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進行了一場印象深刻的離職面談,一位優秀的工程師表示這陣子身心狀況不佳,已影響到自己對於工作的表現,所以想提出離職讓自己休息一下。
我詢問,主管有對於你的工作表現提出回饋嗎,怎麼會覺得自己工作表現不佳呢?員工表示:沒有,但他看著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的樣子,跟之前的產出與效率差異太大,自己沒有辦法接受。
這個原因令人心疼又無力。因為塑造職場環境是我們可以為員工著力的地方,但是個人的心態卻是涉及一個人長久的生活模式。
過去外派時,也曾遇過優秀工作者因為在印尼適應不佳、備感壓力而影響到工作表現最後選擇離開,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雖然看到了對方實際卡住的點、很想拉他一把,但個別化心理還是需要交由對方意識到這個情境,否則難以敞開心房。
心理健康對於高績效的影響
有關工作者如何達到高績效一直是很紅的職涯成長主題,但是大多數的書籍都提到工作管理方法、高效能產出、高效能習慣、成長心態等認知行為層次的訓練。隨著疫情對生活帶來不確定性的衝擊,企業也開始意識到到情緒、適應性、壓力、復原力等心理健康對於工作的重要性。
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作者Charlie Unwin認為,真正的專家不是只單有專業或技術而已:「真正的專家特點是:他們有能力在具體的外部世界(如技術和身體)和他們更抽象的內部世界(心理、情感和直覺)之間抽離與轉移。」
Charlie本身的經歷非常特殊,曾擔任英國皇家騎兵砲兵軍官、全國冠軍的運動員,後對於應用心理學產生興趣後攻讀運動心理學,研究精英運動員心態。畢業後與許多頂尖運動員合作、協助他們維持巔峰狀態。亦將研究結果運用到其他領域,如:英國特種部隊、戰鬥機飛行員、外科醫生、律師、企業組織等高績效人士提供培訓服務。
Charlie認為這些世界上最優秀都在內在心理下功夫。他們管理自己,使自己能夠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實現卓越的思想、感情和習慣。而我們也可以透過相同的鍛鍊方式讓自己成為高績效人士。
而Charlie提出了如何訓練思考維度、感受維度、直覺維度等的訓練方式。這三個面向暨相互連結又彼此影響,缺一不可。
思考維度是有效清晰思考的能力
思考維度就是計畫、解決問題、預測的認知能力,由大腦前額葉管理。同時思維也是我們精神的守門人,負責守護著允許進入和拒絕進入的事物,並且把我們的注意力以及專注度投注在允許進入的事物。
換句話說,當運動員遭遇失敗時,如果他們把失敗看成是不可避免而不是災難,在思考維度上就會專注在自己的訓練與準備等這些可以控制的事物上。因此,但我們具備積極的心態時,就可以在思考維度上處於最佳狀態。
思考維度提升的方式是訓練你的心態以及加速學習。在這裡Charlie提到神經可塑性的作用:學習是以神經科學為基礎,神經元連接並加強這個功能,形成神經通路-一條大腦中對應於複雜技能、行為和思維過程的能量高速公路。你的能力取決於這些技能、行為和思維過程能讓你多快、且出色的完成手邊的工作與任務。
而要怎麼透過神經元加強連結呢?
第一是學習,學習過程本身構成思考和專注的架構。當你停止學習,就會停止關注那些在可能失敗或屈服壓力時協助你,讓你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架構。而這些架構的功能是在大腦中建立更乾淨、更有效的路徑,協助維持精神狀態。
第二是建構心理藍圖。心理藍圖的目的是讓目標、任務具體化。將目標拆解成日常的習慣、慣例、技能和技巧,有點像是任務分解(breakdown)的概念。描繪出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的關係,協助你將注意力放在做某些事上面,從小任務上取得小成功,進而成就大成功。
感受維度是對應高壓環境的能力
感受維度負責傳遞訊息和管理能量,由大腦邊緣系統監督。感受思維受神經系統的生理活動支配,特別是我們的壓力反應就是源自於神經系統作用。壓力反應如同高度複雜的煙霧警報器,判斷什麼是愉快或可怕,決定我們要逃跑還是要戰鬥。
他舉了特種部隊為例,特種部隊雖然在遴選時已具備精神敏銳度和適應能力,但是面臨戰鬥型態的改變,必須在短短幾秒內管理戰鬥或逃跑的壓力反應,而讓自己採取行動。
他認為表現出色的人不會比其他人更不緊張,他們只是在與感覺共處,並將之轉化為積極的注意力和行動方面的經驗。他們感到緊張時也能保持身體放鬆。緊張既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他是能量。而練習挑戰反應,就是善用這股能量讓自己有積極和主動的表現。
要如何提升感受維度呢? 我們可以深呼吸、主動放鬆來放鬆神經系統,並且透過情緒管理的練習來識別壓力當下發生什麼事情。
再來透過視覺化心理想像或是壓力測試來讓「神經系統」健身,引導頭腦和身體用「挑戰反應」,而不是啟動戰鬥或逃跑的反應。
直覺維度是提升洞察與心流的能力
直覺維度指的是用感官的集體智慧與過去所有經驗來感知狀況,又被稱為第六感,或是超感,利用的是潛意識的力量。但直覺不是指超男力或是神通,而是透過知識的累積處理更多潛在的資訊來提升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直覺維度雖然在其他的書籍比較少提及,但Charlie的比喻卻很具體的說明直覺的作用如同你的知識圖書館以及潛在運算的超級電腦:
想像你在生活中累積的所有知識和經驗都儲存在一個屬於你的圖書館哩,這個圖書館在你的潛意識中,圖書館越大,你的直覺就擁有越多資料。
自我察覺的意識為焦點視野,潛意識則是周邊視野。雖然你的眼睛只能一次集中在一個區域,但在周邊也存在著大量資訊,你的大腦仍然能夠處理。
簡單的說,在直覺的維度我們已經內化了這些知識與技能。
對於Charlie來說,心流就是展現直覺維度的能力。處於心流狀態時,意識負責時間、負責決策、擔心未來和自我判斷的前額葉皮層區域的活動較少,原先用於處理時間的能量被重新分配給注意力和集中力。在心流的狀態下,提升高性能的神經化學物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會開始分泌並產生作用。
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呢?Charlie認為心流狀態只有能力和挑戰難度相等時才能實現。如果任務太難,注意力就會受到影響,因為你會變得焦慮不安,不知所措。如果太容易,你就不會使用所有的處理能力,注意力就會因此游離。
訣竅在於能夠為自己設定挑戰和目標。始知完全符合你可用的處理空間。
除了心流以外Charlie另外提到觀察以及反思也能夠提升直覺維度。觀察是以開放好奇的心態觀察別人的戰術、技術、情感和省思藉此學習。
反思則是暫停資訊的輸入,理解自己的日常經驗,成為自己的老師。
用你的方式去做
《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一書中使用的技巧對於社工輔導背景的我來說並不陌生。但作者將這些心理技巧應用到如何提升工作表現上實在令我眼睛一亮,尤其是如何馴服自己的內心,用「挑戰反應」來替換「戰鬥或逃跑的反應」,的確是面對新任務時的痛點。
作者也透過許多實際的案例讓我們了解到,想要成為更好的人,感受與潛意識的地位與認知同樣重要。因此,停下來重視自己的內在、情緒與感受,不需要覺得有罪惡感。
書中最後提到了在東京奧會中退賽的體操選手西蒙·拜爾斯的例子。
作者發現在許多競賽或是競爭中,我們都被期待要達到別人的期望。但如果我們是試圖完成別人希望我們說的故事,那麼我們就會自我編輯、抑制自由表現。因此為了達到(自己的)最佳的狀態,我們必須有技巧地做自己。
即便西蒙·拜爾斯的退賽顯露出了自己內心的脆弱,但卻是一個創造挑戰自己潛力的機會。看到這裡,想起離職面談時的優秀工程師,或許對他來說,在這裡停下來是一種對人生努力的嘗試。我也滿心祝福他能夠順利跨越這道關卡。
用你的方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