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最打動人心的溝通課:如何謙遜提問有效溝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只顧著「說」並不是溝通

職場生活裡,各種與主管的互動、與下屬的談話、跨部門的團隊,在不同的場合與對象,你有過良好溝通的經驗嗎?例如:在雙方的齊心協力下,重視彼此的問題與回應,針對問題本身討論出最終解決方案,而且實際執行!
想像非常美好。但大部分的時候,職場工作者們的溝通並不順暢:主管對你的擔憂不屑一顧,邊滑手機邊露出渙散的眼神;部屬對你的耳提面命嗤之以鼻,心想你真是個老古板;IT部門發現HR提出的需求跟上次的會議結論完全不一樣,彷彿你們上次的討論只是夢一場......。

什麼是謙遜提問?

作者提出一個溝通解方,投注好奇心與注意力的謙遜提問」(Humble Inquiry),是一種以當下的謙遜心態,提出自己不知道答案的問題,與對方建立關係的提問藝術。我們提問的內容、態度與時機,決定與對方的關係好壞,而我們與對方的關係好壞又將影響溝通的品質與最終任務的成敗。
良好溝通始於互信,互信始於謙遜提問
當下的謙遜是一種「當我依賴對方時的內心感受」。此刻我的狀態在對方之下,因為對方掌握了我想完成的目標所需、但我欠缺的知識與技能。對方可以幫我一把,我必須要謙遜,因為我目前需要對方。我們很少只需要自己就能獨自完成所有工作任務,透過謙遜提問與合作對象建立關係,才能對工作本身保持坦誠的溝通。
若身為領導人的角色,更是需要以謙遜提問的方式與部屬建立關係,部屬手中掌握的各種關鍵資訊與內容,才能正確地上達給高層制定最佳的決策;反之,若領導人將自己包裝得無所不知、不容挑戰、只願意「說」而不願意開口問自己不知道的問題,那麼很遺憾的,這樣的領導人將自己周圍塑造成「真空層」,各種真實面臨的風險與壞消息將永遠不會進到你的耳裡。

在職場中實踐「謙遜提問」

雖然本書組織架構不像其他濃縮各種學術研究的工具書般精實,但讀起來令人感覺很溫暖,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使用「謙遜提問」所帶來的正向人際關係連結深具信心。
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大多時候是需要競爭、展現能力的場合,往往用「質問」取代「提問」,反而讓合作關係變得緊張與充滿誤解。也因此,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謙遜提問」這個概念,確實有我們太多不知道、沒有注意到的東西,需要提問讓彼此的目標更為清晰,對方能回答我的問題並提出建議,我也能夠就我的專業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考量,彼此都能感受到我們真心為了這個任務而付出的努力。最近剛好有一兩個工作任務完成的方式是在與合作對象彼此透過「謙遜提問」之下所完成,所以特別地有感觸。
表達真誠且真心好奇的謙遜提問,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

書籍資訊

書名:MIT最打動人心的溝通課
作者:Edgar H. Schein(MIT史隆管理學院退休榮譽教授)
年份:201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2內容數
讀書摘要/推薦書單/想法感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ceanbaymax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曾經修過普通心理學或認知心理學的課程,可能對於以下這個影片內容不是太陌生,這個關於專注力的任務是要計算白衣球員的所有傳球次數,請花一點點時間播放以下影片,看看你能不能計算正確:
你最近有接收過來自主管或同事的回饋嗎?你覺得他們給你的回饋內容是否與事實相符?而你的感受如何呢?是感謝他們對於你的針砭與建議,還是覺得非常困惑而不能接受呢?若你現在是主管的身分,你是不是對於如何給予下屬回饋常常傷透腦筋,怕說了事實大家傷感情、不明說又無法得以改善問題,這樣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辦呢?
什麼是影響力成員? 在你所處的團隊裡,有沒有發現有一些同事對於如何完成任務非常有一套,思路清晰,很多時候在老闆開口之前就提前做好了提案整理,準備蓄勢待發,有他在的專案每個人都很放心一定有極高品質;然而,有一些同事雖然也是表現不錯,但你一想到他把不好做的項目都推給你、只做老闆可以明顯看到成果的部分..
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 如果平常有翻閱自我成長類型的書籍,或許對於由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所提出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不陌生,而且發現這個概念不斷被各種作者引用與提及(真的是everywhere無誤)。
這一兩年除了閱讀以外,也養成了收聽Podcast的習慣。等公車、等人、移動、一個人吃飯的時候,聽說書、聽國際新聞、聽英文、聽閒聊、聽職涯分享、聽管理新知。聽得越多,你越能夠分辨自己喜歡的類型、聽不下去的類型、真的有含金量的類型,或是無病呻吟只能給它10秒的類型。
10本最喜歡的書與段落 1. 《橡皮擦計畫》/Michael Lewis/2018 橡皮擦計畫講述的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是《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與一路上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兩位心理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也是2022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如果你曾經修過普通心理學或認知心理學的課程,可能對於以下這個影片內容不是太陌生,這個關於專注力的任務是要計算白衣球員的所有傳球次數,請花一點點時間播放以下影片,看看你能不能計算正確:
你最近有接收過來自主管或同事的回饋嗎?你覺得他們給你的回饋內容是否與事實相符?而你的感受如何呢?是感謝他們對於你的針砭與建議,還是覺得非常困惑而不能接受呢?若你現在是主管的身分,你是不是對於如何給予下屬回饋常常傷透腦筋,怕說了事實大家傷感情、不明說又無法得以改善問題,這樣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辦呢?
什麼是影響力成員? 在你所處的團隊裡,有沒有發現有一些同事對於如何完成任務非常有一套,思路清晰,很多時候在老闆開口之前就提前做好了提案整理,準備蓄勢待發,有他在的專案每個人都很放心一定有極高品質;然而,有一些同事雖然也是表現不錯,但你一想到他把不好做的項目都推給你、只做老闆可以明顯看到成果的部分..
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 如果平常有翻閱自我成長類型的書籍,或許對於由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所提出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不陌生,而且發現這個概念不斷被各種作者引用與提及(真的是everywhere無誤)。
這一兩年除了閱讀以外,也養成了收聽Podcast的習慣。等公車、等人、移動、一個人吃飯的時候,聽說書、聽國際新聞、聽英文、聽閒聊、聽職涯分享、聽管理新知。聽得越多,你越能夠分辨自己喜歡的類型、聽不下去的類型、真的有含金量的類型,或是無病呻吟只能給它10秒的類型。
10本最喜歡的書與段落 1. 《橡皮擦計畫》/Michael Lewis/2018 橡皮擦計畫講述的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是《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與一路上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兩位心理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也是2022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業務與研發之間的溝通是職場一大挑戰,常因認知差異產生誤解,影響工作氣氛與專案進度。 透過本文提出的三點提醒,設定對應方案來打破專業壁壘,就能建立起有效的跨部門合作關係。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相當有趣,是盤點20 項職場人最重要的軟硬技能,其中溝通能力榜上有名,如何減少溝通成本、達成高效合作、進而成功議價,或成就專案成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挑戰之一。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最困難的並不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溝通,而是常常表達的不夠具體,像我的同事H,有次曾經和主
Thumbnail
上週我在商業思維學院分享30分鐘講座,主題為「職場晉升攻略:跨部門高效溝通術」,會後收到許多朋友來信詢問他面臨的跨部門溝通議題,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在職場上遇到情境,當時怎麼想?內心上演哪些小劇場?後來如何突破找到解方?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管溝通和任務確認的重要性,並提供了確認技巧和方法,以減少主管和部屬之間的認知差異,並最終提高工作效率。透過本文,您將學習如何與主管溝通,如何確認目標與方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做和時間的浪費。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技巧,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所需的資訊、解決問題、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然而,要如何問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回應,卻是一門學問。今天我們將分享一些職場提問技巧,幫助你在工作中問出更好的問題。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有價值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技巧,包括調對話頻率、避免過大或過多的提問,以及聆聽對方回應等。通過輕鬆生動的案例分享,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並應用於日常生活及教學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業務與研發之間的溝通是職場一大挑戰,常因認知差異產生誤解,影響工作氣氛與專案進度。 透過本文提出的三點提醒,設定對應方案來打破專業壁壘,就能建立起有效的跨部門合作關係。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相當有趣,是盤點20 項職場人最重要的軟硬技能,其中溝通能力榜上有名,如何減少溝通成本、達成高效合作、進而成功議價,或成就專案成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挑戰之一。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最困難的並不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溝通,而是常常表達的不夠具體,像我的同事H,有次曾經和主
Thumbnail
上週我在商業思維學院分享30分鐘講座,主題為「職場晉升攻略:跨部門高效溝通術」,會後收到許多朋友來信詢問他面臨的跨部門溝通議題,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在職場上遇到情境,當時怎麼想?內心上演哪些小劇場?後來如何突破找到解方?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管溝通和任務確認的重要性,並提供了確認技巧和方法,以減少主管和部屬之間的認知差異,並最終提高工作效率。透過本文,您將學習如何與主管溝通,如何確認目標與方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做和時間的浪費。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技巧,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所需的資訊、解決問題、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然而,要如何問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回應,卻是一門學問。今天我們將分享一些職場提問技巧,幫助你在工作中問出更好的問題。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有價值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技巧,包括調對話頻率、避免過大或過多的提問,以及聆聽對方回應等。通過輕鬆生動的案例分享,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並應用於日常生活及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