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修心自在】平靜不是你擁有什麼,心不外找,自然平和而樂

平靜不是來自山水美景,而是在於此刻,心不外找
平靜不是來自山水美景,而是在於此刻,心不外找
最近重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一書的重點,有所感亦有所得,而想分享給大家。裡面提到一個重點,是孔子思想的重點之一,忠恕之道的仁,仁是什麼意思?
裡面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活活潑潑自自然然的狀態。仁是指一個人原來有的仁慈之心
這樣說要做到仁是一個容易的事吧?既然是自然的狀態。
是的,孔子說,吾思仁而仁至已!
但觀看我們現在但社會,仁真的這麼常見嗎?
好像又不是這樣,尤其在人多的地方,有競爭的地方,就有人性的鬥爭、黑暗面,維持住仁的狀態並不容易。
那為什麼我們心中有仁,卻無法發展出來?
就像佛所言,人皆有佛性,但如何能悟道成佛?
我想,我們所自然的仁的狀態,在社會化過程中、在競爭激烈中、在求生存中,在過生活中,並不是這麼被強調,因此就打磨揉碎在我們的性格中,只有在適當時機時,才再閃爍人性的光輝。
外在有很多誘因使我們不呈現仁的狀態。
這時,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呈現仁的狀態,這有什麼好處嗎?
若問到好處,就是功利主義的一種思維方式,以利來衡量行之與否,這在我另外兩篇文章有提到此概念(《除了賺錢與生活你值得更多》、《你需要努力往上爬才感到有價值嗎?》),這邊不贅述。
要說做回仁的好處,大概就是呈現一個人最自然輕鬆的狀態,心不外找而能感到圓滿具足。
那要怎麼達到仁的狀態,並時常保持之呢?
我認為可以用下面話概括之:
『心不外找,活在當下,為所應為,私心了無,生機暢達,洋溢而樂。』
事實上,仁是一種心靜自然的境界,既是境界,就不好用言語形容,只能在有限的描述中細細去體會。
意思是:自己的心要停止向外追尋,不要想說未來做成了什麼,有了錢有了發展,我就會快樂,那是假的,因為達到後還是有新的欲求、新的問題會再產生。
而人最自然的狀態,就是時刻刻活在當下,為所所應為,就是一種你自動自發有內在生命力想去做事,一種生命力的展現,順著這樣的自發性去做事時,沒有掛心過去,也沒有恐懼未來。
也可以這樣理解,「未來如果會到來,也是以現在的形式出現」,「所有的時間就是現在!」,不用遙想未來的結果,那是虛妄,現在的「生活形態」展現,就是體現未來。現在是未來,現在和未來都是在此刻的時間軸上一同出現。(舉例:就像你若現在鍛鍊體力,同樣的心念下去,未來你依然呈現有體力狀態)。
而私心了無,則是指少去悉悉念念這個我會如何被看待。別造作那些我的形容詞在自己身上,不論這樣的我好可憐,或是未來這樣的我會不會很淒慘。有時這些臆測與評價,會使自己意識在自己如何感受中,而脫離了當下的存在。
一但少去思量自己如何如何的念頭,而活在當下時,就能感受到自己這個生命體能呼吸,能存在,能活著,就很好,一種樂的境界。
如果每個人能享受自己內在生機暢達的快樂,那就不會需要倚賴外在要獲得什麼,才能快樂。這樣心就可以更平和、自然、不被外在影響。也就是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也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此樂,即是生命之樂。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快速預約諮詢=》點擊連結,就可寫下你的焦慮心事,給您專業意見+超直覺洞悉,讓您對問題有概念的處理方向
加入養心齋好友,查看諮詢方案與價格
養心齋官網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養心齋超直覺心理諮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