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6|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引導師是思考煉金師

本身非常熱愛閱讀及寫筆記,寫筆記的過程中發現「思考力」是筆記能否產生價值的關鍵,這兩年開始專注尋找可以複製的思考力公式。
去年恰巧遇到新冠疫情升溫,實體線下課程暫停,看到中國小小sha老師的邏輯結構思考力訓練營,立馬報名參加。
我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邏輯結構營第三模組中的提問力
「不會思考是因為不會提問」
這讓我想起我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引導師(Facilitator)
當時,我服務的客戶都是全國前五百大企業的高管。對於一個剛畢業的人來說,壓力是很大的。我不懂企業經營,不知道跨部門溝通的難處,卻要引導這些高管一起思考,如何跳出框架,找回高管當初加入企業的初衷,協助這些高管間找到共識,合作解決問題,協助公司轉型再創公司佳績。
當時,我的老闆告訴我,你雖然不具備管理實務,但是透過「好的提問」引導別人思考,就是引導師最強大的能力
我為何認為:「引導師就是思考的煉金師」
  1. 為何需要引導師
  2. 引導師的能力
  3. 引導的基本提問句型
  4. 基本句型下發現的邏輯結構秘密
  5. 引導整個迴圈
  6. 引導師的價值

1. 為何企業需要引導師

首先,我用我最喜歡的理論來說明,為何企業需要引導師。STAR理論是由DDI管理顧問公司所創立,STAR是由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四個單字組成。
Situation
企業最常在「轉型變革」的時間點會找引導師進行課程的協助。
Task
希望透過引導師的「引導提問」幫助高管及企業員工,把僵化的思維,能夠注入新的思考構面與發現。
這難嗎?
我必須說:非常不容易。我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你認為溝通重要嗎?我相信多數人都會說:重要。但是,當我們要完成一個任務,請你去跟你討厭的領導溝通專案細節,你會怎麼做?發個訊息通知他就好,就說這是領導的命令。
你溝通了嗎?
溝通很重要但是不會去做,或是做的不到位,是無法順利完成工作專案。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引導師的提問,讓大家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Action
透過引導師在課程中的提問,希望產生工作上「正面迴圈的行動」思維。
Result
透過引導師不斷的引導,創造思維上的微調,讓企業能夠順利擁有創新思維,協助企業轉型成功。
企業轉型,需要新思維的啟發。高管間偶有利害關係,需要一位中立的第三人進行協助,透過提問引發思考,這也是企業為何需要引導師的角色。

2. 引導師的2個能力

接下來要提到引導師的2個能力,分別是設計力與提問力。
設計力包含整個課程流程的規劃設計,當然也包含每個活動規則的說明,為了就是達成企業的課程需求目標。
另一個就是「提問力」,引導師會透過引導提問,協助高管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新視角。如同shasha老師課程中所說,從更多的「橫向提問」,去探索更多的視角,我後面會說明我的發現。
在企業中引導,除了橫向提問外,也強調「縱向挖深」的技巧,讓高管反思工作現場的困境與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引導師需要具備的2個能力。

3. 引導提問的基礎句型

身為引導師,約10年的時間,掌握的就是最基礎的理論:Kolb的經驗學習圈
經驗學習圈最基礎的提問句型是反思性觀察What、抽象概念化So what、主動實踐Now what。
第一個問句What,要厘清我們要共同交流的主題,從多個面向觀察展開。
第二個問句So what,要將主題或專案,跟我們個人「產生連結」。因為跟我們沒有關係的東西,我們通常不會去思考。就像沒有疫情,我們不會去思考健康議題、我們不會去思考居家辦公的生活型態,不會去思考沒有工作沒有薪水對自己造成的影響。所以跟我們有關,才會機會引發深入的思考。
最後一個問句是Now what,透過思考分析後,我們需要調整的思維有什麼?甚至是我們要開始做哪些事情,促成美好未來的發生。
透過邏輯結構營的沉澱,我發現原來用了10年的提問句型,如果用邏輯結構營的「框架思維」來說,屬於「層級關係」。屬於深層挖掘的「縱向思考」中的比較邏輯,又是比較邏輯中的「流程思維」,他有一個引導的程式,如果沒有按照程式引導提問,我們容易迷思。我整理了一張圖幫助大家理解。
提問力與經驗學習圈結合
提問力與經驗學習圈結合
如果將這What、So what、Now what基礎提問比擬「遞進邏輯」中,把課程中的概念變成應用層面的思考模型也很適合。例如:溝通很重要的概念,如何跟視覺型的領導溝通、又要怎麼跟聽覺型的領導溝通,這就是應用層面的思考。又或者,溝通很重要,身為領導的我們應該怎麼說,才能讓大家聽得懂;身為員工的我們,要怎麼提問,要具備什麼樣的心態,才能勇敢提問,厘清領導給我們的任務,這就是溝通很重要的環節。
我最熟悉的引導提問就是What、So what、Now what這3個What。

4. 基礎句型下發現邏輯結構的秘密

當然,Kolb的經驗學習圈中的3個What,看似沒什麼。
當我用邏輯結構營中所學去拆解當初在這些提問的問題,有沒有什麼規則與方法讓我們持續可以透過提問協助高管思考,你想知道我發現了什麼秘密嗎?
在What中,我用了「橫向思考」擴充我們多角度的面向。例如:請問你剛剛看到(現場是「聽到」我說)我寫給大家什麼資訊?請問你剛剛「看到」答案跟你畫出的答案是什麼?
在So what中,我用了「層次思考」。例如:你們看到答案時有什麼「感受」?你們感覺到哪一個階段「最難」呢?感受層次提升到活動難易度層次,再來是「活動層次」提升到「工作與生活層次」(與自己拉近關係)。
在Now what中,我用了「遞進邏輯」從概念到「應用面」,你覺得你還可以做什麼讓你自己下次做的更好?或是溝通議題,未來回到工作現場可以怎麼跟A主管溝通?透過提問引導思考可以執行的事情?
我覺得發現這個提問結構的秘密,我個人超級開心的。因為我找到可以把我隱性的提問思維顯性化分享的方式。

5. 引導的完整迴圈與步驟

接下來,引導的完整迴圈,就是依序走完Kolb的經驗學習圈中的3個What。然而我必須要很真實的說,有時在企業引導的過程中,有時無法完成走完三個迴圈。這三個提問會隨時跳動,隨時交叉「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因為提問的過程中,如果訊息收集的不足,有時很難走進下一個流程的思考階段。
而完成的引導步驟就是:從厘清企業課程目標開始,依據課程目標設計課程與活動,如同一開始的活動需要清楚說明規則,活動時,透過提問引導思考,不斷透過思考交流,把好想法帶回工作現場中。
所以需要持續進行引導提問,不斷反覆思考專案深度與挖深內容,經由思考力提升,協助企業再突破。

6. 引導師的價值

引導師的價值是什麼?如果我是企業的培訓師或主管,如果來學習shasha老師的邏輯結構營後,也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吧。如果企業高管都能來學習,這樣價值應該更大。然而,有時因為高管間的利害關係,透過中立的引導師,能讓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更多一些,加速企業完成轉型的任務。
最後,我們都學習了邏輯結構營中很多思考的原理與技巧。
引導師就是你,你就是思考煉金師。
引導師是思考煉金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