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談人:陳淵渝/誠心身心醫學診所院長、露德協會理事
文章整理:蔣孟儒 志工
文章校對:林啟銘 社會教育專員
關於露德知音
露德知音Podcast是一個以愛滋為主題的廣播節目,由主持人大米的風趣、溫暖聲線陪伴感染者朋友。從2010年起,知音規劃了多采多姿的主題,邀請數位愛滋相關助人者、感染者,在節目中敘說自己對HIV、藥癮的觀點、自我生命故事等,邀請大家可以持續關注露德知音,一起探索鮮為人知的愛滋議題。
中西合璧,論憂鬱之必要?
從中醫的論點來看,可以把憂跟鬱拆開來看,所謂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就是人基本擁有的情緒,「憂」當然也是正常情緒。以現在處在疫情時代為例,難免需要有一定的憂患意識,才會主動防疫,減緩疫情傳播。但是當憂或是其他任何情緒表現過度的時候,可能就會造成身心的傷害,達到鬱的程度。
中醫論「鬱則不通,不通則痛」就可能是氣不通、氣結,久了可能會這痛那痛,這種多點或是遊走性的疼痛,多會認為跟情緒有關係。同樣「大喜傷心,大怒傷肝,久思傷脾,大悲傷肺,大恐傷腎。」正常情緒一但過度,造成鬱結,調節不順的時候可能就會產生疾病。或因常感到焦慮,思慮過度,就會傷到脾胃功能,臨床上可能就會看到腹脹、便祕、拉肚子、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就是「久思傷脾」的概念。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憂鬱傾向或有憂鬱症的個案,可能往往會傷到中醫講的五臟部分。
後疫情時代,憂鬱原來離我這麼近
帕斯堤憂鬱?知己知彼戰勝情緒
憂鬱、焦慮、物質使用疾患,都是台灣HIV感染者較常見的精神共病,主要是因為HIV感染帶來的身心壓力,或是感染所造成中樞神經的併發症。
愛滋感染者的確比一般人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更高,包括罹患重鬱症的風險會提高2~4倍。憂鬱的個案可能在服用HIV藥物的順從度會比較差,免疫的功能較低,因而從健康面影響症狀;心理面臨的不僅是疾病的恐懼,還包括了汙名化、家庭、人際互動的困擾,導致大部分感染者朋友為了處理這些衍伸出的問題沒辦法即時、妥善的獲得憂鬱治療。
近年為了因應新冠時代的變化,常常需要在公開場域揭示自己的疫苗施打狀況,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讓感染者身分被看見,諸如此類的對心理的承載,讓帕斯堤朋友的心理負擔加劇,憂鬱其實更難找到出口。
心智化:關係中感知他人的能力
一般人在生活中除了能瞭解自己的感受、想法、慾望、行為,同時也能夠透過互動覺察他人的各種狀態,這個能力應該是從小在安全依附關係中,與重要他人的學習而來。如果從小處於一個爭吵、缺乏溝通聆聽、高壓、焦慮的生活環境,自然很難理解別人的感受,無法習得好的心智化能力。
以心智化評估、協助服務對象的過程中,要與個案建立穩固關係,使彼此皆能在安全依附關係下,了解對方想法,並引導服務對象學習覺察他人真實的感受及狀態,使其心中的小劇場能夠更貼近真實。
然而若是在生活中以心智化的方式陪伴患有身心疾患的友人,有可能因為無法設立明確界線及治療(陪伴)時間而產生與期望落差極大的結果。醫師建議當陪伴者意識到量能逐漸逝去需要中斷陪伴時,可以告知友人「我很在乎你這個朋友,只是我今天真的很忙,沒辦法回應你這麼多」明確地讓對方知道,儘管沒有提供行動上的陪伴與支持,但內心仍然是持續關心她他的。
從心智化觀點走出成癮憂鬱
物質成癮者常會有一些共病,包含憂鬱、焦慮、躁鬱、人格違常等,從醫療角度來看,通常會在物質成癮上對症下藥,像是海洛因成癮就是透過服用美沙冬(Methadone,或翻譯為美沙酮)做為減害替代治療,但其實成癮行為背後潛藏著一些心理問題。
物質使用者在情感表達上較難清楚細緻的表達感受(或是表達過度)。回推藥癮者的兒童時期會發現有許多負面經驗,可能是在當時沒有機會學習良好的情緒表達。此外,物質使用者也容易遇到自我價值較低的問題,無法肯定自己,無法與他人維持穩定關係,這也都是造成再度復發的心理因素。為此,介入治療時會引導他們表達情緒感受、多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並使個案學習接受較為強烈的情感,忍受生活中的挫折及延宕心中的滿足感。
當物質成癮者在生活中遇到受挫,想透過使用藥物緩解心中焦慮與不滿時,醫師鼓勵個案用言語表達內心的狀態,並學習接納或延宕當下情緒,有機會以傷害性較低的方式緩解心理的不適感。目的是為了提高案主的心智化能力,清楚的描繪自己的狀態後,才能嘗試了解他人,進而減少他對藥物的依賴與人際衝突。以海洛因為例,改為服用美沙冬的減害療法,就是在延宕個案想要使用海洛因的慾望,先減緩身體的不適,可能就會出現其他心靈上的追求,從物質的依賴轉為其他需求。
除了生理對於物質的依賴,有些成癮狀況與人際有關的,介入時需幫助案主將物質與人際連結切割,使案主了解不用物質也能與他人建立關係,認知擺脫物質後仍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情緒停看聽 「心情溫度計」
辨識憂鬱也很重要,醫師推薦由台大醫院李明濱教授和自殺防治中心發明的「心情溫度計」app,透過簡單的問題檢自我身心健康,了解自己的心情狀態,並從中獲得符合情緒當下狀況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