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25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妙道之理,聖人嘗寓之於《易》。
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然後奇言異術,間出而亂俗。
逮我釋迦入中土,醇以第一義示人,而始末設為慈悲, 以化眾生,亦所以趨於時也。
自生民以來,淳樸未散,則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
及情竇日鑿,五帝之教,詳而文,夏也。
時與世異,情隨日遷,故三王之教,密而嚴,秋也。
昔商周之誥誓,後世學者,故有不能曉,比當時之民, 聽之而不違,則俗與今如何也。
及其弊而為秦漢也,則無所不至矣。故天下有不忍願聞者。
於是我佛如來,一推之以性命之理,冬也。
天有四時循環,以生成萬物;聖人設教,迭相扶持, 以化成天下,亦由是而已矣。
然至其極也,皆不能無弊。弊者,迹也。要當有聖賢者,世起而救之。
自秦漢以來,千有餘載,風俗靡靡愈薄;聖人之教,列而鼎立,互相詆訾,
大道寥寥莫之返,良可嘆也。 」
《答侍郎孫莘老書》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禪師說:「大道深妙的義理,難以用語言表達,是以古代的聖賢如伏羲氏、文王、孔子等,把大道所包含精深的哲理,宇宙間千變萬化的景象,運用一部《易經》的卦象加以詮釋發揮,使人了知世事變化無常,吉凶禍福皆由心造,庶幾於無過,並可以窮理而盡性。
到了周朝的幽王、厲王之後,道德風氣逐漸衰落,先王以德治國的典章制度也隨之廢棄,人們多不遵行禮義。於是,便有種種詭異的言論和邪術應運而生,乘虛而入以擾亂民心風俗。當此之際,道統幾乎瀕危欲墜。
及至漢朝,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以中道第一義的真理教示世人,並且自始至終以慈悲之道度化眾生。這也可說是順應時代的需要。
在遠古時代,那時的社會風俗淳樸,人民敦厚誠實,沒有機心。
所以三皇的教法簡略而質樸,不用制定法令,百姓也能和睦相處。
好比天時之春,蘊含著溫和氣象。
此後人的識情思緒逐漸開啟,人事的關係也比較複雜起來,所以五帝開始創立制度,教法詳備而文華,猶如天時之夏,以激勵人們向善的熱情。
隨著時代的遷移,人的性情也隨著改變,人心越來越乖張機巧,所以三王所制定的教法,就不得不細密而威嚴,有如天時之秋,帶著肅殺的氣氛。
就以從前商、周二朝的各種誥文誓約來說,其內容大都是訓誡和勸勉的警語,理精而義備。後世的學者,雖也誦習,卻不能深明大義;而當時的人民,淳樸成風,只要聽過,便不敢違背,這樣比較起來,便知那時的風俗跟現在的風俗,已相差到怎樣的程度了。
其後流弊日甚,到了秦、漢時代,亂臣賊子,殺父弑君,忤逆悖理的事,已達到無所不至,使天下賢人義士無不寒心,他們是多麼不願見到那些於心不忍、於理不容的事相繼發生。
在此時期,幸而佛教的教義已傳來中國,為人類揭示了佛性永恆與生命無常的道理。這種教法有如天時之冬,冬有收藏之義,意在告誡人們,了知生命之無常,應當有所警覺,有所收斂,從而改邪歸正,轉惡為善,以體證無生之佛性。
天有四時循環,周而復始,以生成萬物。聖人們隨著時代的演變施以不同的方式教化眾生,亦如同四時運行,含有迭相扶持之意。
然而,無論怎麼樣高明的教法,流傳時間久了,都不可能不產生弊端。弊是一種危害的跡象,所以,必須要有聖賢示現世間,極力拯救,才能挽回世道人心。
然而從秦、漢到現在,已有千餘年了。原先純樸敦厚的風俗漸漸轉薄。三教聖人所施設的教法,已形成了鼎立局勢。本來是應該互相扶持,而今卻變成互相詆毀,互相攻擊,致使妙道至理寥落不振,重返無期,真是令人可嘆啊!」
良因贊曰:
大覺懷璉禪師以四季循環之理, 善巧地說明聖人教法,相互扶持之理。
如禪師所說:「簡而素,春也;詳而文,夏也; 密而嚴,秋也;一推之以性命之理,冬也」。
猶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聖人教化也是由簡至繁, 最後再會歸真如不生滅之理。
故三教各擅其美,雖說佛法究竟,卻也不必執一廢餘,各有因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