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說好的獨立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稱讚的,就是好?眾人厭惡的,真的萬惡不赦?

  電影最後的假期:人生短暫,不快樂的事,為什麼要沈默和允許?

  生科真的是顆顆系?社會認為沒有前途,有「錢」途又是哪一種標準?何時開始的選舉,每個候選人都要以學歷來證明與包裝自己?多元的價值觀的雅量如此狹隘與蕩然無存?

  每每回都市父母老家,水泥建物的擠壓、與新加坡同樣比速度的步伐⋯⋯,相比田園的清香、蟲鳴鳥叫、落地自然採光,還真是「回不去了」!當時選擇搬至郊區田園住作為人生規劃,算是聽了不少:都市比較好啦!交通方便、採買也方便⋯⋯,也突破了種種的心理與現實磨合,現在不禁佩服自己力排眾議的勇氣。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困境,可能會有人說:父母都優秀,嚴格是應該的,龍生龍、鳳生鳳,律師、醫師的孩子,都應該要優秀,也都要當醫師或律師。TFT的創辦人說:台大和普林斯頓求學的她,曾覺得自己是數字的代表。這是很棒且有勇氣的宣告,成績與升學主義的體制下,很少人可以真正的問問自己:這是我喜歡的領域與科系?我要的人生?絕多數的我們,都是莫名其妙的跟著,有些越優秀的學生,可能連探索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只是跟著身上的標籤與分數,更何況是沒有選擇權的學生!

  如同兄長多年後告知:他們其實很羨慕身為最小的我,很多時候相對他們,有更多的特權;也因為有我的存在,父母開始學著與我們這個世代的交流。

  我想:並不是我身為最小,有很多的特權!

  而是一直以來,生長自長期壓抑與比較的家庭,因為兄長太過優秀,一度在家中當隱藏人,所以知道多說、多做、多錯,不如安靜與沈默;只因為畫畫是無法謀生,所以被禁止,在小學時藏在參考書和習題下的畫冊,直接被父親當場撕毀。但是,我依然默默的在走自己的路,沒有放棄,用著其他的形式繼續。曾在一個紀錄片看到:有些人是注定要走那條路,旁人怎麼禁止也沒用!會放棄的興趣,代表並不夠熱愛!

  職場忙碌,父親看到我繼續畫畫,並沒有憤怒,反而開始鼓勵,算是補償他年輕時失去的夢想,也同時是一場和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未必有時間去了解彼此。

  知道父母有著自己那個時代的價值觀,明白也理解,成年出社會後,發現所有的爭執、矛盾、紛爭:只是立場、背景的不同,觀點產生相異。可惜我沒有足夠成熟的智慧,偶爾依然會卡關。

  「如果我們的教育方式、主流價值觀繼續維持不變,對我們的未來會造成什麼影響、會是什麼樣子?」

  有幸在大學開始擔任偏鄉老師到補教、共學體制,發現:越是菁英的家庭,他們越無法接受孩子無法達成自己所設定的標準。

  將近每天10小時的陪伴,觀察有些孩子表現得在外人和父母面前不一定一致,也有孩子確實有實作突出的特質更適合踏入技職,卻因長久以來教育的思維與社會偏見:技職是書讀不好的壞學生才去。

  如果我們變得只剩下學歷或外在的身份、資產才能自信的說得出口;如果只有以這些外在的事物代表著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那麼,我們需要再重新思考生命和教育的本質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D的沙龍
10會員
137內容數
人生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小品! 人生前期,我共學;人生的中期,我共情 兩者結合,在人世間與萬事萬物眾人共學,徜徉在天地有大美共情,觸碰常人無法且關閉的敏感心情。 明白天賦的獨特,內向有內向的好,不用太多社交和偽裝,像個向日葵默默地鼓勵人、如含羞草靜靜地仰望人間,係惟一生之路與奉獻!
LD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6
探討了創作的動機,如何讓生活更加充實,並且分享了追蹤紀錄的重要性。通過系統性的訓練和紀錄,尋求提升自我,避免生活的機械化。實際的訓練計劃,幫助在生活和創作中找到平衡。
2024/09/06
探討了創作的動機,如何讓生活更加充實,並且分享了追蹤紀錄的重要性。通過系統性的訓練和紀錄,尋求提升自我,避免生活的機械化。實際的訓練計劃,幫助在生活和創作中找到平衡。
2024/08/16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長期規劃中,如何透過穩定性與專注力的提升訓練來克服人生的挑戰與自我懷疑。作者反思過去的運動經歷,指出在高強度訓練中所需的技巧與練習,強調持續練習的重要性,並提出一系列有助於改善運動表現的具體建議,鼓勵讀者在面對困難時,選擇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2024/08/16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長期規劃中,如何透過穩定性與專注力的提升訓練來克服人生的挑戰與自我懷疑。作者反思過去的運動經歷,指出在高強度訓練中所需的技巧與練習,強調持續練習的重要性,並提出一系列有助於改善運動表現的具體建議,鼓勵讀者在面對困難時,選擇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2024/08/06
這篇文章討論了婚姻和家庭問題中的各種情況和情感,並提出了思考。文章中包括了對於離婚的看法,家庭成員之間的糾葛和所承受的壓力。文中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建議,讓人們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2024/08/06
這篇文章討論了婚姻和家庭問題中的各種情況和情感,並提出了思考。文章中包括了對於離婚的看法,家庭成員之間的糾葛和所承受的壓力。文中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建議,讓人們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八分之一的家長】   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有感於現在學生和父母的狀態讓我心生恐懼,所以我那時就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先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因為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實在是太簡單了,完全不用思考,要脫離這個範疇,需要時時刻刻保持理智,才有機會成功。      我想
Thumbnail
【八分之一的家長】   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有感於現在學生和父母的狀態讓我心生恐懼,所以我那時就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先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因為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實在是太簡單了,完全不用思考,要脫離這個範疇,需要時時刻刻保持理智,才有機會成功。      我想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