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聊一聊》讀後心得:透過一對一談話,建立你的回饋路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的公司會有主管定期與你一對一談話嗎?又或者,有與你相同專業領域的資深前輩願意當你的 Mentor 與你一對一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對象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談話,非常恭喜你,我也很羨慕你。在我的職涯歷程中是缺乏這樣的角色的,直到近幾年我從事教學以及經營公司的過程,也才陸續了解到這類談話性質的重要性。
我很喜歡《我想和你聊一聊》這本書中提出的架構,作者在此書中介紹一對一談話中,有三種常見的回饋模式,包括賞識(appreciation)、指導(coaching)與評量(evaluation)。
這個回饋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的行為科學家所提出,後來也陸續被一些領域專家所引用。
在這邊快速簡介一下三種回饋的差異:
1. 賞識:給予正向回饋與肯定,通常用於認可行為、努力或個人特質,認同該行為能帶來益處,賞識很適合用於對特定行為強化。
2. 指導:幫助對方適應、成長,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給建議,最複雜的形式是協助對方轉變。
3. 評量: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現況,以及設定未來的期待。
這兩年來因為帶領實習生、教學以及顧問諮詢工作,我累積了較多的一對一談話機會,也不斷的在思考我該怎麼樣在這類談話關係中,給予對方支持。
我在一對一談話中最常看見的情況是:否定過去的自己。
例如我曾經跟一位朋友在一對一之中討論,他認為自己過去作的事情都是打雜,完全沒有專業的累積。
於是我就問他:「你過去的工作聽起來經常需要協調好幾個不同公司的團隊,在時間壓力很大的情況下,讓每個團隊都知道自己該作什麼,以及現場的資源是否有到位,確保現場的工作不會停擺,對嗎?」
對方理所當然的模樣:「是呀,那些溝通很複雜,但這有什麼嗎?」
我白了他一眼:「這是專案管理啊。」
然後我又問:「那麼,你剛剛有講到,在一些狀況發生的時候,你必須跟上層或者上上層的出資者說明情況,並且重新設定目標或期待,讓他們對於接下來計畫調整會採取的行動有安全感,對嗎?」
對方又回:「對呀,又是溝通協調。」
我又白他一眼:「這是利害關係人溝通、風險管理以及向上管理啊,這些都是專案管理現場很重要的實務能力,看書學不會的。」
在一片恍然大悟中,與我一對一的朋友才逐漸了解,這些他認為的溝通協調,有大量可以繼續挖深的專業,以及對應的情境名詞,這些都是可以用來表達過去實務經驗的案例,但他卻通通混雜在一起,認為這都是「溝通協調」。
討論之後我才了解,許多人像這位朋友一樣,沒有機會與別人坐下來好好的一對一談話,透過對話整理自己的收穫以及了解現況是否達標。
人類是需要回饋的生物,回饋讓我們的腦袋可以建立因果關係的路徑連結。
當我們接收到外界的刺激,到了腦袋裡面產生對應的認知,而這個認知強化了某些信念的連結,信念促使我們有了行為決策,行為與環境互動需要獲得回饋,這個新的回饋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讓我們的腦袋理解這個世界的因果機制。
偏偏現代社會的複雜性,對於這個回饋路徑不太友善,許多人從事的工作產出,很難明確感受到路徑回饋,因此久而久之,無法在腦袋之中建立意義的地圖,而喪失了自己的方向感。
也因此,如果有那麼一份機會可以找到人與你良好的展開一對一談話的關係,這會是一份很好幫助你校正人生雷達的機會。
如果你曾經有可以一對一談話的對象,我也很好奇,你是如何接觸到這樣的資源?歡迎你與我分享~

訂閱免費電子報:

如果你希望獲得 Soking 的課程以及 UX 講座訊息,歡迎留下你的 Email,訂閱最新的 UX 活動通知:https://subscribe.soking.cc/vocu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剛開始接觸訪談的人常常遇到的困境,那就是「訪談時越努力表現越糟糕」的情形。 無論是面對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訪談,或者是研究消費者情境的用戶訪談,都很容易踩到這個陷阱,你一定覺得很奇怪,怎麼努力表現反而會搞砸工作呢? 這邊我列出幾個困境的長相: 訪談時緊緊抓住訪綱問題,忽略現場 訪談時很在意受訪者偏離主題
最近我在帶實習生開始接手資訊架構的工作,相對於用戶研究的工作,資訊架構的設計規劃工作可以說是新人殺手。 我聽過剛入行的設計師困惑的跟我說:「wireframe 不就是沒上色的介面設計嗎?」 殊不知,許多剛入行設計師規劃的介面與流程被工程師刁難、被 PM 亂改、魔改了十幾個版本之後才發現沒辦法開發,原
擔任設計師這個工作一陣子之後,你會很有趣的發現,要把手上接到的工作漂亮達成,仰賴一些前置條件,而工作找上你的時候,往往不具備充分的前置條件,現實一點的情況是,這些前置條件甚至是隱藏情報,需要你自己當偵探。 但需求方也不是故意的,大多數的人都不擅長當需求方。 這就好比你吃了一輩子的夜市小吃,夜市小吃
2022年是我成為自僱者的第六年,也是開始從事 UX 教學的第三年。 前陣子有幸受邀在《設計遊牧》Podcast 上分享自己一路至今的混亂歷程,成為自僱者的第六年,我終於適應了乙方體驗設計顧問這樣子的生活方式。 乙方 Agency 的生活有很強烈起伏的淡旺季,閒暇的時候,我們家新人夥伴會困惑的問我:
我在客戶那邊進行顧問服務時,經常趁機引導客戶演練如何進行跨部門的需求溝通。 其中最關鍵的要訣,就是使用正向表述的字詞進行表達。 例如,如果你想討論某個規格要變動的提案 ✘ NG 講法:這個規格不能這樣做!因為會出現 OOXX 問題… ✔︎ 正向表述:這個規格有另外一個方向需要討論,因為我們之前發現了
自從我們發表了 UX 學習困境的研究之後,上課時更常遇到聽過講座的同學來詢問如何完成作品集專案的問題。 我可能沒辦法回答怎麼樣的作品集才能找到工作,但對於怎麼樣的 side project 是有價值的這一回事,倒是有豐富的經驗。 以網路軟體產業來說,本質上所有的專案都有這幾個特性: 1. 找到有價值
剛開始接觸訪談的人常常遇到的困境,那就是「訪談時越努力表現越糟糕」的情形。 無論是面對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訪談,或者是研究消費者情境的用戶訪談,都很容易踩到這個陷阱,你一定覺得很奇怪,怎麼努力表現反而會搞砸工作呢? 這邊我列出幾個困境的長相: 訪談時緊緊抓住訪綱問題,忽略現場 訪談時很在意受訪者偏離主題
最近我在帶實習生開始接手資訊架構的工作,相對於用戶研究的工作,資訊架構的設計規劃工作可以說是新人殺手。 我聽過剛入行的設計師困惑的跟我說:「wireframe 不就是沒上色的介面設計嗎?」 殊不知,許多剛入行設計師規劃的介面與流程被工程師刁難、被 PM 亂改、魔改了十幾個版本之後才發現沒辦法開發,原
擔任設計師這個工作一陣子之後,你會很有趣的發現,要把手上接到的工作漂亮達成,仰賴一些前置條件,而工作找上你的時候,往往不具備充分的前置條件,現實一點的情況是,這些前置條件甚至是隱藏情報,需要你自己當偵探。 但需求方也不是故意的,大多數的人都不擅長當需求方。 這就好比你吃了一輩子的夜市小吃,夜市小吃
2022年是我成為自僱者的第六年,也是開始從事 UX 教學的第三年。 前陣子有幸受邀在《設計遊牧》Podcast 上分享自己一路至今的混亂歷程,成為自僱者的第六年,我終於適應了乙方體驗設計顧問這樣子的生活方式。 乙方 Agency 的生活有很強烈起伏的淡旺季,閒暇的時候,我們家新人夥伴會困惑的問我:
我在客戶那邊進行顧問服務時,經常趁機引導客戶演練如何進行跨部門的需求溝通。 其中最關鍵的要訣,就是使用正向表述的字詞進行表達。 例如,如果你想討論某個規格要變動的提案 ✘ NG 講法:這個規格不能這樣做!因為會出現 OOXX 問題… ✔︎ 正向表述:這個規格有另外一個方向需要討論,因為我們之前發現了
自從我們發表了 UX 學習困境的研究之後,上課時更常遇到聽過講座的同學來詢問如何完成作品集專案的問題。 我可能沒辦法回答怎麼樣的作品集才能找到工作,但對於怎麼樣的 side project 是有價值的這一回事,倒是有豐富的經驗。 以網路軟體產業來說,本質上所有的專案都有這幾個特性: 1. 找到有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西洋職場中承擔並給予回饋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科技產業中,回饋系統如何促進團隊合作及個人職涯成長。文章強調了正式與非正式回饋的區別,以及有效回饋的特徵和方法,並指出如何在東亞文化背景下調整回饋策略以更好地融入西方職場。最後闡述了回饋不僅在職場中重要,也同樣適用於個人生活,協助建立健康的關係。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1. 能夠提供實質性指導 2. 願意分享個人過往經驗 3. 願意主動去幫助你 4. 具備高度專業能力 5. 願意給予誠實反饋
Thumbnail
回饋文化在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國際化的企業中。本文探討了回饋文化的建立和重要性,並介紹了三明治回饋法和SBI回饋法的應用。此外,還介紹瞭如何利用AI來協助培訓人員和同事進行回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內部的回饋制度運作情況,指出缺乏日常的回饋將導致同仁無法清楚知道自身哪裡需要改善,進而影響績效。本文推薦了《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這本書,強調透過回饋提供每位同仁成長機會與適當建議。最後,作者提出了做好意見回饋的六個關鍵及意見回饋的四步驟,以及強調回饋作為領導力的基本功。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西洋職場中承擔並給予回饋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科技產業中,回饋系統如何促進團隊合作及個人職涯成長。文章強調了正式與非正式回饋的區別,以及有效回饋的特徵和方法,並指出如何在東亞文化背景下調整回饋策略以更好地融入西方職場。最後闡述了回饋不僅在職場中重要,也同樣適用於個人生活,協助建立健康的關係。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1. 能夠提供實質性指導 2. 願意分享個人過往經驗 3. 願意主動去幫助你 4. 具備高度專業能力 5. 願意給予誠實反饋
Thumbnail
回饋文化在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國際化的企業中。本文探討了回饋文化的建立和重要性,並介紹了三明治回饋法和SBI回饋法的應用。此外,還介紹瞭如何利用AI來協助培訓人員和同事進行回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內部的回饋制度運作情況,指出缺乏日常的回饋將導致同仁無法清楚知道自身哪裡需要改善,進而影響績效。本文推薦了《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這本書,強調透過回饋提供每位同仁成長機會與適當建議。最後,作者提出了做好意見回饋的六個關鍵及意見回饋的四步驟,以及強調回饋作為領導力的基本功。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