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活動中讓特殊需求者能輸入-輸出-反饋循環中提升能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輸入、輸出與反饋是個循環,可套用到特殊需求者的復健歷程,也能從中看到早期療育中的每環節對學齡前幼兒的影響性與重要性。
讓大腦處理與連結成有意義的知識過程,幫助我們把新資訊或技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提取自如,需要反覆的輸入、輸出與反饋(如圖1)。如果我們只是被動的接收,卻沒有重新整理與理解,這些資訊只會是聽在耳裡與看在眼裡的聲或文字,沒有產生有意義的連結。又或是說,所留存是外來資訊,而未重新融入為自己的內在知識,而新技能更是如此。
圖1 大腦輸出歷程,改變自《最高學以致用法,P31》(樺澤紫苑)
就像《最高學以致用法》作者樺澤紫苑在書中表示,他習慣在看完電影之後,會找一家咖啡廳花半小時的時間在筆記簿上重新做整理。我想樺澤紫苑的輸出形式與質量能有效多元又迅速,與其周而復始的自我練習有關。換言之,樺澤紫苑不是單向輸入所見所聞所知的外在資訊,而是會再經由大腦理解後的重新整理,內化成屬於自己的智慧。因此,大腦中的知識隨時都能輸出與輸入步調同步進行。
重要一提的是反饋是持續與反覆發生如同圖2的過程。同時,這也是讓我們有調整的機會,有品質的學習也能從這過程中逐漸建構、調整與累績。
圖2 大腦訊息輸入-輸出循環
以特殊需求者的復健歷程為例,當相關專業人員為特殊需求者設計復健目標與執行活動時,需要看到特殊需求者在活動中得執行反應(輸出),才能確定目標是否對特殊需求者太難,是否有要調整的方向?
以大範圍看早期療育歷程為例(圖3),醫院聯合評估的結果關係到診斷,這會是療育課程的參考值,療育課程過程的習得也會再度影響到聯合評估複評結果,而這一切都會牽動著未來。
圖3 輸入輸出學習圖在早期療育
圖4是在執行目標性音樂活動觀察特殊需求者輸出反應作為說明範例,而這對接受早期療育的學齡前幼兒是重要的。該活動目的是協助特殊需求者的聽覺處理與抑制控制能力,個體在此活動任務是持續跟從目標聲音,排拒干擾聲音。所以,我在這個活動過程中需要針對當下的觀察,視其需求作立即性的調整,這也是現場音樂重要的原因之一。
圖4 音樂治療師在執行目標音樂活動觀察特殊需求者輸出反應
總結,學習不是單向,習得需要輸入-輸出-反饋多項且循環,尤其每次微輸出對早期療育幼童更是必要的。因為這樣才能知道評估與目標設定方向是否相符合活動設計的適切性,及特殊需求者在過程中的習得與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音樂治療師把音樂運用在目標活動中,協助服務對象,但並不代表音樂治療是聽音樂,抑或是能和聆聽音樂畫上等號。音樂治療對特殊需求兒童的主要功能在於非音樂能力的改善、提升、維持與成長,而非音樂能力是指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因此,音樂治療是由音樂治療師用音樂與樂器活動評估服務對象,蒐集資料,範圍包含動作、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進行、設計音樂治療活動,觀察、確認與釐清的問題時,除了音樂治療相關期刊與書籍,還是需要尋找其他專業書籍協助自己確立方向,就如同最近這陣子在活動觀察需要,重新翻出這本「0-4歲的兒語潛能開發寶典」,尋求答案,解開疑惑。 「0-4歲的兒語潛能開發寶典」 是一本由英國語言治療師所撰寫,作者Ward同時也
大人一起玩,一起玩是以小孩為主的一起玩,用小孩的方式一起,而不是拉著小孩用大人方式的一起玩。
最近K讀文獻,開心已經有越來越多文獻支持音樂相關活動提升特殊需求者非音樂能力的可行性,其中一篇近期研究是關於音樂訓練可協助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傷兒童改善在噪聲環境中的言語感知能力。 這篇主要想分享的部分是作者LO等人在文中一段表示,「樂器音色識別力」可協助聽損者面對吵雜環境時的聆聽。LO等人表示「樂器音
我很喜歡音樂治療對聲音的想法,個體在音樂治療空間中的任何方式下的聲音都具有意義,聲音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存在。除了聲音,任何行為、動作、甚至分享的歌曲歌詞,都有其意義在。 #有語言表達困難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常因為不同原因讓他們口語表達上較慢,常常是用他們可發出的聲音表達想法與需求。因此,他們所能發出的
書名和副標臨界智能孩童生存難處吸引我的好奇,因為我也常跟家長提到相關問題,提醒關注孩子的情緒、自我否定與自我認同感。不同的是,作者文中對象應該是「尚未被診斷或注意到或需要被幫助」,就如同一般日常,文中看到的行為都是會被大人誤會的情節。 當打開書時,起初我以為我拿錯書,或買錯書。於是,我重新從封面、作
上周當我注意到C是有目地性的低頭試著彈出記憶中的《兒歌小蜜蜂》旋律時,讓我對C探索鍵盤的行為感到訝異。 許多特殊需求者因不同原因由家長安排接受或轉介到音樂治療,被動進入到音樂療育空間,有的本身喜歡,喜歡樂器。因此,當他們會有高動機融入,也在音樂療育情境中有很多主動的反應與回饋。 #第一個正向回饋
在進行、設計音樂治療活動,觀察、確認與釐清的問題時,除了音樂治療相關期刊與書籍,還是需要尋找其他專業書籍協助自己確立方向,就如同最近這陣子在活動觀察需要,重新翻出這本「0-4歲的兒語潛能開發寶典」,尋求答案,解開疑惑。 「0-4歲的兒語潛能開發寶典」 是一本由英國語言治療師所撰寫,作者Ward同時也
大人一起玩,一起玩是以小孩為主的一起玩,用小孩的方式一起,而不是拉著小孩用大人方式的一起玩。
最近K讀文獻,開心已經有越來越多文獻支持音樂相關活動提升特殊需求者非音樂能力的可行性,其中一篇近期研究是關於音樂訓練可協助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傷兒童改善在噪聲環境中的言語感知能力。 這篇主要想分享的部分是作者LO等人在文中一段表示,「樂器音色識別力」可協助聽損者面對吵雜環境時的聆聽。LO等人表示「樂器音
我很喜歡音樂治療對聲音的想法,個體在音樂治療空間中的任何方式下的聲音都具有意義,聲音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存在。除了聲音,任何行為、動作、甚至分享的歌曲歌詞,都有其意義在。 #有語言表達困難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常因為不同原因讓他們口語表達上較慢,常常是用他們可發出的聲音表達想法與需求。因此,他們所能發出的
書名和副標臨界智能孩童生存難處吸引我的好奇,因為我也常跟家長提到相關問題,提醒關注孩子的情緒、自我否定與自我認同感。不同的是,作者文中對象應該是「尚未被診斷或注意到或需要被幫助」,就如同一般日常,文中看到的行為都是會被大人誤會的情節。 當打開書時,起初我以為我拿錯書,或買錯書。於是,我重新從封面、作
上周當我注意到C是有目地性的低頭試著彈出記憶中的《兒歌小蜜蜂》旋律時,讓我對C探索鍵盤的行為感到訝異。 許多特殊需求者因不同原因由家長安排接受或轉介到音樂治療,被動進入到音樂療育空間,有的本身喜歡,喜歡樂器。因此,當他們會有高動機融入,也在音樂療育情境中有很多主動的反應與回饋。 #第一個正向回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開始在幫委託人療癒前會先聆聽 .以圖來說是這樣的狀態沒錯.認真的型態 (男人的認真度!) 認真寫下要療癒的項目 .名字跟出生年月分. .什麼良辰跟時辰. .在跟對方說注意的事項. 一定先傳適合對方的音樂 對方現在適合聽什麼音樂會比較放鬆 我會聽的過程中, 感受一下對方在聽的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著作,旨在鼓勵大家進行大量知識的輸出,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作者還以醫師的身分說明了腦神經科學和大腦能力分配的重要性,以及休息對提升輸出的幫助。如果想提高學習效果,本書提供了許多時用的策略。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我想,前幾次的聽覺減敏,要比喻,是〝建立彼此的關係〞。 而這次,開始在找回原本的目標了。 要是讀者們還不懂我想表達的重點,那我就用在愛培自閉症基金的一個個案,是訓練〝回應〞的原理來說明 通常在訓練星星兒之前,要建立關係和評估。 所以,沒有立刻進行訓練。 而找出需要改善的部分,像有星星兒是看
Thumbnail
一個聲音的方案,怎麼變成藝術創作了?其實真的就是這樣, 在一個方案中,我們從預期計畫開始的想法,就真只是一開始這麼想。 之後的發展,什麼都有可能。各種聲音,其實是從 一開學就此起彼落的出現了。 孩子的哭聲、笑聲、日光草原的聲音、風聲雨聲、玩樂的聲音...這些都會進入耳朵。 對孩子來說,聽
Thumbnail
簡介 是以輸出為主題,並且從不同的面向介紹各種輸出的方法。 書中提到『要使人生變得更好,輸出很重要!』 在我們進行學習、不停的輸入的同時,必須要有效的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輸出,並且透過實際的運用,來強化記憶 書中從以下四個面向分別介紹輸出的方法 輸出的基本法則 以科學為基礎的表達術 激發
Thumbnail
我讀完樺澤紫苑醫生的《精準用腦》之後觀望狀態了一段時間,到最近入手了這一本《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這一本讀完我覺得更加滿足,也成為了的桌上必備書。 能交出成果的人,都很重視輸出正是前言中這一句,讓我變得非常認真地閱讀。
Thumbnail
延續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核心觀點,我們在學習(輸入)的過程中,就需要帶著事後需要發表(輸出)的目標來學習。
Thumbnail
一開始在幫委託人療癒前會先聆聽 .以圖來說是這樣的狀態沒錯.認真的型態 (男人的認真度!) 認真寫下要療癒的項目 .名字跟出生年月分. .什麼良辰跟時辰. .在跟對方說注意的事項. 一定先傳適合對方的音樂 對方現在適合聽什麼音樂會比較放鬆 我會聽的過程中, 感受一下對方在聽的
Thumbnail
在0~8 歲的早期教育階段,保護學習熱忱和動機更為重要。陪伴孩子學習英文時,父母及老師應以真誠互動和幫助理解為主。英文輸入方式包括共讀繪本/有聲書、唱兒歌、看卡通、日常對話等。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著作,旨在鼓勵大家進行大量知識的輸出,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作者還以醫師的身分說明了腦神經科學和大腦能力分配的重要性,以及休息對提升輸出的幫助。如果想提高學習效果,本書提供了許多時用的策略。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我想,前幾次的聽覺減敏,要比喻,是〝建立彼此的關係〞。 而這次,開始在找回原本的目標了。 要是讀者們還不懂我想表達的重點,那我就用在愛培自閉症基金的一個個案,是訓練〝回應〞的原理來說明 通常在訓練星星兒之前,要建立關係和評估。 所以,沒有立刻進行訓練。 而找出需要改善的部分,像有星星兒是看
Thumbnail
一個聲音的方案,怎麼變成藝術創作了?其實真的就是這樣, 在一個方案中,我們從預期計畫開始的想法,就真只是一開始這麼想。 之後的發展,什麼都有可能。各種聲音,其實是從 一開學就此起彼落的出現了。 孩子的哭聲、笑聲、日光草原的聲音、風聲雨聲、玩樂的聲音...這些都會進入耳朵。 對孩子來說,聽
Thumbnail
簡介 是以輸出為主題,並且從不同的面向介紹各種輸出的方法。 書中提到『要使人生變得更好,輸出很重要!』 在我們進行學習、不停的輸入的同時,必須要有效的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輸出,並且透過實際的運用,來強化記憶 書中從以下四個面向分別介紹輸出的方法 輸出的基本法則 以科學為基礎的表達術 激發
Thumbnail
我讀完樺澤紫苑醫生的《精準用腦》之後觀望狀態了一段時間,到最近入手了這一本《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這一本讀完我覺得更加滿足,也成為了的桌上必備書。 能交出成果的人,都很重視輸出正是前言中這一句,讓我變得非常認真地閱讀。
Thumbnail
延續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核心觀點,我們在學習(輸入)的過程中,就需要帶著事後需要發表(輸出)的目標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