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教育之考試主義

要決定升學是否成功、文憑是否取得,往往是透過考試,因為考試成績可以是表達學業成就的方法之一。不過,當升學、文憑都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時,學生們陷入考試主義的泥淖,也就可以預期了。
考試的用意,是為了確認學習成效,作為學生重整知識的動力,甚至是讓學生能將知識記住的方法。
但是,考試成績能提供的是一個得分,最多一段評語,這是就符不符合試題的標準而言。即使先不談信度、效度、一致性、難度等等問題,試題的本身、標準是否能完美對應到學習內容,就足以有討論空間了。
而且,即便是能夠對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意外所得等等,都是考試所反映不了的,純以考試成績來看的話,其實就是一種結果導向,只重結果而不重過程。
結果導向倒也不是絕對不行,只是以結果導向栽培學生,學生死盯著成績,只關注升學、文憑,而不是將焦點放在學習本身,這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所以重整與記憶知識,對學生而言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每考一樣,就是讀它、討厭它,在考過之後就忘記它,那麼重整、記憶的效果慘不忍睹,完全是剛好而已。
其實,回歸到考試本身,至少對考官們而言,就是要確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效。這樣的話,至少有五點應該達成:
其一,檢核學生記得多少,使用不開書考的紙筆試題;但是檢核整合能力、論述能力等等,其實開放開書考,比較能反映學生所學所能。
其二,純學術理論的使用紙本試題,比較偏實用性質的其實比較需要實體操作,如直接寫一段程式、編一段旋律、做一道料理等等。
其三,檢核學生學習成效的機制,應從看系不看校,進步到看科不看系,再繼續進步到看題不看科。因為,我們要看的是學生的真實能力,而不是考試能力,更不是要看文憑光環。
其四,一次次的作業所累積的成績,其實比一次性的考試成績更重要。
其五,學生是怎麼學習的、是怎麼思考的,其實更該是老師們、老闆們所關注的,畢竟這些才是因,考試成績都只是果了。
當然,如果出於成本考量,紙筆試題確實非常節省時間與準備工作,但是為了節省這個成本,那麼犧牲的,就是認識學生真正實力、挖掘真正人才的機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