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卡練習:資訊爆炸時代的三種溺水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S卡練習:資訊爆炸時代的三種溺水者】
三種時代溺水者:
第一種時代溺水者:無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
第二種時代溺水者:無法過濾資訊,找不到重點的人。
第三種時代溺水者:不理解系統、無法與陌生人連線協作的人。
—— 《躍遷》古典

資訊爆炸時代裡,無法管理自身注意力、無法辨別資料有效性、以及無法遠程協作的人將逐漸喪失競爭力。

1. 注意力是該被保護與管理的珍貴資源

記得在閱讀《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時,書本是要提升讀者的財富智商,然而,作者在進入正題前,卻提醒讀者——你們是很富有的,注意力就是你們身上最有價值的天然資源。

現在想學什麼,網路搜尋都可以找到免費資源,而注意力可以做為交易貨幣,舉例來說,你可以把一小時用在學如何做蛋糕,也可以把一小時用在刷FB、小紅書,學會做蛋糕,把蛋糕拿去賣錢,不就賺錢了嗎?
當時從作者對於注意力敘述的角度,我終於理解為什麼「流量」是有價值的,因為注意力=流量,而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扣除睡眠時間,頂多18小時,換句話說,把18小時用在哪裡,幾乎等於未來會在哪裡,管理注意力的流向,等於在規劃未來的走向。
2. 未來能夠辨別資料有效性是重要的認知能力

誠如作者所言,現在要學什麼,可能上網搜尋就有了,像想學如何做個人品牌,可以找到上百個網站,從5步驟帶你找到精準定位、100個經營個人品牌錦囊都有,甚至可找到能免費諮詢的顧問。
擁有資訊很容易,但如何判斷資訊的有效性則特別困難,舉例來說,對方寫,他曾在某某外商工作,是真的嗎?個人品牌策略由他負責?或者是他公司整個團隊的成果,這些都無法判斷。

而且大部分的資訊提供者,會去學文案撰寫與SEO(關鍵字)優化等技能,導致搜尋平台(Google、百度)很難真的直接把你需要的知識給端上來,你需要自己想辦法找到關鍵資料,可預見,在未來能辨別資料有效性的人會變得極為搶手。
3. 協作工具完善,陌生人協力時代來臨
去年5月份疫情,我們公司開始實行遠程辦公,那時我對於遠程協作還沒有很深刻的概念,畢竟都是認識的人。
直到今年我跟圖解社的夥伴合力做書籍的圖解稿,有編輯、插畫師、圖解士同時在線上協作,還分別在不同區域,我第一次感受到,哇,原來可以跨區域去組成一個團隊。
再來是,我到知識IP書院中擔任海報官、組長等等職務,開始大幅度的使用石墨、飛書、搞定設計等等線上團隊工具,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用搞定設計定海報稿,結果其他夥伴可直接,用共享協作功能去使用該海報模板出海報。
我對於與陌生人協作感到不可思議,或許這是未來工作型態,所不定未來會有個工作分配平台,將發包到各地。
我能做的:
  1.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裏,有學不完、看不完的資訊,當我看到一篇文章或一個技能時,在要開始閱讀或學習之前,可以先思考看看,它對于我目前的人生規劃而言,到底需要花時間看與學習嗎,又或者我該學到哪個程度呢,好好保護我的注意力。
  2. 除了用第幾手資料來判斷資料的有效性,當我對于資料感到困惑時,我可以詢問行業專家、去搜尋第一手資料推薦的資料來源當(人、書),或許能更好的掌握有效性。
  3. 陌生人合作的時代來臨,當在與他人合作時,我可以記錄下合作方式,比方說,如何溝通或要準備什麽樣的文檔,大家能更好的溝通與協作,這些在未來肯定能使用到,可以趁早整理出流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天的文章提到,要如何做「心理調適」,提出了三個方法「流程思維」、「預期管理」、「量化成果」。 文章尾端,提到用上述的方法,可能會被外在評價系統給綑綁。 例如,量化成果,若用點讚人數或參加人數來評斷一篇文章或一場活動的好壞會有些粗暴,有可能是各種原因影響,量化指標其實很難反應真實價值。
本周都在講如何挑選定位與製作自我介紹圖卡,定位似乎對於大部分的知識IP而言,都會有點小困擾,因為,要從很多會的事物當中,挑選一個領域或主題,有時候會擔心選擇的主題沒有未來性、沒有辦法變現。
日前舉辦《系統解構:知識博主-知識變財富的秘密》讀書會,有參與者提問:他舉辦活動,覺得內容不錯,但參與的人數少,要怎麼做心理調適。 通常談到「心理調適」,我自己是會採用「流程思維」、「預期管理」與「量化成果」的思考方式。 1. 流程思維:一串珍珠由多顆珍珠組成 2. 預期管理: 比最壞情況好、都是好
這次去參加《最親切的SEO入門教室》的讀書會。 感謝領讀人Tommy分享如何優化關鍵字、製作網站內容地圖、找到長尾關鍵字等內容,也謝謝願意讓我做成圖卡。 將圖書會摘要如下: 1. 由於SEO需要時間才能被Google收錄,開始可先搭配SEM付費搜尋廣告引流。
我一直不斷的學習,向外尋找巨人的肩膀,期待透過他人的指點來理解事物,然而學了、做了以後,卻忘記把這些過程給整理出來,這不等於我每到一行都要經歷同樣的過程?我忽然感到個人經驗的寶貴之處,因為它其實是知與行的互動,透過行去確認那些知識是不可行,那些需要深化。
去年進行每日更文後,我將日更的好處分享出去。 當下立即有夥伴表示也想進行日更,但進行2個禮拜後沒辦法持續下去,歸納可能的原因是:一,不知道要寫什麼,二,沒有反饋。 第一個問題,基本上挑選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最容易進行,因為當你有興趣,感受顆粒度會更細緻,更容易寫出深刻感悟,也容易進入心狀態。
前天的文章提到,要如何做「心理調適」,提出了三個方法「流程思維」、「預期管理」、「量化成果」。 文章尾端,提到用上述的方法,可能會被外在評價系統給綑綁。 例如,量化成果,若用點讚人數或參加人數來評斷一篇文章或一場活動的好壞會有些粗暴,有可能是各種原因影響,量化指標其實很難反應真實價值。
本周都在講如何挑選定位與製作自我介紹圖卡,定位似乎對於大部分的知識IP而言,都會有點小困擾,因為,要從很多會的事物當中,挑選一個領域或主題,有時候會擔心選擇的主題沒有未來性、沒有辦法變現。
日前舉辦《系統解構:知識博主-知識變財富的秘密》讀書會,有參與者提問:他舉辦活動,覺得內容不錯,但參與的人數少,要怎麼做心理調適。 通常談到「心理調適」,我自己是會採用「流程思維」、「預期管理」與「量化成果」的思考方式。 1. 流程思維:一串珍珠由多顆珍珠組成 2. 預期管理: 比最壞情況好、都是好
這次去參加《最親切的SEO入門教室》的讀書會。 感謝領讀人Tommy分享如何優化關鍵字、製作網站內容地圖、找到長尾關鍵字等內容,也謝謝願意讓我做成圖卡。 將圖書會摘要如下: 1. 由於SEO需要時間才能被Google收錄,開始可先搭配SEM付費搜尋廣告引流。
我一直不斷的學習,向外尋找巨人的肩膀,期待透過他人的指點來理解事物,然而學了、做了以後,卻忘記把這些過程給整理出來,這不等於我每到一行都要經歷同樣的過程?我忽然感到個人經驗的寶貴之處,因為它其實是知與行的互動,透過行去確認那些知識是不可行,那些需要深化。
去年進行每日更文後,我將日更的好處分享出去。 當下立即有夥伴表示也想進行日更,但進行2個禮拜後沒辦法持續下去,歸納可能的原因是:一,不知道要寫什麼,二,沒有反饋。 第一個問題,基本上挑選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最容易進行,因為當你有興趣,感受顆粒度會更細緻,更容易寫出深刻感悟,也容易進入心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媒體技術不斷發展,我們面臨著專注力分散與信息過載的挑戰。如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有效利用媒體載體,提升學習效果,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可以透過神經科學的理解和專注力訓練,結合數位媒體的優勢,找到平衡點。
Thumbnail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世代,取得資訊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我們的專注力很容易受網絡八掛、新聞、社交媒體等影響。當我們專注力不足,就沒法深度工作,這對我們的生產力和工作質素有極嚴重的影響。本書帶出經常分心對我們造成的重大影響及深度工作的好處。書中更提出實用的方法,帶領你一步步提升專注力和生產力。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獨立思考比以往更為重要。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它更能提升思考能力和改善生活。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閱讀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包括提前提問、批判性閱讀、做筆記及與他人討論等方法。學會在閱讀中進行深入思考,使得知識能轉化為實用智慧,從而在生活中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當現代人面臨資訊爆炸,注意力往往難以集中。本文介紹了轉移注意力的好處,包括控制情緒和放鬆,並提出“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多的資訊,但我們的決策品質並未因此顯著提升。我們運用數據的能力,跟不上我們蒐集數據的速度Duhigg舉出例子:雖然我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也知道自己膽固醇多高,我們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媒體技術不斷發展,我們面臨著專注力分散與信息過載的挑戰。如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有效利用媒體載體,提升學習效果,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可以透過神經科學的理解和專注力訓練,結合數位媒體的優勢,找到平衡點。
Thumbnail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世代,取得資訊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我們的專注力很容易受網絡八掛、新聞、社交媒體等影響。當我們專注力不足,就沒法深度工作,這對我們的生產力和工作質素有極嚴重的影響。本書帶出經常分心對我們造成的重大影響及深度工作的好處。書中更提出實用的方法,帶領你一步步提升專注力和生產力。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獨立思考比以往更為重要。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它更能提升思考能力和改善生活。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閱讀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包括提前提問、批判性閱讀、做筆記及與他人討論等方法。學會在閱讀中進行深入思考,使得知識能轉化為實用智慧,從而在生活中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當現代人面臨資訊爆炸,注意力往往難以集中。本文介紹了轉移注意力的好處,包括控制情緒和放鬆,並提出“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多的資訊,但我們的決策品質並未因此顯著提升。我們運用數據的能力,跟不上我們蒐集數據的速度Duhigg舉出例子:雖然我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也知道自己膽固醇多高,我們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