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習慣會讓你成為你想要的人 [ 原子習慣_閱讀書摘 ]

原子習慣 (詹姆斯·克利爾 著)
習慣可以在幾秒內完成, 會持續影響你幾分鐘、甚至幾小時後的行為。
這句話讓我想起電影「蝴蝶效應」,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我們可以使用兩分鐘法則:新習慣的開始不需要兩分鐘的時間。如果我們想要讓習慣成為生活的一大部分,就讓提示成為環境的一大部分。
減少與好習慣相關的阻力。阻力一少,養成習慣就簡單了。 增加與壞習慣相關的阻力。阻力一多,養成習慣就困難了。 把環境準備好,讓未來的行動容易執行。
習慣最常見的兩種提示是時間地點」。
有高度自制力的人不常在充滿誘惑的環境裡,迴避誘惑比抗拒誘惑更加簡單。要排除一項壞習慣,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接觸會激發此惡習的提示。
  • 執行意向公式:我會於「時間」,在「地點」進行「行為」。 實例:我會在「週末早上10點」,在「更衣間」進行「衣物斷捨離」。
  • 習慣堆疊的公式: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 習慣堆疊創造一組引導未來行為的簡單規則: 實例:(極簡)要購買一件物品前,我會先淘汰一件舊物品。如果可以選擇,我會先選擇購買CP值高的二手物品。
誘惑捆綁是讓習慣更有吸引力的一種方法, 這個策略是將「想要」的行為與「需要」的行為配對。
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我需要的習慣」。 做完「我需要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我想要的習慣」。 實例:每天我做完「身體伸展」,我會有「安穩的睡眠品質」。
「讓行動輕而易舉」 最有效的學習形式是實行,而非計畫。
把重點放在行動,而非啟動。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透過不斷重複,一個行為漸漸變得自動化。執行一項習慣的時間長短,不如執行該習慣的次數多寡重要
越是把一個過程的開頭儀式化,愈有可能進入成就大事所需的高度專注狀態。要先標準化,才能最佳化。 實例: 每月設定一筆「自動轉帳」到定存帳戶。
詩人尼采寫過一句名言:「知道自己為何而活,就能忍受任何活法。」這句話隱含一個關於人類行為的重要真相。若有足夠強大的動機和欲望(也就是你「為何」行動),就算非常艱難,你仍會採取行動。強大的渴望驅動強大的行為,無論阻力多大。
當經驗令人滿足,我們比較有可能重複一項行為。
最令人感到滿足的感覺之一,就是進步的感覺。 習慣追蹤器是測量自己有沒有執行某習慣的簡單方式,例如在日曆上打一個勾。藉由提供進步的清楚證據,習慣追蹤與其他視覺化的量測方式可以讓習慣變得令人滿足。不要中斷續紀錄,試著讓連續執行習慣的紀錄延續下去。
滿足=喜歡-想要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名言:「窮不是擁有的少,而是想要的多。」當「想要」大於「喜歡」,你永不滿足。你永遠都會更在乎問題,勝過解決辦法。
習慣就是身份認同的具體化
身份認同是我在此書得到最棒的方法,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就必須持續編輯;修訂自己的信念,升級並拓展你的身份認同。 作者舉例: 兩個拒絕香菸的人。A說:「不用了,謝謝,我正在戒菸。」,B說:「不用了,謝謝,我不抽菸。」B已經不把自己視為吸菸者。 習慣可以讓你改變對自己的信念。習慣會讓你成為你想要的人。(具體化) 習慣的終極目標,就是用最少的能量與努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自己心目中想要的那個人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觀察是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斷地學習是填補心靈的好方法,開始斷捨離的實踐與資產配置的學習紀錄及分享,要持續進步[閱讀是最好的方式],期許每一天都能前進一小步….並不斷地向前邁進。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