元。 我們都知道很難去改變別人的行為,但實際上是否真的難以改變呢?其實也有一些小技巧。
Thumbnail
溝通的目的不是僅僅提供信息,而是讓對方接收並理解信息。 NLP的兩個假設前提: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回饋、沒有失敗,只有回饋。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
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判斷內心渴望的最基礎,但人的感情太多樣,經常很難分辨,原則都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即便話沒有直接說出口,也可以從日常的行為觀察。 對方是抱持著什麼心情對你說這些?是想說說而已還是對你有什麼期望,還是有期望但不知道怎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看見他們內心的需求和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改變行為狀態,一種是改變我們的次感元。 我們都知道很難去改變別人的行為,但實際上是否真的難以改變呢?其實也有一些小技巧。
Thumbnail
溝通的目的不是僅僅提供信息,而是讓對方接收並理解信息。 NLP的兩個假設前提: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回饋、沒有失敗,只有回饋。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
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判斷內心渴望的最基礎,但人的感情太多樣,經常很難分辨,原則都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即便話沒有直接說出口,也可以從日常的行為觀察。 對方是抱持著什麼心情對你說這些?是想說說而已還是對你有什麼期望,還是有期望但不知道怎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看見他們內心的需求和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