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集》第七大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到彼國,即入正定聚。
—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安樂淨土」是指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所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淨土清淨無垢,充滿光明和喜樂。此書以「安樂」為書名,分為十二大門,道綽禪師明確地標舉其宗旨是闡明安樂淨土之宗義,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安樂淨土。

第七大門本文

第七大門中,有兩番料簡。第一門中,此彼取相,料簡縛脫。第二、次明此彼修道,用功輕重,而獲報真偽,故勸向彼。

第一、此彼取相,料簡縛脫者

若取西方淨相,疾得解脫,純受極樂,智眼開朗。若取此方穢相,唯有妄樂,癡盲厄縛憂怖。
問曰:依大乘諸經,皆云無相乃是出離要道,執相拘礙,不免塵累。今勸眾生捨穢忻淨,是義云何?
答曰:此義不類,何者?凡相有二種,一者、於五塵欲境,妄愛貪染,隨境執著,此等是相,名之為縛。二者、愛佛功德,願生淨土,雖言是相,名為解脫,何以得知?如十地經云,初地菩薩尚自別觀二諦,勵心作意,先依相求,終則無相,以漸增進,體大菩提。盡七地終心,相心始息。入其八地,絕於相求,方名無功用也。是故論云:「七地以還,惡貪為障,善貪為治。八地已上,善貪為障,無貪為治。」況今願生淨土,現是外凡,所修善根,皆從愛佛功德生,豈是縛也?
故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有二種愛,一者善愛,二者不善愛。不善愛者,唯愚求之。善法愛者,諸菩薩求。」
是故淨土論云:「觀佛國土清淨味,攝受眾生大乘味,類事起行願取佛土味,畢竟住持不虛作味,有如是等無量佛道味。」故雖是取相,非當執縛也。又彼淨土所言相者,即是無漏相、實相相也。

第二段中,明此彼修道,用功輕重,而獲報真偽者

若欲發心歸西者,單用少時禮觀念等,隨壽長短,臨命終時,光臺迎接,迅至彼方,位階不退。
是故大經云:「十方人天,來生我國,若不畢至滅度,更有退轉者,不取正覺。」
此方多時,具修施戒忍進定慧,未滿一萬劫已來,恆未免火宅,顛倒墜墮,故名用功至重,獲報偽也。
大經復云:「生我國者,橫截五惡趣。」今此約對彌陀淨剎,娑婆五道,齊名惡趣。地獄餓鬼畜生,純惡所歸,名為惡趣。娑婆人天雜業所向,亦名惡趣。若依此方修治斷除,先斷見惑,離三塗因,滅三塗果。後斷修惑,離人天因,絕人天果。此皆漸次斷除,不名橫截。
若得往生彌陀淨國,娑婆五道,一時頓捨,故名橫截五惡趣者,截其果也。惡趣自然閉者,閉其因也,此明所離。
昇道無窮極者,彰其所得。若能作意,迴願向西,上盡一形,下至十念,無不皆往。
一到彼國,即入正定聚,與此修道一萬劫齊功也。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特留此經,止住百年。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須發菩提心為首。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心不馳散,專念一佛。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無量壽佛國,易往易取。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稱念彌陀名號,能除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 —釋道綽撰 「安樂淨土」是指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所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淨土清淨無垢,充滿光明和喜樂。此書以「安樂」為書名,分為十二大門,道綽禪師明確地標舉其宗旨是闡明安樂淨土之宗義,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安樂淨土。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特留此經,止住百年。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須發菩提心為首。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心不馳散,專念一佛。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無量壽佛國,易往易取。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稱念彌陀名號,能除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 —釋道綽撰 「安樂淨土」是指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所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淨土清淨無垢,充滿光明和喜樂。此書以「安樂」為書名,分為十二大門,道綽禪師明確地標舉其宗旨是闡明安樂淨土之宗義,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安樂淨土。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就惡,不憎惡人。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導讀:   【莊嚴】: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   【佛土】:指佛所教化和居住的國土,又稱為佛國、佛界、佛剎,淨土、淨國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觀音山法脈傳承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在示寂前,曾預示「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門已為祂打開」。然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土,凡夫何以能得往生?觀音山另一位偉大傳承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修持《頗瓦法》往生淨土,兩位祖師可謂離我們最近的兩尊佛,皆示現修持金剛乘教法而即身成就,而金剛密乘修學核心來自依止上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就惡,不憎惡人。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導讀:   【莊嚴】: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   【佛土】:指佛所教化和居住的國土,又稱為佛國、佛界、佛剎,淨土、淨國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觀音山法脈傳承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在示寂前,曾預示「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門已為祂打開」。然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土,凡夫何以能得往生?觀音山另一位偉大傳承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修持《頗瓦法》往生淨土,兩位祖師可謂離我們最近的兩尊佛,皆示現修持金剛乘教法而即身成就,而金剛密乘修學核心來自依止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