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好厲害!」準備的技術》:準備→計畫→執行,提前推敲預判走向!

許多事情之所以失敗,往往在於事前欠缺足夠的準備。
在事情開始運作的初期,難免會急於投入計畫進行,忽略了事前籌劃準備或模擬的重要性;一旦遭遇突發狀況感覺慌亂,更是沒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反應。
擔任日本電視台節目製作人的栗原甚,在《「好厲害!」準備的技術》中認為,準備是比天賦更強大的武器,掌握準備的技術,便可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化不可能為可能。

RPD思考系統
有別於PDCA(Plan→Do→Check→Act),作者依據過往經驗提出架構,認為採用RPD(Ready→Plan→Do)系統,針對未來所要進行的策畫進行預先準備,提前推敲預估狀況更為重要。
提前準備思索事物或事件的關鍵,從中的思考與觀察,更容易發覺其中隱藏的本質,有利於之後的行動。
有別於左邊PDCA(Plan→Do→Check→Act),作者依據過往經驗提出架構,認為採用左邊RPD(Ready→Plan→Do)系統,針對未來所要進行的策畫進行預先準備,提前推敲預估狀況更為重要。
透過RPD思考方式,準備策畫時也會順勢逆向思考需提早準備的事項,提早看著目標,可以意識到可能的需求或得要彈性應變的事物,發現相關問題的線索,減少失敗的機率。
與重要人物洽談合作或是互動之前,透過事前徹底做好準備,提前思索他人的個性或需求,在做接洽溝通時,更能夠滿足對方的期待,給予適當的回應。了解某些前提後所擬定的策略,比較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與角度思考,不會讓交涉對象感到困擾。
隨身攜帶筆記,也是進行RPD思考方式中很重要的環節;就算遇到沒有前例情報可以參考的狀況,也可以透過紀錄各種事項的筆記,推敲最終所期待的樣貌,從中思索可能的籌劃與需求,更容易產生出乎意料的想法,成為未來可以參考的前例。
準備是一次又一次的行動,以RPD思考方式去推動事項,不需要一次就把事做到完美,在每個階段孜孜不倦的進行推動,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一件事順利之後,再讓另一件事順利進行,人生會因為一點契機而好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