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解決問題前要先認識問題(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簡單說,一個問題可以從認識問題,到分析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可以分三個層次。筆者以前,就是從中間開始,認為只要可以分析問題,就能夠找到解決方法。隨著時間過去,慢慢理解到,是因為多數人對問題認識不清,或根本是錯的,才會後面整個歪掉。
為何認識問題很重要?
筆者就拿軍普跟科普來說。
科普在台灣非常基本,應該沒人覺得科普是浪費時間,就以目前的狀況來說,倘若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我們要怎樣節省能源,或是讓能源輸出更多?」
這問題本質偏向能源不夠,不然不大會問這類問題,或單純的想提高產出效率。但不管哪種,一般人要分析問題,從節能降低碳排放,到開發新能源蓋電廠,總會有很多分析現況,與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

若不能「認識問題」,連永動機都會成為能源議題

在這個階段中,各位不會看到有人提出「我建議使用永動機」、「找出能源輸出大於輸入的辦法」。
因為只要有基礎中學理化常識,都會曉得能量守恆定律,再怎樣轉換發電效率也不會超過100%。故永動機跟輸出大於輸入不會存在,這種講法人人都懂,也不會覺得這需要討論。
意即,在社會整體內,不會出現對問題的認識,是朝向違背能量守恆定律。但筆者這樣認識問題對嗎?一點也不。
直到今天,仍然會有一些人,覺得會有能源無中生有的辦法,或者說像某些產品,聲稱貼在電表上就能降低用電量一樣。筆者見過想賣這類產品的人,不是存心詐騙,而是打從心底相信「詐騙話術」,其中一堆號稱國外論文證明、專業機關量測結果等等。(親自查過,期刊上根本沒這篇論文)
這不是想分析詐騙,而是想告訴各位讀者,基本上這就是「認識問題」重要的原因,如果這位些人知道有能量守恆定律,那麼他會把問題的認識,朝向能量自動產生的方向思考?絕對不會。
也就是,假設全台灣每個人,科普常識都有一個水準,至少人人曉得能量守恆定律,那麼今天詐騙集團想要誆你,就無法從能源可以憑空出現、能量輸出可以大於輸入燃料下手。這得要用其他方式,設計更複雜的話術,或乾脆賣「宇宙能量石」給你。

軍武圈內昧於自身預設立場,少見談論「認識問題」

科普好懂,軍普為何就有難度?因為軍事上的常識是什麼,就是一般物理化學而已,而很可惜的是根據「數學不會背叛你定律」,可以得出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的結論。所以,這讓軍事普及的難度增加,更不用提威權時代,政府不希望一般人去懂軍事,更加增添其神秘性。
那麼,軍普的問題在於認識什麼?
筆者請各位去看網路上,談論軍事時,多半從哪邊著手?您會發現,幾乎都是直接從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沒幾篇在談認識問題。或者說,多半談軍武者,常常就把自己對問題的認識,直接等同真理,並認為只有用這個基礎分析問題才會正確。
這也不能說完全錯誤,像筆者上一篇提到,步槍歸零射擊這件事情,單單就歸零來說,解決方案就那幾條。但如果涉及到我們說的劇本想定,就會有很多人跳起來,好比台灣有人認為,沒有把每把槍都歸零到很準,就不應該去打仗,這想法有錯嗎?
還真沒錯,一個步兵拿槍後,什麼都沒做就直奔戰場,跟讓他送死沒兩樣。但如果解放軍都已經上岸,還在岸邊城鎮打城鎮戰中,此時堅持歸零射擊完,才能派士兵去反攻的做法正確嗎?就很令人懷疑。
因為,問題本身已經是:要阻擋敵軍進攻。此時討論為何事前沒準備無濟於事,應該要去想怎樣解決當前的問題。那麼就算步槍沒那麼準,只要可以開槍跟近距離有效果,就可以用了不是?
那麼此時堅持歸零射擊很重要,真的是有了解問題?

如何從分析問題到認識問題?

在三個層次中,越上層越簡單。解決問題通常都很技術性,只要你有相關專科技術,通常就能夠解決;分析問題有點難,如同筆者上一篇所說,工廠出包看起來是某個環節,經驗夠多者往往可以看到,可能不是這麼表面;認識問題最難,我們得要全盤理解,才能認清問題到底是什麼。
但這該怎麼處理呢?如果我們一般人對問題認識不清,有何辦法?
呃,聽起來是繞口令,筆者認為解決「認識問題」不足的方法,就是先加強民眾對問題的「認識」。
打個比方,什麼是「CEP」?圓周誤差率?(編:以武器目標為圓心畫一個半徑n公尺的圓,如果武器命中這個圓的機率超過50%,那這武器的CEP就是n公尺)
發射兩枚飛彈,會有一枚落在「以目標為中心,半徑100m的圓型區域內」,100枚就是有50枚會落在這個圓形內,這飛彈的CEP就是100公尺。來源:台海軍事常識普及化──和我們聽過的一些軍事流言(2)
專業上來說,這是一種機率運算,所以我們會算的人,要概算一個數字不難。但如果對機率不熟,也對武器不熟,他就只能從CEP大代表不準、小就很準去認識這個問題。
這難道不對嗎?
不對,因為從認識問題這層來看,飛彈武器的本質不是準不準。
但假如在分析問題這層,利用「CEP」數據來強調飛彈打得準不準,這就會產生誤導。如果「飛彈的CEP等於準不準」這個概念深植人心,那麼政論節目就會有名嘴,拿著「CEP」當標語,操作民眾對於某飛彈到底準不準的印象,至於飛彈是不是這樣用並不重要。
怎麼說呢?一款飛彈如果裝核彈頭,「CEP」很重要嗎?但如果裝一般炸藥,威力也不大,「CEP」很重要嗎?這是很極端的說法,但如果民眾對「CEP」這件事情沒概念,就很容易被操弄到,相信「CEP」等於準不準,如果「CEP」低就會這樣那樣上面。

深刻認識問題,可有效遏止謠言擴散

所以,要讓民眾認識到「喔,原來是這樣」,從而跟能量守恆案例相同,了解到「CEP」就只是一個指標,需要搭配很多面向去看。
只要做到這樣,想透過一款飛彈準不準,去操作成這款飛彈是神兵還是廢物,給予民眾二分法選項的做法就行不通。
當民眾對問題的認識越深刻,就不會被分析問題拐去。想要拐你的人,會從分析問題歪掉開始,進而影響解決方案,最後讓你想錯方向。就像「解放軍有反坦克飛彈,所以買坦克沒有用,不要浪費錢,應該加強XX方向」,分析跟解決之道都很符合邏輯,但各位朋友一看就知道,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
舉例可以一眼就看出,實際案例多數難以發覺。

  • 延伸閱讀:具體點說,CEP可以當作推算「要造成某個範圍內的目標有效打擊需要多少飛彈」的參考數據,但怎樣是「有效」?不考慮爆炸威力、目標材質、爆炸地點等等,只看CEP其實是缺乏意義的……
軍事謠言這系列已經補充、做出更精美的圖表,收錄在《阿共打來怎麼辦: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第三部分是推理證明跟三心,推理證明就不在這邊講了,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現在基本上不考,第二個是目前的數學教育來說,程度不夠的人去鑽研效果不好。簡單說就是如果前面底子沒打好,證明會不知道怎麼下手,如果基礎夠牢,現在國三證明題並不會太難解決。所以請適量處理,切勿太想要弄懂而花太多時間。
以前年輕時,拿到問題就想要分析,找出解決之道,也曾與人激辯,認為針對問題本身討論,不要涉及太多意識形態,畢竟我們會遇到的多數只是技術問題,實在不需要牽拖太多。 隨著年紀越愈增長,愈發覺得這種思維不對,倒不是傾向意識形態先行,而是經歷太多解決問題的案例後,逐漸發現解決問題只是很後面的層次。
圓形沒辦法就題型一個個解釋,這真的不如去買參考書,把詳解都看到懂。只是就整合性而言,筆者比較建議,教的時候以動態畫圖輔助,學的人也可以透過這個方式,發現自己哪邊卡住。卡住的原因不見得是空間能力不佳,往往只是因為順序差了一點,讓後面整個都歪掉而已。
烏克蘭被攻擊不過兩個月,第一階段戰事結束後,大家來盤整用量,就知道犯下一戰的錯誤:彈藥準備太少。這不是軍事準備錯誤,同樣是政治問題,因為多數歐陸政治家都不認為烏克蘭可以撐,戰爭不到幾周就會解決。
國三幾何會把過去一二年級學過的全部用上,所以考試成績會讓學生很挫折。這種考驗過去有沒學好的總整理,筆者個人的經驗是:「沒辦法」。過去沒打好的底,想要臨時抱佛腳,在幾何這種非常需要累積的部分一定撞牆。此時想從頭鍛鍊實在很拚,做不到也不勉強,就抓好基礎題型的觀念,把握基本分就對了。 第二部分是圓形,這是
其他先進裝備更不用提,空軍的價格極為昂貴,但數量無法多到形成壓制,少量質精反而成為不敢運用的拖累。陸軍的先進戰車,看似效能大為提升,但在作戰上面對的不是戰車決戰,而是複合城鎮防禦、步炮、步戰協同的烏軍,此時單一性能不是重點,能不能形成數量加火力的總體優勢才是。
第三部分是推理證明跟三心,推理證明就不在這邊講了,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現在基本上不考,第二個是目前的數學教育來說,程度不夠的人去鑽研效果不好。簡單說就是如果前面底子沒打好,證明會不知道怎麼下手,如果基礎夠牢,現在國三證明題並不會太難解決。所以請適量處理,切勿太想要弄懂而花太多時間。
以前年輕時,拿到問題就想要分析,找出解決之道,也曾與人激辯,認為針對問題本身討論,不要涉及太多意識形態,畢竟我們會遇到的多數只是技術問題,實在不需要牽拖太多。 隨著年紀越愈增長,愈發覺得這種思維不對,倒不是傾向意識形態先行,而是經歷太多解決問題的案例後,逐漸發現解決問題只是很後面的層次。
圓形沒辦法就題型一個個解釋,這真的不如去買參考書,把詳解都看到懂。只是就整合性而言,筆者比較建議,教的時候以動態畫圖輔助,學的人也可以透過這個方式,發現自己哪邊卡住。卡住的原因不見得是空間能力不佳,往往只是因為順序差了一點,讓後面整個都歪掉而已。
烏克蘭被攻擊不過兩個月,第一階段戰事結束後,大家來盤整用量,就知道犯下一戰的錯誤:彈藥準備太少。這不是軍事準備錯誤,同樣是政治問題,因為多數歐陸政治家都不認為烏克蘭可以撐,戰爭不到幾周就會解決。
國三幾何會把過去一二年級學過的全部用上,所以考試成績會讓學生很挫折。這種考驗過去有沒學好的總整理,筆者個人的經驗是:「沒辦法」。過去沒打好的底,想要臨時抱佛腳,在幾何這種非常需要累積的部分一定撞牆。此時想從頭鍛鍊實在很拚,做不到也不勉強,就抓好基礎題型的觀念,把握基本分就對了。 第二部分是圓形,這是
其他先進裝備更不用提,空軍的價格極為昂貴,但數量無法多到形成壓制,少量質精反而成為不敢運用的拖累。陸軍的先進戰車,看似效能大為提升,但在作戰上面對的不是戰車決戰,而是複合城鎮防禦、步炮、步戰協同的烏軍,此時單一性能不是重點,能不能形成數量加火力的總體優勢才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要解決複雜的問題,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必須先取得足夠的資訊,對其進行分析後,才想得出答案或解決方案(本書作者稱此方法為窮盡思考)。但是時間有限,為了盡可能蒐集完整的資訊,就已耗費大量時間,留給深入探討問題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即使發現分析錯誤,也往往來不及調整。
Thumbnail
為了適應長期生活在不合理的規則下,我們可能會習慣性忽略問題。這篇文章提出了“這不是問題”以及“這不是我的問題”這兩種思考方式,並探討了為瞭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
「直覺和生活常識非常有用,但缺乏知識的直覺會欺騙你。」 「Google對產品經理的要求是,在沒有數據之前不要輕易給出結論。」 「有些事情讓你放棄掉生活中獲得的直覺,是千難萬難。」 「有一點經驗的工程師都知道,任何產品的性能都有一個物理上無法突破的極限, 這個極限並不需要等到工
Thumbnail
一步步每天堅持執行,習慣煉化肌肉記憶,把目標刻在思維裡、通勤中、讀書時、睡夢裡。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軍事理論對普通人來說太過遙遠,真能用一句話來解釋嗎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要解決複雜的問題,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必須先取得足夠的資訊,對其進行分析後,才想得出答案或解決方案(本書作者稱此方法為窮盡思考)。但是時間有限,為了盡可能蒐集完整的資訊,就已耗費大量時間,留給深入探討問題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即使發現分析錯誤,也往往來不及調整。
Thumbnail
為了適應長期生活在不合理的規則下,我們可能會習慣性忽略問題。這篇文章提出了“這不是問題”以及“這不是我的問題”這兩種思考方式,並探討了為瞭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
「直覺和生活常識非常有用,但缺乏知識的直覺會欺騙你。」 「Google對產品經理的要求是,在沒有數據之前不要輕易給出結論。」 「有些事情讓你放棄掉生活中獲得的直覺,是千難萬難。」 「有一點經驗的工程師都知道,任何產品的性能都有一個物理上無法突破的極限, 這個極限並不需要等到工
Thumbnail
一步步每天堅持執行,習慣煉化肌肉記憶,把目標刻在思維裡、通勤中、讀書時、睡夢裡。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軍事理論對普通人來說太過遙遠,真能用一句話來解釋嗎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