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真實的快樂

Authentic Happiness
本書心得部分來自原文書籍
本書心得部分來自原文書籍
真實的快樂來自於找出並培養你最基本的強項,並在每天的工作、休閒、親子活動中用到它。 能夠活出愉悅、美好、有意義的三種生活,才算是活出完整的生命。 — Martin Seligman
追求幸福、快樂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而如何能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受到真實的快樂、或是時常體驗並延長快樂的感覺呢?擁有大量財富、每天都吃大量美食、或是到世界各地享受奢華的旅程,可以這樣做的話會長期感到快樂嗎?
研究顯示,大多的樂透得主在中樂透之後又回到了像是原本生活般的快樂程度,而生命中遭遇不幸的人也在意外之後一段時間,又回到了原本的快樂程度,在不同人之間,雖然都遇到了一般公認為超級幸運和不幸的事件,但快樂程度的基準線卻不會因此而變動太多,不會因此像是童話故事般的結尾,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而正向心理學就是在討論關於人生美好事物、快樂的議題。我想從如何區分愉悅和滿足感、訓練自己樂觀的想法、以及感謝與寬恕來談起。
如何區分愉悅和滿足感 愉悅(pleasure)可說是感官上、原始的快樂,並不需要思考,像是吃了一口最愛的冰淇淋、在滿身泥巴時洗個舒服的熱水澡,都能帶來愉悅的感覺。
而滿足感(gratification)是做了我們喜歡做的事以後帶給我們的感覺,像是看了一本好書、攀岩、和好朋友聊天或是跳舞等等,只要我們的能力符合挑戰,做的得心應手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像是心流。這種感覺比愉悅的效果更長,因為它動用到思考和解釋,不容易被習慣化。
愉悅感容易被找到,但不容易持久,那麼如何增加自己的愉悅時光呢?以下介紹幾個方法:
  • 快速重複的同樣的刺激並不能帶來持續的愉悅,像是第二口冰淇淋就沒有第一口吃到時那樣的開心,可以透過找到自己快樂的間隔,拉長帶來快樂刺激的時間,進而延長愉悅的感覺。也可以不定期不定量的在生活中製造小快樂,像是每天花五分鐘製造驚喜給家人。
  • 細細地品嘗每一個快樂的時光,像是登山的時候好好的感受風吹過身上的感覺,跟別人分享這樣的快樂,也可以運用快樂旅程紀念品來重新複習快樂的記憶。
  • 運用正念的練習,讓自己更專注於當下的體驗、心無雜念的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當下的念頭。
那麼更深層的滿足感該如何獲得呢?就是運用個人的長處強項,在工作、家庭生活、休閒等各方面上。正向心理學研究提供了測驗量表,讓大家更容易發現自己的強項,而我做了測驗之後的前五個強項為:好奇心、感恩、熱愛學習、對美與卓越的欣賞、仁慈。
我的”熱愛學習”強項或許解釋了我在閱讀學習新知及部落格寫作時候的快樂,而我也還在思考,怎麼樣能夠更好的運用我的強項在工作上。
訓練自己樂觀的想法 樂觀是可以學習的,對於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好事,在時間向度上做長久性的解釋、而在空間向度上做特定性上的解釋,而壞事剛好做相反方向的解述,就會是樂觀的表現。以下面的例子來說,標示綠色的部分就是對事件樂觀的解讀:
習得樂觀
訓練自己運用對事件樂觀方式的解讀,就容易對未來發生的事有著正面樂觀的想法。
對好事感恩、壞事寬恕 感謝好事的發生可以透過一些活動培養,像是好好地寫封感謝信給對你生命有重要影響的人、並當面念給他聽,做完之後分享這樣的經歷對你帶來的影響。也可以透過每日睡前寫下五件生命中值得感謝的事,來培養自己感恩的態度。
對於壞事的寬恕我覺得理論上很難做到,不過轉念一想,長期對某件壞事抱持著憎恨的想法,對自己的負面影響卻可能大於壞事發生的影響,換句話說,選擇寬恕也是放過自己。

那麼如何將正向心理學應用在親子溝通上面呢?有幾項基本概念:
  • 正向情緒拓展孩子智慧的、社會的和身體的資源,使他長大後可以提取使用。
  • 鼓勵孩子的正向情緒,可以開啟他正向情緒的向上提升。
  • 對待孩子的正向情緒像負向情緒一樣嚴肅,對待他的長處和對待他的短處一樣關心。
那麼該怎麼做呢?父母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建構孩子的正向情緒、人格特質:
  • 同步:讓孩子體驗到自己行為帶來的影響力,像是當嬰兒拍手的時候,大人也跟著拍手,或是當孩子翻倒食物時,父母不需急著馬上代替孩子整理環境,讓他感受到食物灑在地上的髒亂感,這是他行為所帶來的同步結果。
  • 用「是」來取代「不」:我們常常對孩子使用負面的語言,像是「不要跑到馬路上去」、或是「不要大吼大叫大哭大鬧」,如果有意識的選擇自己說話的方式,像是用「走在人行道上」、或是「好好地說」來取代負向描述,這樣孩子更容易知道如何做。
  • 有條件的讚美:在合適的時候、選擇適合個人表現的地方讚美,也可以明確的指出孩子強項出現時候的表現,以加強他使用強項的意願。像是當孩子運用”好奇心”對事物提問時,明確稱讚他的觀察力、以及願意提問的好奇心。
  • 鼓勵孩子發揮個人強項:像是以做家事為例,有著"領導能力"特質的孩子可以分配協調不同人做家事的範圍,而有著"謹慎"特質的孩子則可以負責細部打掃或是收納整理等。

將個人強項運用在每日生活中帶來滿足感,除了個人生活外,可以將個人強項運用在他人身上,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增加知識、力量和善良,則可以過著有意義的生活。活在愉悅、滿足感、有意義的三種生活中,人就可以持續感到快樂,而我覺得這當中還有許多方法需要持續的運用練習,知道了個人強項之後,也還須思考如何好好運用,才能活出完整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不吝幫我拍個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