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學習:說好的獨立思考

  大家稱讚的,就是好?眾人厭惡的,真的萬惡不赦?
  電影最後的假期:人生短暫,不快樂的事,為什麼要沈默和允許?
  生科真的是顆顆系?社會認為沒有前途,有「錢」途又是哪一種標準?何時開始的選舉,每個候選人都要以學歷來證明與包裝自己?多元的價值觀的雅量如此狹隘與蕩然無存?
  每每回都市父母老家,水泥建物的擠壓、與新加坡同樣比速度的步伐⋯⋯,相比田園的清香、蟲鳴鳥叫、落地自然採光,還真是「回不去了」!當時選擇搬至郊區田園住作為人生規劃,算是聽了不少:都市比較好啦!交通方便、採買也方便⋯⋯,也突破了種種的心理與現實磨合,現在不禁佩服自己力排眾議的勇氣。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困境,可能會有人說:父母都優秀,嚴格是應該的,龍生龍、鳳生鳳,律師、醫師的孩子,都應該要優秀,也都要當醫師或律師。TFT的創辦人說:台大和普林斯頓求學的她,曾覺得自己是數字的代表。這是很棒且有勇氣的宣告,成績與升學主義的體制下,很少人可以真正的問問自己:這是我喜歡的領域與科系?我要的人生?絕多數的我們,都是莫名其妙的跟著,有些越優秀的學生,可能連探索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只是跟著身上的標籤與分數,更何況是沒有選擇權的學生!
  如同兄長多年後告知:他們其實很羨慕身為最小的我,很多時候相對他們,有更多的特權;也因為有我的存在,父母開始學著與我們這個世代的交流。
  我想:並不是我身為最小,有很多的特權!
  而是一直以來,生長自長期壓抑與比較的家庭,因為兄長太過優秀,一度在家中當隱藏人,所以知道多說、多做、多錯,不如安靜與沈默;只因為畫畫是無法謀生,所以被禁止,在小學時藏在參考書和習題下的畫冊,直接被父親當場撕毀。但是,我依然默默的在走自己的路,沒有放棄,用著其他的形式繼續。曾在一個紀錄片看到:有些人是注定要走那條路,旁人怎麼禁止也沒用!會放棄的興趣,代表並不夠熱愛!
  職場忙碌,父親看到我繼續畫畫,並沒有憤怒,反而開始鼓勵,算是補償他年輕時失去的夢想,也同時是一場和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未必有時間去了解彼此。
  知道父母有著自己那個時代的價值觀,明白也理解,成年出社會後,發現所有的爭執、矛盾、紛爭:只是立場、背景的不同,觀點產生相異。可惜我沒有足夠成熟的智慧,偶爾依然會卡關。
  「如果我們的教育方式、主流價值觀繼續維持不變,對我們的未來會造成什麼影響、會是什麼樣子?」
  有幸在大學開始擔任偏鄉老師到補教、共學體制,發現:越是菁英的家庭,他們越無法接受孩子無法達成自己所設定的標準。
  將近每天10小時的陪伴,觀察有些孩子表現得在外人和父母面前不一定一致,也有孩子確實有實作突出的特質更適合踏入技職,卻因長久以來教育的思維與社會偏見:技職是書讀不好的壞學生才去。
  如果我們變得只剩下學歷或外在的身份、資產才能自信的說得出口;如果只有以這些外在的事物代表著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那麼,我們需要再重新思考生命和教育的本質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人生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小品! 人生前期,我共學;人生的中期,我共情 兩者結合,在人世間與萬事萬物眾人共學,徜徉在天地有大美共情,觸碰常人無法且關閉的敏感心情。 明白天賦的獨特,內向有內向的好,不用太多社交和偽裝,像個向日葵默默地鼓勵人、如含羞草靜靜地仰望人間,係惟一生之路與奉獻!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