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點了,我還被困在公司的突發事件裡。手機顯示,我有一通未接來電。是大女兒新的安親班老師打來的。
看我沒有回應,老師在家庭群組裡留下訊息,爸爸媽媽,孩子在上英文課時哭了。想要和您們聊一聊狀況。
我心底一沉,莫名覺得煩躁。過去的經驗告訴我,說是關懷性質的聊一聊,最後都會變成極度高壓的責任歸屬場面:媽媽,某某某已經會寫超過5句以上的英文短文,然後誰誰誰進度超前到四年級的程度。您的孩子這樣,我們也盡力了,我們不知道她為什麼哭。哦,對了,我們真的沒有罵她,別的孩子也都不會這樣,說哭就哭。
而我總是強壓怒火與疑惑,盡可能地向對方道歉,啊,不好意思,可能是我們平常疏忽了。我們是想讓孩子開心學習就好,沒給太多壓力。給您添麻煩了,我們會再好好開導她的。
聽我這麼一說,更牽扯出老師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誨,唉呀媽媽,您不可以這樣想,現在和從前不一樣了,孩子就是要超前要求,提早準備,將來……。
在沒聽完將來究竟會怎樣光宗耀祖之前,我再次為自己的失職,導致孩子表現不佳而道歉,然後直接掛上電話。
我覺得憤怒,現在和從前有什麼不同?教育的目的還是沒變啊,一昧追求齊頭式的平等,還更強調了領先群倫的迫切性。
我覺得疑惑,孩子會哭,難道不能多問問原因嗎?用一句妳也不知道為什麼,別的孩子都不會這樣,就把所有責任切割乾淨。教育的範疇,就只負責陪公子寫作業,然後打發回家嗎?
我也對自己沒有勇氣跟對方拒理力爭,而感到失望和沮喪。我為什麼要道歉呢?孩子學習落後,是一件必須低聲下氣的事嗎?
原本我以為,今晚的聊一聊,八九不離十,會是差不多的局面。
結果卻大出我們意料之外,老師處理的方式極其溫柔,對於投射者小孩十分受用,迫不及待寫出來分享。
老師先替我們還原了整體過程,由於女兒是新加入的孩子,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重新習慣體制內英文學習的基礎與教學的方式,最近,課程剛好也進入比較艱深的階段,「我有預期孩子會感受陌生與挫折,但每個孩子展現的方式不同,而Callie又是相對內隱的孩子,所以特別留心觀察她的反應。」
我喜歡老師的用字,不強調內向,而形容內隱,情緒不易對外展現,但只要對人與環境累積起信任,隱密的世界就會逐漸對外開放。這代表了老師對於每個孩子的差異,有十足的尊重,也有純然的欣賞。
「我在問答練習時問了大家幾個問題,Callie的反應的確不那麼流暢。當下並沒有異狀,但過了一會兒,孩子便開始啜泣。」
聽到這,我的胃開始翻攪,全身血液有凍結的fu。我替自己的孩子難為情,卻不覺得抱歉,因為數十年前,我自己就是那個,落後的遲緩的顯得笨拙的學生。哭,是出自於無能為力,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跟不上。於是哭。哭了却再次凸顯窩囊。
「我讓孩子哭了一會兒,告訴孩子說,妳願意跟我說,自己哪裡傷心嗎?沒關係,妳慢慢來,等妳哭好了,去洗手檯把鼻涕眼淚擦一擦,老師和同學,都會等妳說出來。」
「因為,妳一個人傷心,我們全班也不會有辦法開心上課的。請妳告訴我們,哪裡讓妳難過,好嗎?我們再一起想辦法。」
這個方法對孩子有效,孩子說,好像全班都會,只有她不會,覺得自己很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哭了。
沒錯,我心裡震動了一下,小時候,我就是這麼想的。先生說,聽到這,連他這個大男人都想哭了,一方面重新發現,自己孩子如此脆弱易感,跟自己如出一轍,另方面,也動容於老師的細心引導。
「我告訴孩子說,謝謝妳讓我知道,還有,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喔。」於是,老師帶著全班再次複習了孩子不熟悉的地方,在隨後的練習中,孩子很快地抓到了訣竅,找到一點點覺得自己厲害的地方,露出了笑容。
「所以,Callie,妳要知道,哭,無法解決所有的事情。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我們都會等妳。找到問題,共同努力,然後再繼續。」最後,老師如此為今晚的事件做下總結。
我真希望,自己在孩提時代,也獲得過如此邀請,如此等待,如此接納,但幸好,我的孩子得到了。得到了宣洩自身感受、表白需求痛點的正確邀請,便不會習於壓抑,或是把焦點過份投射在不相干的人事物,以逃避面對心底的匱乏恐懼。
我感謝老師願意釋出「盡情」的空間,讓孩子哭個過癮,空白的薦骨,很難自我節制,停損點是,「我讓孩子知道,大家在等,世界上永遠有別人,人和人之間,是互相影響牽動的。」,也適當指引孩子,離開這個空間,「去洗手檯把自己整理一下。」讓孩子冷卻,丟掉不屬於她的情緒和壓力,以乾淨的狀態回來。
我知道,老師沒有聽過人類圖,而她的教育,充滿了智慧,也傳達了教化的力量,聽起來恬淡,卻如此宏偉,「我不覺得,唸書是唯一的出路。教孩子做一個自信的、自重的、自愛的人,陪伴他們走自己的路,才是我認為寶貴的。」
寫到這,不禁流下淚來,老師好像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做了一個多美的示範,反而謙卑地向我們致意,謝謝我們願意認同她的理念,她相信,孩子終會走向自己的路,而且越走越穩,時間早晚而已。
在此之前,只要告訴孩子,我在這裡,我願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