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要領 5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持續靜觀其變,不必多想!

要記得!不要開始練習靜坐,又全都忘了,一直重複問著同樣的問題。
無論有什麼內在畫面出現,都只要持續看著就好,不必想些什麼。
即使如此教導過了,但到了實修的時候,遇到內在畫面出現,
又會去想:哎!這是自己想像的,還是真實出現的?總會這樣。
死亡沒有預兆,已經沒有時間了,別再做沒有意義的懷疑,
心還會因此而變得粗糙退卻起來。
所以,無論出現什麼,便輕輕鬆鬆地持續看著,不必想些什麼。


持续静观其变,不必多想!

要记得!不要开始练习静坐,又全都忘了,一直重复问着同样的问题。
无论有什么内在画面出现,都只要持续看着就好,不必想些什么。
即使如此教导过了,但到了实修的时候,遇到内在画面出现,
又会去想:哎!这是自己想像的,还是真实出现的?总会这样。
死亡没有预兆,已经没有时间了,别再做没有意义的怀疑,
心还会因此而变得粗糙退却起来。
所以,无论出现什么,便轻轻松松地持续看着,不必想些什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219內容數
泰國法身寺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 而法身寺的導師法勝大師是一位修行有成的長老, 他在知名佛教有線電視節目"夢中夢幼兒園''中自稱是不大老師, 而這個專題便是將法勝大師的禪修開示語錄翻譯成中文, 與全世界的華人分享. 翻譯來源取自於泰語書籍แด่นักรบกล้าแห่งกองทัพธรรม 第26-50的禪修開示卡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ukman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必再尋求其他方法,只要拿來用即可 修行的要領,北欖寺祖師已經教導過了: 「靜止乃成功之本,從一開始直到成為阿羅漢為止。」 如此清楚明確,不必再去尋找其他方法了,只要依照祖師的教導即可。 事實上不必小題大作,把簡單的事變得困難,弄得如此混亂。 只要輕輕鬆鬆地靜止下來, 要如此練習。 要如此练习。
對喜悅程度,感到滿意 雖然只是小小的喜悅感,或是不苦不樂, 也就是非喜悅非痛苦的狀態,還沒有達到自認為喜悅的程度。 但只要再繼續維持心的靜止,便可增進心的細膩程度, 使心從不苦不樂的狀態中,不斷淨化細膩到達另一個層次。 心便會越來越清澈透明、潔淨光亮, 開始有了法喜的感受。 对喜悦程度,感到满意
無論發生或未發生什麼,都不為所動 練習靜坐時,我們必須要做的,從頭到尾都只有一件事情, 那就是靜、止、輕、柔、舒服放鬆、不為所動。 無論感到多麽法喜,都一如往昔,不為所動。 有內在畫面出現了,也不為所動。 有亮光出現了,依然不為所動。 无论发生或未发生什么,都不为所动 有亮光出现了,依然不为所动。
哎!是真的嗎?還是自己想的? 對內在畫面,不必去找答案,讓自己像個沒有腦袋的機器人那般, 無法分析、研究、判斷,只要持續靜止,沉浸在法喜舒暢的感受中即可。 時機未到時,便不需要想知道些什麼, 不必過早學習,我們還在練習如何讓心首度靜止下來。 當心能夠靜止後,就開始有了初步的內在修行經驗。
粗糙的雜念便張眼,細膩的雜念則不動搖 如果出現了無法控制的粗糙雜念,可以張開雙眼看看水晶球或佛像之類的, 等到內心感到透明清澈、舒服滿意了,再輕輕地閉上雙眼繼續練習。 但若是可以控制的細膩雜念,則不需張眼,只要如如不動地持續坐下去, 也就是,能自知且自控的妄念,不必張開眼睛。
不必再尋求其他方法,只要拿來用即可 修行的要領,北欖寺祖師已經教導過了: 「靜止乃成功之本,從一開始直到成為阿羅漢為止。」 如此清楚明確,不必再去尋找其他方法了,只要依照祖師的教導即可。 事實上不必小題大作,把簡單的事變得困難,弄得如此混亂。 只要輕輕鬆鬆地靜止下來, 要如此練習。 要如此练习。
對喜悅程度,感到滿意 雖然只是小小的喜悅感,或是不苦不樂, 也就是非喜悅非痛苦的狀態,還沒有達到自認為喜悅的程度。 但只要再繼續維持心的靜止,便可增進心的細膩程度, 使心從不苦不樂的狀態中,不斷淨化細膩到達另一個層次。 心便會越來越清澈透明、潔淨光亮, 開始有了法喜的感受。 对喜悦程度,感到满意
無論發生或未發生什麼,都不為所動 練習靜坐時,我們必須要做的,從頭到尾都只有一件事情, 那就是靜、止、輕、柔、舒服放鬆、不為所動。 無論感到多麽法喜,都一如往昔,不為所動。 有內在畫面出現了,也不為所動。 有亮光出現了,依然不為所動。 无论发生或未发生什么,都不为所动 有亮光出现了,依然不为所动。
哎!是真的嗎?還是自己想的? 對內在畫面,不必去找答案,讓自己像個沒有腦袋的機器人那般, 無法分析、研究、判斷,只要持續靜止,沉浸在法喜舒暢的感受中即可。 時機未到時,便不需要想知道些什麼, 不必過早學習,我們還在練習如何讓心首度靜止下來。 當心能夠靜止後,就開始有了初步的內在修行經驗。
粗糙的雜念便張眼,細膩的雜念則不動搖 如果出現了無法控制的粗糙雜念,可以張開雙眼看看水晶球或佛像之類的, 等到內心感到透明清澈、舒服滿意了,再輕輕地閉上雙眼繼續練習。 但若是可以控制的細膩雜念,則不需張眼,只要如如不動地持續坐下去, 也就是,能自知且自控的妄念,不必張開眼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比如說我們觀察呼吸。觀呼吸的時候,隨著你的心越來越定,你呼吸的相狀從氣相到息相,綿綿密密,若有若無,若存若亡。這個息相會越來越細,但是同時你能觀照的心也更加敏銳,所以你這個息的所緣境應該還是非常清楚的。你可以看到它從粗到細,可以看得清楚。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冥想是很簡單的對內談話,也是很簡單的自我整理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停地思考,醒著在想、睡著了也在想,可能因為某人一句話我們失眠一整晚、可能因為某人一個眼光讓我們「腦補」好多故事。活在別人想法中的我們因此用許多框架框住自己,在這本書中由各種角度說一則則小故事,與我們探討是否該用這個看法看自己、看別人。
身為冥想初學者,先前在網上常看到很多人覺得冥想很難,做不到, 但不曉得是我天生很愛發呆跟放空這件事還是怎麼樣,我常是坐下來即可腦中空白,專注在呼吸上。 在冥想的過程中,很神奇的是,雖然腦中空白專注在呼吸及身體的流動,但有時候也會突然解決你思考以久困惑的事,他就在你專注在呼吸上的時候,想法突然出現
Thumbnail
最近我在靜坐時有了深刻的體悟,那就是念頭與方法之間的空隙距離。當我開始有念頭浮現時,我能夠意識到這些念頭的存在,然後運用方法將自己帶回當下的專注。
Thumbnail
打坐/冥想/靜心/禪修 這活動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進行 對我來說 這段時光能讓我可以脫離大腦的控制 可能你會疑問,腦袋不是受我們掌控的嗎?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比如說我們觀察呼吸。觀呼吸的時候,隨著你的心越來越定,你呼吸的相狀從氣相到息相,綿綿密密,若有若無,若存若亡。這個息相會越來越細,但是同時你能觀照的心也更加敏銳,所以你這個息的所緣境應該還是非常清楚的。你可以看到它從粗到細,可以看得清楚。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冥想是很簡單的對內談話,也是很簡單的自我整理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停地思考,醒著在想、睡著了也在想,可能因為某人一句話我們失眠一整晚、可能因為某人一個眼光讓我們「腦補」好多故事。活在別人想法中的我們因此用許多框架框住自己,在這本書中由各種角度說一則則小故事,與我們探討是否該用這個看法看自己、看別人。
身為冥想初學者,先前在網上常看到很多人覺得冥想很難,做不到, 但不曉得是我天生很愛發呆跟放空這件事還是怎麼樣,我常是坐下來即可腦中空白,專注在呼吸上。 在冥想的過程中,很神奇的是,雖然腦中空白專注在呼吸及身體的流動,但有時候也會突然解決你思考以久困惑的事,他就在你專注在呼吸上的時候,想法突然出現
Thumbnail
最近我在靜坐時有了深刻的體悟,那就是念頭與方法之間的空隙距離。當我開始有念頭浮現時,我能夠意識到這些念頭的存在,然後運用方法將自己帶回當下的專注。
Thumbnail
打坐/冥想/靜心/禪修 這活動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進行 對我來說 這段時光能讓我可以脫離大腦的控制 可能你會疑問,腦袋不是受我們掌控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