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課業帶給人們的憧憬與幻滅|生活隨筆 Ep.45

升學系列的第 3 題來了,這個階段的題目真的非常難想,總不可能就打上「課業篇 I、課業篇 II」就上架,失禮又不專業;說實在,從原文截取、重新想題目,到整個文章編寫完成,都和以往 40 集的感覺相當不同。
這些乾貨性質的舊文,提到的生活資訊很少,沒有太多的空間能改。
要怎麼樣從給高中生的思維,換成是任何要改變生活階段人們觀看的文章,這個難度是有的,除了文字量得多起來,撰一篇文讀者讀完只要 10 分鐘,實際上每一集產出要耗費 2 至 3 小時,相當可觀。
不過要是有選擇不去讀書,我大概會,而且時間都拿去做別的事。XD
畢竟我們的乖巧,換不到一輩子親人的照顧和陪伴;照顧者有他的偉大,如果他們沒辦法將整個人生包好送你,我們當然也不要傻傻地把自己的人生栽進去,換到「出社會才算成年」的後悔。
...

本週隨筆摘錄

現在反而覺得讀大學更像報應 (喂
現在反而覺得讀大學更像報應 (喂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弱勢?空間多了可能性才多呀
  • 分流?未來有這麼快就被決定好了嗎
「人有無限可能」這話是什麼樣背景的人能使用?我們都是被框住的一群人,得先做好讀書這件事,才有餘裕做選擇;可是事實是當我們出社會的時候,選擇性並沒有比較多。要我說,這恐怕是世紀大騙局。

弱勢?

和以前聊到女權的概念類似:不把歧視當回事,還能不強悍嗎
不少人想多元學習可是已經自稱「沒機會」了
打從我高中以來就是這樣:進入數理班資源比較多、數學系出路比較廣、理組的同學能同時橫跨文理兩邊、累一點但是很值得 ... 諸如此類的說法。
是沒錯,就是不適合所有的個體,而且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二個因素讓我數學系生涯失敗了:沒有學習熱忱、過多時間社交;從前提到的是沒有認真去認識自己,做了不適合自己的選擇,今天則是用來說明轉換跑道給予的新可能性。
說來好笑又明確,以前我相當看不上文組,所以報應來的很快。
時至今日還是這樣,很常聽到朋友說:別系 (理工學院) 的誰特別瞧不上文組生,不知道我們這種人是幹嘛的,只會跑活動或是做些看起來很厲害的事情嗎。
聽到的時候我默默笑了:
  • 國文不重要,只是幫助這樣的人考上自詡百萬年薪的科系而已
  • 書面報告 20 分鐘破千字不成問題,也不會文義不通
  • 簡報不會新細明體、不隨便抓軟體現成模板,也不從維基百科找資料
...
開玩笑,我沒有要挑起文、理組戰爭。

1
經濟系進入尾聲,只能說當初認為的劣勢其實是很強烈的優勢
不管對經濟系在學什麼有沒有概念,雖然它歸屬於大家認為的「社會組」,卻與相對純文的文學院科系比起來並不是徹底的「文」,一般不會居於類組之爭的炮火上。
不過這個求學過程,確實是比以往待在數學系的時候要輕鬆非常多。
要我說數學系讀起來累不累,其實不累,因為沒有認真讀;但房間室友三個都是當年同屆男生裡僅有的公費生,最認真的一位很少看他把書放下過,加上時間和所獲還是成正比的情形下,分數只有他的三成並不意外。
現在的我一週花在經濟課堂上的時間有沒有二小時還不好說。
這空閒時間甚至大把到,有的課前一晚才讀都能輕鬆過關;不過並不是經濟學問講起來就是容易的,其中緣故是因為熟悉考試運作省下大把時間,當然以我來說不及格還是家常便飯,就是相對起來「不用想像中這麼耗心力」而已。
也很明確,讀書的時間少這麼多是因為已經打定:多項發展的契機要來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往往看到身邊人汲汲營營於課業的時候,就有點感嘆:我們不是已經在大學了嗎?特別是為了成績傷心的時候,都想和他說句:走啊,不如換個辦法連結財富看看?

2
當然會羨慕別人的穩定,但我知道那不適合自己。
提一提數學系的朋友們,考上的考上了,有職位的有職位,剩我一個在讀大學一樣;然後 20 幾歲就出現在學校裡的年輕老師,要被討厭好像也很難,偶爾看到現實動態怪羨慕的。
不過或許這就是我生活型態的體質:變化球就是多
也秉持著不想現在就看到 50、60 歲的將來在路上走,雖然兜了一大圈還是不知道自己最後會走向哪裡。
會不會像《華燈初上》劇裡那樣的對白:人生的道路就是過往的那些你並不特別記得發生過什麼的事情,在現在所做的事情當下才想起,原來一切都被這些點串連起來,帶去了一個這些事會指向的地方。(非原始台詞)

分流?

我到現在還是不敢相信,高中生只能被分成三個類組的人馬。
二選一真的很煩內 XD
我們會不會時至今日還是對一個人「成就」的高低有所誤解?
一個人如果被譽為「很成功」,是因為他時時刻刻、24 小時、每分每秒都在成功的狀態嗎?怎麼覺得怪怪的。
我們可能會說某演員的表現非常出色,因為他的出色所以可以藉由幕後花絮看到這個人努力的過程,所以我們會因為看到這個人努力、實力具備,認為這個成功是他應得的。
但做了一模一樣的舉動和精神,並沒有讓另一位演員成功,這又是怎麼回事。
拉回到校園環境,一個年級出色的學生又會有幾位,要不是單一科強到炸裂的資優生,就是各科分數都高得離譜、水準又穩定的準台大生。
換言之,成功是不是永遠是「曇花一現」的屬性,只是有的人能一再重現而已
選類組、選科系,就能等於選好未來的說法,是不是因為「時間有限」?
我最早有感覺到臉書很難再看到好友動態的時間大概是 2016 年,很清楚記得年分的原因是,這是我開始會在臉書上找尋許多關於工作資料的時刻點,當時有許多粉專的文章都是在做這類型,也收藏了不少必看名單。
當時有篇文章寫說:未來會邁入「零工時代」
以現在來講絕對不難理解,就是:一隻腳站不穩,所以要學習成為 T 型人、ㄤ 型人、π 型人;或者培養一份主要薪水、幾份被動收入等說法,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只有一項專業,有越來越難以生存的趨勢
在這個前提下,那麼你會覺得,哪些科系的人最有可能遇到這個危機?
人類的生活時間就是單行道,還無法具體像高等文明,可以任意彎折時間維度,到反向的空間尋找新可能;學生時代來說,保護傘應該都是到大學畢業為止,先別說對自己「為什麼讀書」三緘其口,「自己適合什麼」也常是一問三不知。
我可是害怕極了,我們的努力並沒有讓人生目的更加清晰

同樣想飛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圖像化比喻,一邊是大鳥,一邊是五彩繽紛的熱氣球,同樣都會飛,哪種會比較接近我們心目中真正的自由;從前我以為聽師長的「讀好書」就能展翅高飛,殊不知是親手把自己送上熱氣球,碰到粗一點的樹枝就破了,還摔得亂七八糟。
後知後覺的說:考上大學不是終點;放到現在來看是:完成學業也不是終點
然後當檢視自己的過往,就會察覺,這些輕易就很懂的道理我沒有認真落實,關於:出社會才是一切開始的說法。
還記得數周前和一個好朋友說:我並不會幸災樂禍重考一事,要我說,希望你可以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放縱、沉澱,不然要是踏出校門前,還以為我們的人生真的就和上榜一樣唾手可得。
我們都知道會有發生問題的一天,是祈求不要在成本高的時候遇到罷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整合 2017 至 2021 生涯轉折長文,為期一年舊文翻新計畫;選文涵蓋人際、生涯及升學等「選擇類」議題,本專題已完整更畢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