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成分迷思-解讀健康新聞的10堂通識課/五十歲豁然開朗:開啟人生下半場必備的知性生活術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於添加物,是一種迷思嗎?基於這樣的好奇而閱讀這本書。
但是,雖然標題說是通識課,文章的結構卻不容易找到作者的重點,大多數的篇章都圍繞在化學式的說明,結尾的地方卻沒有明確的回應章節,以英文寫作來說算是有點奇怪的地方,不知道是否與翻譯有關。

我認為書中最大的重點在於第七章,主要是說現今的科學論述上有幾個問題:1.欺騙、2.基本數學錯誤、3.程序問題、4.隨機性、5.統計欺瞞,包括P值操作。第八章再提出兩點:6.受干擾關聯、7.研究設計。(這也是封面所節錄的重點)
這部分的論述應該是該書的核心,以此為中心舉例各種生活中的例子去說明我們印象中有關聯的事物究竟是真是假。
這種論述也不難理解,書中的例子就不逐一贅述引用了。簡單來說,科學研究雖然有嚴謹的要求,但是當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的時候,往往會有測不準確的時候。以茶葉為例:當我們設定一泡茶的茶水比例為250ml熱水搭配5公克的茶葉時,茶葉的顆粒大小是不規則的,也很難準確地落在5.00的數值。水溫雖然要求100度C,在注入過程中會不會有因為器具導致溫度下降速度不同、或者第一碗至第五碗的水溫會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導致溫度的輕微差距,進而影響每碗茶湯的滋味表現。又假設確實因為這些微的差異導致滋味有所影響,這些滋味的差異能否被品評者的感官所發現? 換個方式說,當品評者認為不同碗的茶湯有不同的滋味表現,是基於心理預設(認為每碗茶湯的味道應該不會相同),還是因為茶葉的差異(即便同一個茶農同一天做的茶都可能因為採收的時間影響每一片葉子的風味表現),或者是因為剛才所描述的在沖泡過程差異導致茶葉的風味表現有所不同。
站在作者的立場,可能會主張因為我們無法明確客觀地找出各種影響成果的因素,所以對於評判的結果會有所偏頗,進一步認為這樣做出來的審評結果是一種迷思或偏見。

但是他在書中的最後結尾也針對若我們生活如此無法判定基準的情況該如何生活,自問自答。認為要放開心胸,遠離菸害,多活動,攝取健康飲食。看起來又回到原本的主流健康飲食概念,這種繞圈式的寫作方式,對於讀者來說實在有點失望卻也在情理之中。

這本書最大的問題,在於他雖然指出科學研究可能的缺陷,自己本身的論述也陷入同樣的困境。尤其是將超加工食品的影響跟死亡率做連結,以此判斷加工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錯誤。他在書中提到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主張:1.如果將糖果或是超加工食品視為毒素,太貶低 “毒素”的意義,真正的毒素應該是像氰化物一樣,只需要極少量便足以造成人類死亡(P.293)。2.如果嚴格的飲食管理有可能只有讓自己多活1-3年,這樣的生活似乎沒有太大必要(P.300-301)。
健康生活並不是只有甚麼樣的食物會導致死的問題,生活的品質也是我們所在意的。作者其實一再提到科學進展緩慢,研究具有可疑之處所以不能輕信結論,但又不斷以化學分子為例,將死亡與不健康的概念加以連結,彷彿生命之中除死無大事。但對於長期慢性病、痼疾纏身這種不佳的生活品質卻忽視不理,未免太低估人們對於健康的要求。
科學研究是需要足夠的機器、假設,才能逐步將理論實現化的過程。並非萬事萬物都能完全以化學式說明之。以茶葉為例,茶葉中的香氛分子多達數百種,這些數字可說是有能被偵測到、可寫為化學分子的。但是即便可以偵測到,我們卻很難將這些分子長期保存作為具體可用的香水或是將特定香氛元素萃取添加至各類飲品之中。市面上最常見的是茶樹香氛,但很難看到東方美人、金萱、凍頂烏龍的茶香水,便是因為現今的科學尚未有足夠的能力技術可以將這些香氛具體保存並再現,我們只能透過相似的氣味去模仿它們的味道,可是每個人對於這些味道的描述也未必一致,最後導致理想成品的難產。

邏輯上有所謂倖存者偏差,意思是我們容易站在自己的優位去判斷他人的錯誤。例如:因為自己順利活下來,所以認為某傳染病是不危險的,將那些因病致死的人歸咎於沒打疫苗或是身體不夠強壯(甚至可以將信仰與染疫加以連結)等原因。 然而,這種偏見一來缺乏同理心,二來在科學追求普遍性的出發點來看是明顯的錯誤;如果一開始便已經預設神選之人才能通過病毒的考驗,我們對於病毒的研究也就顯得毫無意義。

在讀<五十歲豁然開朗>一書的時候也會有類似感受,作者是退休的大學教授,但能夠在五十歲豁然開朗的最大理由,是因為他的財富自由。可是這個財富自由的源頭並不是因為他的退休金足夠豐厚,而是因為他從年輕時開始將收入轉入股票市場。 投入股市而財富自由,這是他在書中暢論的重點。殊不知在股票市場裡,終究存在投資風險,即便因此得到安穩富足的下半生,也往往是他個人的特殊經驗,很難被普及化為大眾經驗。並不是每個人都買同一支股票就能安穩過日子,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股票市場裡獲利了結。作者在書中感嘆投資股票市場的好處,是不容易被複製的經驗,是一種倖存者偏差,卻還是成就了 <五十歲豁然開朗>一書,持續創造他的被動收入。

我想說的是:書並不是永遠都是對的,刻板印象貼標籤這個動作是大腦的自動機制,很難消除。尤其現今選舉時期,各種候選人的標籤更是不斷貼上,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思考。當你看到不同人的不同主張,思考其中的合理性,找出其中的偏見,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或語句之中真正足以作為圭臬的價值。 或許目前各種健康飲食法各自有其謬誤,但未必表示因此可以盡情吃喝加工食品。科學研究有其侷限,關於塑膠微粒、香料對人體的危害目前未必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其危害,但活得健康、生活有品質的人大多數不會讓自己暴露在這樣高風險的環境,也不需要鐵齒地去用自己的身體證明這麼做對人體一點壞處也沒有。相對地,有許多疾病在深入探查罹病者共通的飲食習慣或工作環境,都發現某些共同危險因子,在身處高度污染的工業社會之中,想要維持身體的健康、生活的品質,還是需要更多的付出與關心。

小心駛得萬年船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不愧是得獎的大片,片中兩位的眼神表情,帶有張力與韻味。印象深刻的畫面之一,是爸爸把兒子接回來之後,笑著說要去買飯,你慢慢看這個環境。關上門後的那個表情令人難忘。
<人生半熟>的作者是一位中國人,從北京移居到雲南大理,養育孩子、寫文章、和先生一起經營文青咖啡店。書中內容以生活感悟的隨筆文章為主。 姑且不說其中有些體驗超過我狹隘的個人認知,諸如斷食七天對身體的美好效果。但也不乏值得深省的參考;如果對於人生感到迷惘,不妨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找一張紙筆,寫下各種
這本繪本多年以前看過,當時覺得就是一篇圓的旅行故事,簡單但是頗為深刻。最近突然常常想到,網路上去找卻不見當初的PTT檔,不過youtube上倒是有些人將之翻拍變成有影書的模式。 故事很簡單,假設圓是完滿,我們從缺角的樣貌出發,一路上探索世界,遇到各種或大或小的角,各種不合適的情況發生。在大圓滿篇
<咀嚼>可以視為<糖質戒斷法>的延伸,戒斷法一書著重在吃甚麼,咀嚼則著重在怎麼吃。 <深思快想>這本書很容易聯想到<快思慢想>,應該是取名的時候有意為之的。 不過作者稻垣公夫確實是知名的管理者(我怎麼把他跟稻盛和夫搞混了…冏)。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思考力,也提出幾個有趣的問題讓讀者思考大腦的運作。
會想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標題寫著傳承三代的故事。 雖然以咖啡店為主,或許有值得茶業借鏡的地方。 不過,大致看完的結果,並沒有特別值得參考的地方(笑)。 畢竟內容的重心不在於商業經營,所以對於其中經營的困境、竅門,並沒有著墨太多。 這種近乎第一人稱的敘事體小說,印象中好像沒有看過從台灣視角切入的。
看這本書的起心動念,其實是想了解 “減醣”的心法。沒想到內容還真的是關於 糖而不是醣。 不過,與其紀錄書中的內容,倒是比較想分享書中的寫法。
不愧是得獎的大片,片中兩位的眼神表情,帶有張力與韻味。印象深刻的畫面之一,是爸爸把兒子接回來之後,笑著說要去買飯,你慢慢看這個環境。關上門後的那個表情令人難忘。
<人生半熟>的作者是一位中國人,從北京移居到雲南大理,養育孩子、寫文章、和先生一起經營文青咖啡店。書中內容以生活感悟的隨筆文章為主。 姑且不說其中有些體驗超過我狹隘的個人認知,諸如斷食七天對身體的美好效果。但也不乏值得深省的參考;如果對於人生感到迷惘,不妨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找一張紙筆,寫下各種
這本繪本多年以前看過,當時覺得就是一篇圓的旅行故事,簡單但是頗為深刻。最近突然常常想到,網路上去找卻不見當初的PTT檔,不過youtube上倒是有些人將之翻拍變成有影書的模式。 故事很簡單,假設圓是完滿,我們從缺角的樣貌出發,一路上探索世界,遇到各種或大或小的角,各種不合適的情況發生。在大圓滿篇
<咀嚼>可以視為<糖質戒斷法>的延伸,戒斷法一書著重在吃甚麼,咀嚼則著重在怎麼吃。 <深思快想>這本書很容易聯想到<快思慢想>,應該是取名的時候有意為之的。 不過作者稻垣公夫確實是知名的管理者(我怎麼把他跟稻盛和夫搞混了…冏)。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思考力,也提出幾個有趣的問題讓讀者思考大腦的運作。
會想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標題寫著傳承三代的故事。 雖然以咖啡店為主,或許有值得茶業借鏡的地方。 不過,大致看完的結果,並沒有特別值得參考的地方(笑)。 畢竟內容的重心不在於商業經營,所以對於其中經營的困境、竅門,並沒有著墨太多。 這種近乎第一人稱的敘事體小說,印象中好像沒有看過從台灣視角切入的。
看這本書的起心動念,其實是想了解 “減醣”的心法。沒想到內容還真的是關於 糖而不是醣。 不過,與其紀錄書中的內容,倒是比較想分享書中的寫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那些科學家說的又不是 100%, 你為何那麼堅信?科學那麼可靠的話, 為何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 現在變成可能會致癌,請問為啥? 科學不是超很可靠嗎? . Kyou Lowell 我逐點逐點跟我的家人和朋友說, 那些破壞免疫力的食物要少點吃, 他們都用異樣眼光看著我... 不是我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儘管人們試圖遵循地中海飲食、DASH 飲食或 MIND 飲食,但如果進食更多的超加工食品,仍會增加認知衰退和中風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是指那些經過高度工業化處理的食品,通常包含多種添加劑,如乳化劑、著色劑、甜味劑和防腐劑等,成分中含有氫化油、高果糖玉米
Thumbnail
很多人不相信某些茶會破壞肺臟嗎? . 某網友 最常發言的成員 珍奶🥺 各種茶🥺 我想起前年寄了一大盒英國紅茶給家人, 但自從知道了茶的壞處後, 我都把我一向有喝的茶包扔掉了, 可是家人都喜歡用紅茶包沖製奶茶, 我又不知道可以怎麼告訴給他們😵 因為他們都不相信我說的.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茶的健康益處,包括抗氧化、抗癌、提神醒腦、幫助消化和提升注意力等。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如兒茶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癌特性,與某些維他命相比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和利用。適量飲用茶和咖啡都有助於健康,但應注意避免飲用過熱和隔夜的茶。
Thumbnail
  雖然明白有點艱難,我仍然沒放棄過解釋這個問題,畢竟我從來都不把這些文字定義成「雞湯」或「毒雞湯」,雞湯裡到底放了人參抑或砒霜,取決的從來就不是文字本身,而是面對這些文字的「人」、這個人當下的「狀態」,以及在這個狀態下對文字的「理解」。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只能說,看待事情真的要從多角度去思考。有的人可以一輩子都不喝抹茶,一樣長命百歲,但既然知道抹茶對健康可能是有益的,那就去嘗試看看,是否真的對身體健康有幫助,還是自己想太多,空歡喜一場?這都要經過去實踐看看才能知道。而且也不可能因為喝抹茶就可以治百病,那也太過誇張。順便
Thumbnail
理解有害的加工糖與來自新鮮水果的有益糖的區別對健康至關重要。 在普遍的減糖趨勢中,認識糖的多樣影響,包括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讓我們深入探討甜蜜的真相,實現最佳健康。
泡茶湯出壼時,盈盈的注水如鳴鳥聲,到底是茶壼做的好,還是因為茶杯講究? 生命只是為了活著?還是為了活出光采?生氣是因為得不到?還是不甘心! 見過兩位醫生,對於同一病症,卻有著不同的說法。一位直接說是憂鬱症,另一位則說患者時常用哲學家的思考方式。開著一樣的藥,但是那一包藥比較有效? 事件的本質到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那些科學家說的又不是 100%, 你為何那麼堅信?科學那麼可靠的話, 為何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 現在變成可能會致癌,請問為啥? 科學不是超很可靠嗎? . Kyou Lowell 我逐點逐點跟我的家人和朋友說, 那些破壞免疫力的食物要少點吃, 他們都用異樣眼光看著我... 不是我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儘管人們試圖遵循地中海飲食、DASH 飲食或 MIND 飲食,但如果進食更多的超加工食品,仍會增加認知衰退和中風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是指那些經過高度工業化處理的食品,通常包含多種添加劑,如乳化劑、著色劑、甜味劑和防腐劑等,成分中含有氫化油、高果糖玉米
Thumbnail
很多人不相信某些茶會破壞肺臟嗎? . 某網友 最常發言的成員 珍奶🥺 各種茶🥺 我想起前年寄了一大盒英國紅茶給家人, 但自從知道了茶的壞處後, 我都把我一向有喝的茶包扔掉了, 可是家人都喜歡用紅茶包沖製奶茶, 我又不知道可以怎麼告訴給他們😵 因為他們都不相信我說的.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茶的健康益處,包括抗氧化、抗癌、提神醒腦、幫助消化和提升注意力等。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如兒茶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癌特性,與某些維他命相比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和利用。適量飲用茶和咖啡都有助於健康,但應注意避免飲用過熱和隔夜的茶。
Thumbnail
  雖然明白有點艱難,我仍然沒放棄過解釋這個問題,畢竟我從來都不把這些文字定義成「雞湯」或「毒雞湯」,雞湯裡到底放了人參抑或砒霜,取決的從來就不是文字本身,而是面對這些文字的「人」、這個人當下的「狀態」,以及在這個狀態下對文字的「理解」。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只能說,看待事情真的要從多角度去思考。有的人可以一輩子都不喝抹茶,一樣長命百歲,但既然知道抹茶對健康可能是有益的,那就去嘗試看看,是否真的對身體健康有幫助,還是自己想太多,空歡喜一場?這都要經過去實踐看看才能知道。而且也不可能因為喝抹茶就可以治百病,那也太過誇張。順便
Thumbnail
理解有害的加工糖與來自新鮮水果的有益糖的區別對健康至關重要。 在普遍的減糖趨勢中,認識糖的多樣影響,包括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讓我們深入探討甜蜜的真相,實現最佳健康。
泡茶湯出壼時,盈盈的注水如鳴鳥聲,到底是茶壼做的好,還是因為茶杯講究? 生命只是為了活著?還是為了活出光采?生氣是因為得不到?還是不甘心! 見過兩位醫生,對於同一病症,卻有著不同的說法。一位直接說是憂鬱症,另一位則說患者時常用哲學家的思考方式。開著一樣的藥,但是那一包藥比較有效? 事件的本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