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就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小小孩的學習模式,只會記得後面的三個字,說太長,小孩記不住的,所以別說,做就是對的。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寫了一篇長文給她的孩子,我很佩服她,因為我好討厭寫怎麼多注音,所以這件事我絕對不會做。
另一個我不會做的原因是我忘記在哪本書上看過,孩子在某個階段是不會長記性,他們腦部的迴路沒有辦法這樣去處理這樣的文字表達,特別是越小的孩子。他們通常都只會記得後面幾個字,所以和他們說話,要挑正面且要簡短,如時間到、回家(孩子還小時,我都是這樣,實驗效果不錯。)。
以前看過很多教養書,在七歲以前的小孩子都算半獸人,他們從口腔期到四肢,而這每個階段的要求都必須去滿足,然後之後的發展也會比較平順,所以我記得我不會和小小孩說太多,如果我不要她做,我就直接做我要的,並告訴她我要的東西有或者轉移注意力。
所以很多事我都會以身作則,當他們還小時,我要他們八點睡,我七點就開始準備唸書,唸完幾本書就開始準備躺床上陪睡,所以他們小的時候,沒有所謂的晚睡問題,因為身為母親的我,在七點已經開始準備睡覺儀式。
孩子小時會賴床,我會直接幫她穿衣服、洗臉,告訴她起床了。來不及吃飯,車上吃不舒服,這我也沒辦法,誰叫她晚起不是嗎?所以早餐就吃得很不好,這就是她必須忍耐的,我不會讓她去學校吃早餐,因為沒規矩。而這也就是他沒有理由和別人一樣把早餐帶進教室慢慢吃的原因,也可以讓她自食惡果。
所以長期下來女兒就不會賴床,因為她討厭不能好好吃早餐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而且之後媽媽會一直唸並增加很多相關的制約,她要怪我,我就會說你不賴床我需要去幫你洗臉嗎?你不喜歡,我也不喜歡,但我更討厭遲到,所以你只能自己早點起床然後吃早餐,不然就是車上吃,舒不舒服這個結果不在我的考量範圍內。
所以我習慣用做代替說,說再多孩子會認為那是不存在的,當你要她做某些事情,最有效的方式是帶著她的人和她的手去做,去認識,當她產生了不好的結果,就陪著她一起承受,她會知道沒處理好的情況是甚麼,有了真實的感受也才會知道自己沒有處理好會面對甚麼樣的情況。
當孩子還小時,我常覺得處理那種情況很焦慮、很累人,可是當他們規矩建立以後,我突然發現現在的我輕鬆很多,沒有人當父母是輕鬆的,可是我相信當把規矩給她以後,他們會成為我們最強的夥伴,而我們也可以慢慢從帶著做到用說的。
父母如果以身為則,很多事情會更好處理一點,當了十年以上的媽媽的經驗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事情,剛開始只是一個小洞,但卻沖毀了整個城市。養育孩子要從自身的行為開始,才能事半功倍。 網路上有一則新聞,新聞內容講得是台灣南部有家電影院只要買電影票再加50元,就可以自備容器裝爆米花,新聞上的照片看到有人帶著垃圾桶和很大的容器去裝爆玉米花。 這類的新聞從來都沒有很少,在逛買場時,也有不少試吃
禮、義、廉、恥,在現在似乎變成骨董了嗎? 走過傳統教育、養著在實驗教育打混幾年後改為自學的小孩的我,在這些年帶著孩子在外混的幾年,常有總莫名的感覺,現在的孩子到底出了甚麼問題?或許該說現在的父母出了甚麼問題? 女兒們從參加縣政府開給自學生的實驗課程回來,聊著一天上課的情況。我們聊到班上同學的上課情況
育嬰假是一個很棒的政策! 今天看到天下雜誌的文章,談的是一位先生請育嬰假在家帶小孩的感想,那篇文章讓我想到我自己常和很多未婚的女性說:「要結婚、生小孩的話,如果可以的話先讓先生先請育嬰假。」 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建議?其實我們夫妻也是有請過育嬰假(第一批的使用者),而且夫妻兩人都請過,但在最一開始請育嬰
據說叛逆期是在12歲到18歲,我正在等待這場風暴的來臨。 似乎所有人在青春時期都會也都該有這場洗禮,才能算是邁入成年。就因為書上這怎麼說,所以我在大女兒12歲時,便開始準備我我可能遇到的暴風雨,但是等到了今天已經15歲了,沒有甚麼不理我的叛逆期,我在想我可能要等到她16歲才會開始進入吧!我現在很期待
期待一條魚飛上天空? 期待一隻海龜像鯊魚般兇猛? 期待鳥類在水中生活?期待麻雀像老鷹? 最近我又被問一個問題,我對我女兒有期待嗎? 我歪著頭問道:「我為什麼要期待?我該期待甚麼?」 那人回我期待她的成績突破多少,媽媽沒有期待嗎? 我理所當然地回:「我完全沒期待,因為不是我游的為什麼要期待?」
我當媽這身分有14年,從小女兒出生後便開始進入全職媽媽的生活,如今也已經當了十年有了,進這一行前我當過MIS、當過業務也當過公務員。但這些工作和全職媽媽這工作比起來,全職媽媽的工作應該很全面性,我在這工作中我學會製作甜點、麵包、饅頭和裁縫,誇張嗎?
很多事情,剛開始只是一個小洞,但卻沖毀了整個城市。養育孩子要從自身的行為開始,才能事半功倍。 網路上有一則新聞,新聞內容講得是台灣南部有家電影院只要買電影票再加50元,就可以自備容器裝爆米花,新聞上的照片看到有人帶著垃圾桶和很大的容器去裝爆玉米花。 這類的新聞從來都沒有很少,在逛買場時,也有不少試吃
禮、義、廉、恥,在現在似乎變成骨董了嗎? 走過傳統教育、養著在實驗教育打混幾年後改為自學的小孩的我,在這些年帶著孩子在外混的幾年,常有總莫名的感覺,現在的孩子到底出了甚麼問題?或許該說現在的父母出了甚麼問題? 女兒們從參加縣政府開給自學生的實驗課程回來,聊著一天上課的情況。我們聊到班上同學的上課情況
育嬰假是一個很棒的政策! 今天看到天下雜誌的文章,談的是一位先生請育嬰假在家帶小孩的感想,那篇文章讓我想到我自己常和很多未婚的女性說:「要結婚、生小孩的話,如果可以的話先讓先生先請育嬰假。」 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建議?其實我們夫妻也是有請過育嬰假(第一批的使用者),而且夫妻兩人都請過,但在最一開始請育嬰
據說叛逆期是在12歲到18歲,我正在等待這場風暴的來臨。 似乎所有人在青春時期都會也都該有這場洗禮,才能算是邁入成年。就因為書上這怎麼說,所以我在大女兒12歲時,便開始準備我我可能遇到的暴風雨,但是等到了今天已經15歲了,沒有甚麼不理我的叛逆期,我在想我可能要等到她16歲才會開始進入吧!我現在很期待
期待一條魚飛上天空? 期待一隻海龜像鯊魚般兇猛? 期待鳥類在水中生活?期待麻雀像老鷹? 最近我又被問一個問題,我對我女兒有期待嗎? 我歪著頭問道:「我為什麼要期待?我該期待甚麼?」 那人回我期待她的成績突破多少,媽媽沒有期待嗎? 我理所當然地回:「我完全沒期待,因為不是我游的為什麼要期待?」
我當媽這身分有14年,從小女兒出生後便開始進入全職媽媽的生活,如今也已經當了十年有了,進這一行前我當過MIS、當過業務也當過公務員。但這些工作和全職媽媽這工作比起來,全職媽媽的工作應該很全面性,我在這工作中我學會製作甜點、麵包、饅頭和裁縫,誇張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執行能力的相關內容。在文章中提到,執行能力是孩子在做事情時特定的腦部運作習慣,包括做計劃、開始工作、持續堅持、控制衝動、情緒控制、適應不同環境等能力。最後,文章推薦了一本相關書籍,並預告了下一篇的內容。
Thumbnail
孩子動作慢吞吞除了催促他『動作快一點!』之外我們還可以怎麼說呢?作者是曾田照子,她被稱為是『養育孩子時,哪些話不該說的專家』,本身育有三個孩子,也出版過很多教育系列的書籍,這本書裡的情境都很生活化,是一本易懂好讀的書,也是一本很推薦新手父母可以收藏的書喔!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執行能力的相關內容。在文章中提到,執行能力是孩子在做事情時特定的腦部運作習慣,包括做計劃、開始工作、持續堅持、控制衝動、情緒控制、適應不同環境等能力。最後,文章推薦了一本相關書籍,並預告了下一篇的內容。
Thumbnail
孩子動作慢吞吞除了催促他『動作快一點!』之外我們還可以怎麼說呢?作者是曾田照子,她被稱為是『養育孩子時,哪些話不該說的專家』,本身育有三個孩子,也出版過很多教育系列的書籍,這本書裡的情境都很生活化,是一本易懂好讀的書,也是一本很推薦新手父母可以收藏的書喔!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