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孩子的情緒,不是父母的責任要修成好心情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我在工作中,常碰到孩子帶著事件情緒而發脾氣中,
    比如:因為還想玩電動不想來上課、
    比如:覺得來上情緒課是不公平,為什麼兄弟姐妹不用來上..等等
    然後說什麼都不要進來,就站在門口跟大人耗著、哭著。
    當下還有其他孩子在遊戲室裡等著開始團體課,我感受到自己的焦急和混亂,我深呼吸幾次,與家長交換眼神示意,我蹲下來跟孩子說:
    「你進來像之前一樣,挑一張卡片,告訴我們,你現在的心情」或
    「我請爸爸帶你坐在這張椅子上,你挑一顆水果(紓壓球的造型),你摸摸看」,
    漸漸地孩子能從原先的狀態中鬆動,到願意進來上課。

    我們沒有先處理未來的事(叫孩子進來上課,如果不上課就.....),或是先教導/檢討前面的行為,而是先把重點放在當下:
    「引導孩子能從當下卡住的情緒狀態鬆動」,簡單指令加上動作,讓孩子能跟上。
    還有像以下幾個方法,提供給大家試試看:
    比如:
    • 一個輕拍、抱抱,讓孩子放鬆身體,連結「我現在是安全的」,
    • 給孩子一個紓壓球,讓孩子手上有個明確的物品和動作可做。
    • 直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失望不能繼續玩,我們先到車上去,看看你喜歡的玩偶,玩偶陪陪你。」

    孩子的情緒,不是父母的責任,孩子失控時,不是要幫孩子把世界、事情變完美、不是全部都要變成孩子想要的,接納跟放任不一樣,接納和了解孩子的情緒,是:
    「事情沒有辦法如願,我很抱歉,我懂你的感覺,我知道你難受,我會陪你一起度過這些情緒風暴」
    協助孩子學習如何調節和鬆動情緒,孩子從中有機會發現世界並不一定如自己想的那樣,也有機會碰觸看看自己沒有想過的變化。
    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孩子建立起面對更大世界的能力和勇氣。
    (本文摘自「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一書,2022年底,商周出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