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三 186 軌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6.10.5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御下之法,恩不可過,過則驕矣。威不可嚴,嚴則怨矣。
欲恩而不驕,威而不怨。
恩必施於有功,不可妄加於人。威必加於有罪,不可濫及無辜。
故恩雖厚,而人無所驕;威雖嚴,而人無所怨。
功或不足稱而賞之以厚,罪或不足責而罰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驕怨矣。」
《與張尚書書》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禪師說:
「居上位的人對待下屬的方法,恩威必須運用得當,賞賜給屬下的恩惠不能過分,如果賞賜過分了,反而會使受賞的人產生驕奢的心理。對下屬施威亦不能過嚴,太過嚴厲了就會使人產生怨恨。
要做到施恩於人而不使人驕慢,施威於人而不使人怨恨,那就必須把恩施於有功者,不能讓無功者受祿;施威必加於有罪的人,不能讓無辜者受罰。
能夠這樣,那些有功的人受恩雖厚,也不會起驕慢之心;而有罪的人受罰雖重,也不會起怨恨之念。
如果有人功勞微不足道,而賞賜豐厚;或者有人無意間犯了一點小過失,卻對他施於重罰,這種不公平的做法,就必然會使小人產生驕慢或怨恨的心理。」
良因贊曰:
《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
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
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
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
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
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
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因此治人心的根本,還是從修身始。
《中庸》之文,可與此山堂之誡相輝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6.10.4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蛇虎非鴟鳶之讐,鴟鳶從而號之。何也?以其有異心故。 牛豕非鸜鵲之馭,鸜鵲集而乘之。何也?以其無異心故。 昔趙州訪一菴主,值出生飯①。州云:『鵶子見人為甚飛去?』主网然。 遂躡前語問州。州對曰:『為我有殺心在。』 古人與蛇虎為伍者,善達此理也。
2016.10.3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震和尚,初却曹山①之命。郡守移文勉之。 山堂辭之曰:「若使飯粱囓肥作貪名之衲子, 不若草衣木食,為隱山之野人。」 《清泉才菴主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和尚不接受曹山之請為住持,本郡太守寫信極力勸勉他出來度世, 良因贊曰: 何為菩薩法樂?
2016.9.30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山堂①曰: 「天下之事,是非未明,不得不慎; 是非既明,以理決之。 惟道所在,斷之勿疑。 如此則姦佞不能惑,強辯不能移矣。」 《清泉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對山堂道震禪師說: 是非剖斷分明後,更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去解決。 良因贊曰:
2016.9.29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住持無他,要在戒謹其偏聽自專之弊, 不主乎先入之言,則小人諂佞迎合之讒,不可得而惑矣。 蓋眾人之情不一,至公之論難見。 須是察其利病,審其可否,然後行之可也。」 《疎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良因贊曰: 怎麼作對大家好,就怎麼作。
2016.9.2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空首座①曰: 「自有叢林已來,得人之盛,無如石頭馬祖,雪峯②雲門③。 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四方英俊衲子, 隨其器度深淺,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 抑縱在其顧盻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 《廣錄》 【注釋】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2016.10.4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蛇虎非鴟鳶之讐,鴟鳶從而號之。何也?以其有異心故。 牛豕非鸜鵲之馭,鸜鵲集而乘之。何也?以其無異心故。 昔趙州訪一菴主,值出生飯①。州云:『鵶子見人為甚飛去?』主网然。 遂躡前語問州。州對曰:『為我有殺心在。』 古人與蛇虎為伍者,善達此理也。
2016.10.3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震和尚,初却曹山①之命。郡守移文勉之。 山堂辭之曰:「若使飯粱囓肥作貪名之衲子, 不若草衣木食,為隱山之野人。」 《清泉才菴主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和尚不接受曹山之請為住持,本郡太守寫信極力勸勉他出來度世, 良因贊曰: 何為菩薩法樂?
2016.9.30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山堂①曰: 「天下之事,是非未明,不得不慎; 是非既明,以理決之。 惟道所在,斷之勿疑。 如此則姦佞不能惑,強辯不能移矣。」 《清泉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對山堂道震禪師說: 是非剖斷分明後,更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去解決。 良因贊曰:
2016.9.29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住持無他,要在戒謹其偏聽自專之弊, 不主乎先入之言,則小人諂佞迎合之讒,不可得而惑矣。 蓋眾人之情不一,至公之論難見。 須是察其利病,審其可否,然後行之可也。」 《疎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良因贊曰: 怎麼作對大家好,就怎麼作。
2016.9.2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空首座①曰: 「自有叢林已來,得人之盛,無如石頭馬祖,雪峯②雲門③。 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四方英俊衲子, 隨其器度深淺,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 抑縱在其顧盻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 《廣錄》 【注釋】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Endurance is to endure others' disrespect and unkindness with benevolence and equality. ──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以平等心對待任何人,無論對方的態度好壞。 ──慈悲 龍德上師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古德云:「百善孝為先。」 慈悲的 龍德上師在開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提到:「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 對於佛弟子來說,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Endurance is to endure others' disrespect and unkindness with benevolence and equality. ──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 以平等心對待任何人,無論對方的態度好壞。 ──慈悲 龍德上師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古德云:「百善孝為先。」 慈悲的 龍德上師在開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提到:「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 對於佛弟子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