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 藥不要...? 藥可以減緩焦慮症狀,但不會減輕焦慮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上的課再度翻轉以前大學上課學到的和大眾所常聽到的那些知識。
  之前有個朋友問我:「憂鬱症不是就是血清素過低嗎?那為甚麼不能就給血清素治療就好了?」
  就我那時候的認識是,人體內有很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是跟心理疾病有關,像是還有GABA、麩胺酸、多巴胺等等...,血清素只是其中一種,而藥物治療裡大都是針對多種神經傳導物質進行調控。我那時也是差不多這樣解釋的。

  這幾週都是在上焦慮相關疾患的心理病理的部分。同學們在報告生物性的一些風險因素時,像是基因、神經傳導物等等都是過去我們大學所熟悉的。但老師卻在報告中特別問我們:「反例呢?我記得有不支持的研究吧!」就這樣,那組報告每個部分都被老師溫柔的打槍後,才開始發現事情跟我們原本所想的很不同。這週該組再一次報告完後,老師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觀念:藥可以減緩焦慮症狀,但不會減輕焦慮症。
  藥本身跟焦慮症(或其他心理疾病)沒有因果關係。當初研究發現血清素在治療憂鬱症、焦慮症的人身上有效果,因此發展出了相關的藥物。但這些化學物質只是發現他和這些疾病的症狀有關,所以吃藥時可以控制症狀,一但藥停止了,症狀就還在;況且這還是發生在藥對這個人有效的情況下,通常藥只對三分之一的人有效、三分之一的人部份有效、最後三分之一的是完全無效。所以藥物或像血清素、多巴胺的這些化學物質,只是跟憂鬱、焦慮之類的症狀有相關,但沒有因果關係。

  聽到這裡真的是恍然大悟,也才明白,為何精神疾病的藥物機制在我們的訓練中占很少的比例,藥物跟生理的改變在後續的研究上都漸漸地有反證出現,更重要的,是有方法地了解這些心理病理背後與我們生命和生活有關的種種機制。
  只是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還是位於主流是因為製藥本身有龐大的商業利益還有一些健保、政策的問題,連科學研究都難以跟這些利益關係脫鉤。像老師有舉例說目前癌症的研究是顯學,像癌症這種長期抗戰又嚴重的疾病,除了生理症狀的治療控制以外,心理健康、心理免疫的提升更不可忽視。然而目前腫瘤科的醫生在藥商的推銷下大都關注在各種新藥的效果等等,比較少著重在基礎研究(例如:心理治療是否能提升癌症病人的心理免疫?) 。雖然說藥不是完全沒效或不好,但若是以後我們生病時都仰賴藥或是同一種藥,那就很有風險了。

  聽到這裡,我也想起大學時認識很多藥學系的朋友,也有認識醫藥化學系的學長有因為到國外藥商而問我精神疾病相關的一些問題。各行各業都不容易,大家都是站在不同觀點立場想解決一些問題和用此能力來養活自己,不一定只是為了利益。目前確定的是,因為心理治療的成本、人力、健保、花費等等考量,藥的研發和應用在心理疾病上是必須的,但希望未來能不至於完全依賴藥物的效果和發展。
  最好最好的治療呢就是預防。希望在這充滿不確定和資訊爆炸的時代,願我們都有批判思考和判斷資訊的能力,能得到較優質的心理健康的資訊,從在生活中感到心理的不舒服、困擾時就有相對較正確的資訊和資源能幫助我們預防和控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系照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在心理學以外的地方聽到一個有點熟悉的觀點:「遇到看似困難的境界或難以改變的情境時,請試著把自己放進去,找到那個自己可以下手的地方著手。」   例如:今天分組報告或是需要團隊合作時,組員很雷,沒有把負責得部分弄好或是教了還是不會的那種,大部分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先抱怨然後說:「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這幾天在思考一些事,不自覺已經變得像是在煩惱了。有一瞬間覺得:這個情境我知道是甚麼、我猜得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甚麼事、照姐你不要再重蹈覆側了、不要再經歷類似的事了、為甚麼有些事想單純想簡單一點卻還是不知不覺變複雜了....。赫然發現自己是不是太滿意現在的狀態,換個角度說就是逃避成長。   而現在開始
      今天跟一個哥哥聊天後,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是開放性(Openness)很高的人(過去自評可能覺得蠻高)。長久以來一直喜歡去看一些自己覺得舒服的觀點和價值觀,對於差異很大的觀點多多少少開啟了某種防衛機制,我想這是以後在成為助人工作者時需要多多注意和彈性調整的點。在工作中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時候,如何客觀
      雖然開學才第二週,不過已經感受到研究所與大學學習上不同的深度的領悟。在一堂「成人心理病理學」課中,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為甚麼研究所沒有「高等變態心理學」這門課?(補充:變態心理學是心理系學精神相關疾病的入門必修)在一番問答後,才發現大學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判斷和分辨各個疾病診斷的差別、著重在病的分
      我是從屏東長大,一路到高雄後來到台北讀研究所的,來台北生活大概2個月,還在習慣來台北和開學後的研究生生活。開學前暑假先習慣台北的物價,開學後發現要面對的是上下學擁擠的交通、等待排隊時間,還有學校到處都是人、時不時需要排隊等餐點、等電梯的人潮,才突然發現,以前待的高雄,不論是交通或學校上課都順暢許
    第一篇想先分享這句這麼白話的話究竟有甚麼特別含意,放在我的介紹還有賴的狀態欄裡。 可能有人會想到,國小的音樂課本裡有<陽光與小雨>這首歌,雖然陽光陪伴小雨有點浪漫,但如果今天,原本天氣很好的一天卻突然下起雨了,大家會有甚麼感受呢?
      最近在心理學以外的地方聽到一個有點熟悉的觀點:「遇到看似困難的境界或難以改變的情境時,請試著把自己放進去,找到那個自己可以下手的地方著手。」   例如:今天分組報告或是需要團隊合作時,組員很雷,沒有把負責得部分弄好或是教了還是不會的那種,大部分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先抱怨然後說:「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這幾天在思考一些事,不自覺已經變得像是在煩惱了。有一瞬間覺得:這個情境我知道是甚麼、我猜得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甚麼事、照姐你不要再重蹈覆側了、不要再經歷類似的事了、為甚麼有些事想單純想簡單一點卻還是不知不覺變複雜了....。赫然發現自己是不是太滿意現在的狀態,換個角度說就是逃避成長。   而現在開始
      今天跟一個哥哥聊天後,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是開放性(Openness)很高的人(過去自評可能覺得蠻高)。長久以來一直喜歡去看一些自己覺得舒服的觀點和價值觀,對於差異很大的觀點多多少少開啟了某種防衛機制,我想這是以後在成為助人工作者時需要多多注意和彈性調整的點。在工作中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時候,如何客觀
      雖然開學才第二週,不過已經感受到研究所與大學學習上不同的深度的領悟。在一堂「成人心理病理學」課中,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為甚麼研究所沒有「高等變態心理學」這門課?(補充:變態心理學是心理系學精神相關疾病的入門必修)在一番問答後,才發現大學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判斷和分辨各個疾病診斷的差別、著重在病的分
      我是從屏東長大,一路到高雄後來到台北讀研究所的,來台北生活大概2個月,還在習慣來台北和開學後的研究生生活。開學前暑假先習慣台北的物價,開學後發現要面對的是上下學擁擠的交通、等待排隊時間,還有學校到處都是人、時不時需要排隊等餐點、等電梯的人潮,才突然發現,以前待的高雄,不論是交通或學校上課都順暢許
    第一篇想先分享這句這麼白話的話究竟有甚麼特別含意,放在我的介紹還有賴的狀態欄裡。 可能有人會想到,國小的音樂課本裡有<陽光與小雨>這首歌,雖然陽光陪伴小雨有點浪漫,但如果今天,原本天氣很好的一天卻突然下起雨了,大家會有甚麼感受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謝謝病人的飲料 感恩 --------------- 吃抗憂鬱藥的副作用,有可能會想自殺嗎? 1.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 藥物:百憂解(fluoxetine)、克憂果(paroxetine)、樂復得(sertraline)、利普能(escitalopram) 副作用:頭痛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到無助,尋找那一線希望之光? 讓我們一起探索血清素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揭開它與我們情緒之間微妙且深刻的聯繫。 從簡單的日常習慣到科學的小秘密,發現保持情緒平衡,實際上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閱讀全文,我們一步一腳印,輕鬆走向心靈的寧靜與幸福。 憂鬱的背後:探索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謝謝病人的飲料 感恩 --------------- 吃抗憂鬱藥的副作用,有可能會想自殺嗎? 1.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 藥物:百憂解(fluoxetine)、克憂果(paroxetine)、樂復得(sertraline)、利普能(escitalopram) 副作用:頭痛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到無助,尋找那一線希望之光? 讓我們一起探索血清素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揭開它與我們情緒之間微妙且深刻的聯繫。 從簡單的日常習慣到科學的小秘密,發現保持情緒平衡,實際上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閱讀全文,我們一步一腳印,輕鬆走向心靈的寧靜與幸福。 憂鬱的背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