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為了你好?別讓情緒勒索綑綁了親情關係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感謝天下雜誌近期刊登我所投稿的文章,分享此篇專欄。
願能給予在親子關係中感到茫然的父母或孩子一些能量,
繼續在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路上前進。
「為什麼考試考這麼糟?考這麼差,你都不覺得丟臉!我是為了你好才耳提面命的告訴你!」
我承認,自己也對孩子說過「我是為了你好,才希望你去做……」之類的話。我們的出發點確實是為了孩子好,但當孩子回話時也帶著情緒,我們是否還能好好的進行理性溝通呢?

「我都是為了你好」,究竟背後成全的是孩子還是自己?

「媽媽,妳認為的好,不是我認為的!」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可想而知,媽媽內心的小劇場想必掀起巨大波瀾,驚滔駭浪的程度可比鐵達尼號翻船。但,也因為這句話,打醒了一直以來我習以為常的「我是為了你好」是一句多麼帶有壓力的話語。
這句話背後所象徵的意義,就像是在告訴孩子:如果你沒有做到某件事,就辜負了我對你的好/期待。所以,孩子必須在不讓父母感到失望的情況下,勉強自己去完成一個當下並不想做的行為。
如果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孩子生命安全,所以請孩子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做出危險行為,那麼是合理且也可以讓孩子理解的表達。但如果出發點是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何要下的命令,這樣「我是為了你好」的思考角度,就的確需要重新思考。

以愛為名背後的情感暴力

談到情感暴力,最著名的即為《情感暴力》這本書,主要敘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暴力狀況。施暴者通常會用道德制高點作為施暴的掩飾,合理化自己的施暴行為。通常,施暴者也可能以「犧牲者」、「付出者」自居,進行所謂「善意的操控」。
並且,施暴者的占有慾極強,非但不會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還會將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問題,夾雜著恨意與恐懼,使用「愛」來包裝,極力控制並要求孩子服從。若孩子表露出自身的想法或違抗,則會換來言語上的羞辱、威脅(有些父母會以死相逼,要求孩子達成自身想完成卻未達到的願望),或是肢體上的懲罰。長時間累積的,是情感暴力受虐者嚴重的心理傷害,以及後續需要長時間修復的破裂關係。
若出發點確實是為了孩子好,父母可以試著以這些方式進行雙向有效的溝通:
  • 傾聽代替命令:除了說出父母自身想法,也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 給予彈性:若孩子的想法與父母相左,可用彈性的選擇給彼此緩衝空間
  • 經常溝通:持續進行像閒聊般的溝通,不讓對話變成壓力
  • 鼓勵與感謝:讚美孩子的想法與創意,也感謝孩子願意誠實表達
若能進行雙向有效的溝通,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近。偶爾適時的放手及精神支持,反而會讓孩子更有自信面對挫折及挑戰,因為孩子在遭遇挫敗時,才能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成為一個真正有肩膀的人。

言語暴力帶來的負面效果

「如果你繼續這樣哭鬧,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你是壞小孩!」上述的語句,我們也一定不陌生。為了讓孩子靜下來不要哭鬧,辛苦的爸媽會想盡各種辦法,有時必須扮黑臉怒嚇,或許孩子會因害怕而暫停哭鬧行為,但隨著年紀增長,孩子可能對這樣的否定產生自我懷疑、自卑,認為自己不夠好、做錯事,所以不值得被愛。
東華大學諮商與心理學系翁士恆教授曾提出:「辱罵(言語暴力)其實就是一種對於小朋友自我狀態的否定。」言語暴力會削減個人對自身價值的肯定,以及害怕受到責罵而表現失常,甚至裹足不前不敢大方展現自我。所以,言語暴力其實就是某一種程度的心理戰,暗示孩子若不順從某一個行為,則會遭受到否定、羞辱、懲罰。
「你考這什麼爛成績?真的讓我很丟臉!」這是我自己碰過的經驗,兒時常常在母親口中聽到這句話。當下會感到羞愧、難過,覺得令母親感到丟臉是我的不對,而經年累月之後,這樣的想法就會固著在心底,成為一個否定自己卻不自知的疤痕。
但成績差是否可以和「母親感到丟臉」劃上等號?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正確地來說,成績差應該是孩子自身要面對的課題,若孩子因考不好而自己感到羞愧,父母該從旁協助的,是如何建立孩子承擔結果的勇氣,將孩子需要自己面對的問題,還給他/她去思考。為人父母已經不容易,不須再將孩子該面對的問題攬在自己身上。

別讓情緒綁架了自己與親情

當我們能用尊重的心態,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資產」,而是從「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角度出發,便能理解為什麼孩子會與我們的想法不同、選擇不同,或是有各種意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意見、想法、聲音,也都是合理的狀態。
只是,身為父母,我們有更多的責任,必須保護孩子,或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壓力,所以總是小心翼翼、耳提面命的告知孩子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但在長期累積下,反而形成父母更大而無法言說的壓力。
如果更換一個角度思考:當孩子做了一個與我們想法不同的選擇,我們尊重、並且理性告知這個決定背後要付出的努力、或是需要承擔失敗的風險,教育孩子勇於承擔自身所做的決定。或許,這樣無形的壓力就能適時得到鬆綁,不會讓父母與孩子都困在一個看不見的牢籠中。
當下一次孩子誠實說出和我不同的想法時,或許我已能漸漸釋懷。因為從不斷溝通、磨合的過程中,我體悟到的是:養育孩子是一輩子的責任,而孩子也應該是我們一輩子的朋友。孩子帶給父母的省思,也是讓我們重新學習、不斷成長的新契機,我們之間的關係,不只是親情、家人,更是亦師亦友的好夥伴!
    avatar-img
    23會員
    25內容數
    想透過這個平台,分享同樣在成為爸爸媽媽這條路上一同努力的夥伴。父母,不是生來就知道如何成為父母,也不是與生俱來就如鋼鐵人般的強大,我們,都是在不斷錯誤中,學習成長。給予孩子們愛的同時,也不忘給自己多一點鼓勵,和愛,以及最欠缺也最需要的,溫暖。讓我們,用正能量為下一代持續努力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妮可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感謝聯合報家庭副刊主編的青睞,讓我有機會在聯合報刊登不少文章。 今天分享的是近期刊登的作品,希望透過文字的力量,傳遞更多溫暖給大家。 聯合報文章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12662/6421362
    #校園霸凌的背後成因 #有愛才能無礙 #
    相信家中有中高年級小朋友的爸媽,對於時常在耳畔聽到的這句話,格外熟悉。即便,老師們有指定作文題目,孩子依舊坐在書桌前,寫了一行,又擦掉,於是一個小時過去,可能第一段還沒寫完。 “當造句變成短文時”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從鼓勵開始培養創作樂趣” 幾個幫助孩子踏出第一步的方法: “打開五感培養共感”
    寫這一篇時,有些許掙扎,掙扎的是,我們可否誠懇地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真實的聲音?我們可否解開既有的框架、包袱,試著做一個不那麼完美,卻不斷地願意讓自己更好的媽媽? #母愛需要練習
    何謂資優生?許多人聽到這個名詞,不免俗地將其與成績優異、名列前茅畫上等號。資優生是否就一定能每科成績皆優於平均,並且因優異的成績、聰明的資質而從此人生順遂?
    今天來聊聊孩子們在學習路上,有可能會遇到的挫敗經驗。 “如果孩子考最後一名,或成績不佳,父母是否依然愛他/她?” “考最後一名就表示不是唸書的料嗎?” “努力,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能有選擇的權利。”
    感謝聯合報家庭副刊主編的青睞,讓我有機會在聯合報刊登不少文章。 今天分享的是近期刊登的作品,希望透過文字的力量,傳遞更多溫暖給大家。 聯合報文章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12662/6421362
    #校園霸凌的背後成因 #有愛才能無礙 #
    相信家中有中高年級小朋友的爸媽,對於時常在耳畔聽到的這句話,格外熟悉。即便,老師們有指定作文題目,孩子依舊坐在書桌前,寫了一行,又擦掉,於是一個小時過去,可能第一段還沒寫完。 “當造句變成短文時”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從鼓勵開始培養創作樂趣” 幾個幫助孩子踏出第一步的方法: “打開五感培養共感”
    寫這一篇時,有些許掙扎,掙扎的是,我們可否誠懇地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真實的聲音?我們可否解開既有的框架、包袱,試著做一個不那麼完美,卻不斷地願意讓自己更好的媽媽? #母愛需要練習
    何謂資優生?許多人聽到這個名詞,不免俗地將其與成績優異、名列前茅畫上等號。資優生是否就一定能每科成績皆優於平均,並且因優異的成績、聰明的資質而從此人生順遂?
    今天來聊聊孩子們在學習路上,有可能會遇到的挫敗經驗。 “如果孩子考最後一名,或成績不佳,父母是否依然愛他/她?” “考最後一名就表示不是唸書的料嗎?” “努力,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能有選擇的權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