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讀書會筆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在英國是心理諮商的經典書籍,授權10個語言版本,自1998年起持續暢銷至今。作者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以動物之間的對話為背景,向讀者們展示心理諮商的全部過程。相比於翻閱大部頭的心理學教科書,讀這本書更像是在看故事,不會讓人有望而生畏的感覺。我想跟讀者分享一個金句,三個自我狀態,一組人生坐標,幫助各位認識這一本書。
首先,我想分享的金句是由溝通分析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提出的,“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大家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好好領悟這句話的奧妙,探索自己的特質,找到真正的自我。其次是三個自我狀態,分別是父母的自我狀態(Parent)、成人的自我狀態(Adult)、兒童的自我狀態(Child)。
  • 父母的自我狀態(Parent)指的是小時候父母的言行和對待我們的方式,又或是父母灌輸給小孩的觀念。以我們家為例,我爸爸教育三個孩子,都希望以後朝向醫療行業發展。
  • 成人的自我狀態(Adult)指的是用理性而非情緒來做事的情況。就像願意隔週上網報名參與讀書會,這是一個理性的決定,因為我想要練習怎麼像他人分享閱讀心得。
  • 兒童的自我狀態(Child)指的是小時候,尤其是小嬰兒的時候,具備的基本情感(快樂、憤怒、悲傷、恐懼......)。好比我的外甥女,她即將滿三歲,看到舅舅買布丁送給她,她就會手舞足蹈的感謝舅舅。
書中的另一個工具,人生坐標,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的認識自己。人生坐標是由兩個問題構建而成的:
  • 縱軸是我是怎麼看自己的,我好嗎?
  • 橫軸是我是怎麼看別人的,他們好嗎?
以這兩個問題為基礎,形成四個組合:
  • 我好,你也好;
  • 我好,你不好;
  • 我不好,你好;
  • 我不好,你也不好。
把焦點放在坐標軸上,大部分的人是處於在“我好,你不好”和“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在職場上,有人工作上犯了小毛病,被主管嚴厲呵斥。“我不好,你好”,例如看你長得好帥,身材又健壯,我既沒臉蛋又沒身材,我好嫉妒你哦!強者的話是“我好,你也好”,簡單四個字來說即是自利利他。最慘的情況就是“我不好,你也不好”,為什麼這個東西我沒有你有呢?我也不希望你有。
讀完這本書後,使我回憶起去年三月份,我去救國團終身學習中心參加一堂溝通訓練的課程,老師提到三個自我狀態的時候,我當時還處於一知半解的情況。直到跟隨者作者的故事敘述,讓我真正地吃透了這個概念。如果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讀讀這本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1984年出生的男性,台灣南投人,擁有碩士學歷,曾在物流業、科技製造業、跨境電商和美食外送等行業工作。個性內向,但對各種興趣有著廣泛的涉獵,包括身心靈療愈、社交舞和寫作等。希望透過寫作,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給云云眾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