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有個故事】都決定了,為什麼還會感到焦躁不安?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突然又提起。害我戒菸兩個禮拜又開始抽了。」說著說著,她抓起菸盒拿出一支煙。
她打算等孩子再大一點就到外縣市獨自生活,這是她經過多年的婚姻生活後,在內心失衡的狀態中理出的解方。在傳統的偏鄉,這種行為只會被說成「丟下孩子」、「不負責任」、「想法不對」。她知道,她也被道德綁架了近20年,直到身體開始出現莫名的病徵,從一開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到最後發現身體的警訊都源於自己的情緒。
身體會如實的反映你的內心。
身體是自己的,如果照顧身體最大的責任在於自己,那麼她決定為自己勇敢一次。為自己而活、為自己一直以來因為配合家庭而犧牲掉的理想,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自己而活。
然而事實是:沒有人支持她的決定。
「你不覺得這樣很自私嗎?」這句話來自男方家庭,也來自於她的口中。
雙方都無法諒解彼此對這個決定的看法,互相指控對方自私。男方認為自己也是有所犧牲、為家庭奉獻,想努力撐起這個家卻得來這樣的結果,他認為她的離開是自私的。
而她認為自己為了家庭奉獻了自己的事業、理想與實現自我的機會,近20年後做了這個重大的決心,想要好好的看重自己的身體與人生,男方不體諒對她而言也是自私的表現。
放手與不放手,在彼此眼裡都是自私的。
關於這件事,更讓人頭腦打結的還有親戚長輩的勸和不勸離。成為「想離開」的那一方,總是第一個被質疑、責備與批評的角色,彷彿動了這個念頭就是罪人。不被諒解就算了,還沒人要聽,聽了又要被他人以自己的生命經驗來評斷自己的行為。
「妳已經夠好命了,我當初遇到更痛苦的,還不是沒離婚!」總有好言相勸的人,帶著自己的價值觀衡量他人的婚姻。
值不值得繼續、評論別人遇到的事總不如自己的遭遇痛苦,說穿了,就像是一場比拼誰最能忍的比賽 ,選擇撐下去的人,彷彿才配活在社會裡。(而我始終看不出獎賞是什麼。)
說到底,自己的家務事為什麼要讓自認為有理的人,說些對現狀毫無幫助的話?
她用了幾年的時間調適、解釋、看破自己試圖尋求支持,卻只得到一片自以為是的建議後,最終身體終於承受不住情緒與壓抑,引發失調症狀。
原本身體狀態很好的她,皮膚開始過敏、紅腫、甚至化膿,之後也經歷了莫名齒痛、自律神經失調等。在發現不對勁前,她就有運動與養身的習慣,也確實總能在幾天內就舒緩不舒適感。實際上她知道這些沒有太大的根除效果,反覆地這裡痛、那裡痛,讓她明白不能再拖延下去。她處於悶燒般的情緒,正與身體警訊一起刺激著她。
情緒也讓原本就感覺被虧待的婚姻關係越發緊張。
她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一個人生活、實現自己的理想與目標。至少可以一個人休息一下,只專注的在自己身上,如果未來還有緣分,也都是修復後的自己才有能力考慮的。她不想再繼續吵一些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價值觀不合的言語,來徒增彼此承受越來越嚴厲的指責,破壞不需要被燃燒殆盡的美好。
事實上,她沒有想要走到撕裂這一步。
真實的狀況讓她無法用想要的方式過著自己的生活。她無法用目前最好的靈感來化解衝突,只能被迫著或半迫著在敏感的情緒上爆炸。沒有人能理解她、支持她,她也只能夠以捍衛的姿態來應對更多的侵略意圖。
她為自己準備好了,她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心,在孩子大一點後準備展開一個人的生活。她的目的不是拋下孩子,孩子當然隨時可以找得到她,遇到困難她也很樂意提供協助,但沒有人要聽。
沒有人聽進她下定決心前的掙扎與痛苦,只聽見她要當一個追求自我的人;沒人看見她的擔憂與恐懼,只聽見她要拋家棄子;沒人聽進她的求助與疑問,只聽見她的價值觀扭曲。
她準備好了,我必須再強調一次,她準備好了。
當她用了很多力氣自我消化這些言語、抨擊與自我質疑,她終於下定決心要重整自己。不是為了辜負他人的期待,沒人想要辜負他人的期待,然而,也沒有必要滿足任何人的期待。她必須重整自己才能以更穩定、更健康的方式面對她所珍視的人,包含她壓抑、忽視許久的真實自我。
她決定以此為基礎,想要用穩定的心情等待孩子獨立、能在日常打理好自己。這個決定讓她終於能夠安住在等待的時光中,她有目標、知道自己現在為了什麼而活。
然而,躁動的聲音又出現了。
「為什麼又要跟我說這些?」她帶著憤怒的語調,不得其解的說著。
在她調適到不需要依賴抽菸緩解焦慮後,又聽見了讓她焦躁不已的「建言」。我其實能夠明白,好不容易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花費許多時間、精力終於站穩自己的立場、平靜自己的內心,卻被輕易打亂的震盪感。這真讓人不爽。
我們的談話停留在這個不爽。
「為什麼呢?」沈默許久後我問。「我怎麼知道?」她回我。她回的是:不知道別人為什麼又要突然給「建言」?
然而,我真正問的是:
  • 為什麼對方會在這個時間點重提?
  • 除了惹怒你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 這是讓你更肯定、無所畏懼的機會嗎?
  • 為什麼會憤怒?別人說的會有什麼影響嗎?
  • 準備好承擔這類突發考驗了嗎?
  • 為什麼會煩躁到重新拾起香煙?
  • 有什麼地方不確定、需求沒有照顧到嗎?
  • 安定準備著,還有什麼能讓你不開心?
  • 你覺得對方的建議讓人不安嗎?為什麼?

總結
憤怒的背後蘊含著恐懼與不確定、失去掌控感,這種警訊對我來說這是個檢視的機會。讓我重新看見這份決定是基於安全與信任?還是匱乏與恐懼?
對自己提問、釐清自己為什麼憤怒,之於我而言是很有趣且重要的。知道為什麼而做,就願意負責。這幫助我在排除萬難、得到最合宜的目標後,穩定了自己的內心與能量,不受外界的影響,就算被影響也能很快就回歸本初。期望也能提供需要的人一點靈感。
準備好為一切後果負責,內心就能平穩安定,反之亦然。

捕捉人間的片段故事。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聽故事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