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溝通 : 如何打造世代融合的職場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跨世代溝通及領導這個主題一直是歷久不敗的課題,因為,永遠都會有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人要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尤其是現在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企業要解決缺工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中高齡持續留在職場上發揮價值,所以跨世代溝通的問題絕對是個長青議題,值得探討 !
案例分享:
Mark今年剛從頂大研究所畢業,滿懷熱情的進入了這家企業,希望能夠將他所學,在產業實務中更加精進,期望能有發揮的機會,然而他進來不到三個月就感到很挫折沮喪,於是我對他進行了一對一的教練輔導。探究其沮喪的原因,來自於他的長官。Mark忿忿不平的訴說著這位主管如何不懂專業,然後不懂裝懂,即便提供了各種分析給主管說明不可行的理由,最後結局還是依照主管想要做的去執行,他明明知道這樣子做沒有成效,卻還是必須成為一個執行者傻傻的去完成主管交代的任務,他覺得這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也因此在一次會議當中,他跟主管直接開嗆了,主管也有些不愉快,現在的他很猶豫是否要離職。
這次的輔導,我是站在他個人職涯發展規劃考量方面來談,最終他也決定要留下來再嘗試一下,既然決定要留下來,那麼,如何繼續跟主管溝通達成共識就很重要了,這不僅是向上溝通的問題,而是一個跨世代溝通的問題,因為他的主管年紀跟他的年齡差了好大一截,在主管的眼中,Mark根本就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雖然學歷不錯,看起來有一點天份,但是畢竟對於職場社會的運作還是一張白紙,當然最後的決議還是以主管過去的經驗為主 ; 而在Mark的眼中,則認為主管的過去做法一直都是不正確的,應該與時俱進做改變,不應該墨守成規,兩邊的背景和思維截然不同,當然衝突顯而易見。
這位主管之所以不願意聆聽新人的建議,是因為他必須同時鞏固自己在公司長久以來建立的地位,哪能因為一個剛出社會的小毛頭,就隨便否定了自己過去以來一直的做法,這不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 因此主管也覺得Mark馬克態度不佳,不尊重職場前輩,兩造的立場雖不同,但雙方也沒有想要改變自己思維和模式的意願和想法,因此一年後Mark還是選擇離開了。
VL觀點:
跨世代溝通和領導的議題其實並不是單向的議題,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在教導老闆和主管要如何帶領年輕部屬以及對新世代溝通的課程和內容,顯少教導年輕一輩要如何與上一輩或資深的同仁一起協作有效溝通的議題,跨世代的團隊協作絕對是必須要兩造一起來學習的,只有單方面是沒有辦法達到效果的。
對於職場資深者來說,大家都知道理論上應該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學習如何欣賞年輕一代的優點,培育新世代讓他們有所發揮,自然就可以留得住,然而實際上能夠真正無私做到培育新世代的資深前輩其實不多,為什麼呢 ? 因為這些資深老鳥在職場當中充滿生存壓力,如果不穩固自己的職場地位,很容易就會被年輕人所取代,這樣子的不安全感其實也是公司給,現在的企業普遍對於資深的員工並未視作資產而是當作負債,因此也造就了資深員工或主管必須想要留一手以鞏固自己的價值,甚至會認為年輕一代做的事都無法達到要求,而視他們為草莓族,年輕一代進公司若被資深同仁打壓,沒有辦法獲得賞識並從資深同仁身上有所學習,難免就無法認同這些資深同仁或主管,衝突自然形成。
因此,要解決世代衝突和溝通問題,要從整個社會及組織文化做起。
首先,企業主動營造一個老中青三代融合的職場環境,讓資深年長的員工不會害怕自己的飯碗會被年輕人端走,願意擔負起傳承的角色,將培育新人視為一個榮耀的象徵,甚至跟他的績效掛勾。
年輕世代員工也要教導他們尊重資深員工過去擁有的經驗,不卑不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雙方共同找到最佳做法。過去的經驗或許不見得完全適用,但是,了解前人走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成長的機會,有助於我們減少學習曲線,更快速的達標。而資深同仁莫要因為自己的過去做法被年輕世代要求改變,就覺得不受重視或者是忿忿不平,如果能夠將新世代的新做法,融合自己過去的經驗,創造出1+1大於二的新做法,這樣子才是最有效地,也能達到世代融合協作的極大化~
企業要如何打造世代融合的職場環境?
資深同仁如何持續發揮職場價值?
以下摘錄自「金色職涯鍊金術」一書:
企業想要打造一個融合年輕世代以及年長員工的職場環境,讓他們能夠互相幫助教學相長,那麼最重要的就是這些領導者及主管們的腦袋需要換一個,不管是年輕員工或是年長員工,都需要被重視及尊重,更需要被公平的對待。年長員工做不到的事,主管們必須去鼓勵並奬勵年輕員工來支持與協助,並從中得到學習的機會,而年長資深員工也要放下身段與年輕人一起學習新的事物,並且盡量能夠一視同仁的做到基本的部門行政事務,不要完全冀望由年輕人來承擔這些部門的瑣事,因為對於一個員工來說,如果他只能夠做一些部門的瑣事,那麼他會感覺到很挫折,並且覺得毫無成長。在未來的老年化的職場,這樣子的問題相信會越來越突顯,屆時辦公室裡面坐著的都是年長者,到時候還能指望誰去做這些不被重視的辦公室雜務?
資深員工們若在一個領域上已累積相當實力和專業,即便不是主管階級,也是熟稔公司事務的前輩,這時候在工作心境上,不妨把自己當成公司請的顧問,隨時能展現專業度並且具備支持他人、提攜後進的能力,把每天都當作在這間公司最後一天上班似的,盡力且愉快的做完當天的重要任務,並且隨時準備好若必須離開職場後的新生活。
在這個階段,如何做個無害的上班族也是相當重要的。所謂 ”無害”是指,不因為個人因素而影響其他人工作,仍競競業業地在工作崗位上努力,主動幫助他人,不倚老賣老而能夠提攜後輩以獲得大家的尊重。
期待和大家一起練功,做個自信充實的開心上班族!
歡迎訂閱我的頻道
歡迎加入FB :
或搜尋: White House 92
歡迎加入[金色職涯煉金術]社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58內容數
#中高齡夢想實現 #中高齡生涯轉換 #人生下半場 #上班族職涯發展 #安可職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L 愛分享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跟我說,帶人很煩,能不能只要增加薪水,不要升管理職? 其實,除非是營銷單位,業績即代表績效,可以直接與薪資做連結,一般員工想要薪資大幅成長,就得透過升遷或者換工作來達成,而升上主管職代表的是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很多時候必須傳達公司政策,帶領同仁達成目標....
「教練式領導」有別於傳統上對下的威權管理,以啟發及培育部屬能力為管理原則。即便上過「教練式領導」課程,還是會因為某種原因,會偏離「教練式領導」的基本原則,透過威權式管理來展現自己的主導性,這就是人性,是個性上的盲點也是主管心之魔~ 那麼,面對習慣展現威權的主管要如何有效向上溝通呢?
職場內跨部門及不同職能專案團隊的溝通障礙可是不少人都曾遭遇過,不良的溝通常常讓工作卡住,也讓人情緒受之影響。你都怎麼處理這類的問題呢?
很多人跟我說,帶人很煩,能不能只要增加薪水,不要升管理職? 其實,除非是營銷單位,業績即代表績效,可以直接與薪資做連結,一般員工想要薪資大幅成長,就得透過升遷或者換工作來達成,而升上主管職代表的是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很多時候必須傳達公司政策,帶領同仁達成目標....
「教練式領導」有別於傳統上對下的威權管理,以啟發及培育部屬能力為管理原則。即便上過「教練式領導」課程,還是會因為某種原因,會偏離「教練式領導」的基本原則,透過威權式管理來展現自己的主導性,這就是人性,是個性上的盲點也是主管心之魔~ 那麼,面對習慣展現威權的主管要如何有效向上溝通呢?
職場內跨部門及不同職能專案團隊的溝通障礙可是不少人都曾遭遇過,不良的溝通常常讓工作卡住,也讓人情緒受之影響。你都怎麼處理這類的問題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作為年輕的新任主管,與老員工相處可能是一個挑戰,但也是一個機會。 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贏得老員工的尊重和支持: 1. 尊重經驗 承認貢獻:公開表揚老員工對公司的長期貢獻和豐富經驗。 請教經驗:向老員工請教過去的成功經驗和最佳做法,顯示你對他們專業知識的尊重。 2. 建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然而,當他進入40歲以後,卻發現自己難以重新融入職場。這可能與年齡歧視有關,儘管他依然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但面對年輕且充滿活力的競爭者時,他感到了一種被邊緣化的壓力。
Thumbnail
Y世代員工升為主管之後,開始會面臨到該如何與下屬溝通,這是主管無可避免的課題。過往身為基層員工,只需要把自己的份內事做好即可,成為主管後,執行業務變少,管理事物變多,整體的工作方向與內容也隨之改變。主管必須做好MBO目標管理,需要負責訂定部門目標、執行策略,並引導部門同仁進行腦力激盪,將執行計畫
工作機構主席的年紀已經不輕,可能為了節省營運一個非牟利機構的成本,他聘請的員工很多都十分年輕,我來到這個機構工作,發現我的年紀竟然比起其他同事的平均年紀大了起碼十五年,在我的人生工作經驗中,別說沒有那個地方會出現我比其他同事的平均年紀大,甚至也未見過這樣不平均,我竟然成為長輩,真的不知道如何反應⋯⋯
Thumbnail
最近朋友訴苦, 覺得他這種35-45 歲的主管, 可以算是公司裡最倒楣的一代。 他們在職涯開始遇到的上司, 都是傳統的權威性領導風格, 要求員工乖乖服從, 不需要多問問題或者參與討論, 最重要是跟隨上級的指示做事。 其實35-45歲這一代的主管, 心裡不一定喜歡這種領導風格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作為年輕的新任主管,與老員工相處可能是一個挑戰,但也是一個機會。 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贏得老員工的尊重和支持: 1. 尊重經驗 承認貢獻:公開表揚老員工對公司的長期貢獻和豐富經驗。 請教經驗:向老員工請教過去的成功經驗和最佳做法,顯示你對他們專業知識的尊重。 2. 建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然而,當他進入40歲以後,卻發現自己難以重新融入職場。這可能與年齡歧視有關,儘管他依然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但面對年輕且充滿活力的競爭者時,他感到了一種被邊緣化的壓力。
Thumbnail
Y世代員工升為主管之後,開始會面臨到該如何與下屬溝通,這是主管無可避免的課題。過往身為基層員工,只需要把自己的份內事做好即可,成為主管後,執行業務變少,管理事物變多,整體的工作方向與內容也隨之改變。主管必須做好MBO目標管理,需要負責訂定部門目標、執行策略,並引導部門同仁進行腦力激盪,將執行計畫
工作機構主席的年紀已經不輕,可能為了節省營運一個非牟利機構的成本,他聘請的員工很多都十分年輕,我來到這個機構工作,發現我的年紀竟然比起其他同事的平均年紀大了起碼十五年,在我的人生工作經驗中,別說沒有那個地方會出現我比其他同事的平均年紀大,甚至也未見過這樣不平均,我竟然成為長輩,真的不知道如何反應⋯⋯
Thumbnail
最近朋友訴苦, 覺得他這種35-45 歲的主管, 可以算是公司裡最倒楣的一代。 他們在職涯開始遇到的上司, 都是傳統的權威性領導風格, 要求員工乖乖服從, 不需要多問問題或者參與討論, 最重要是跟隨上級的指示做事。 其實35-45歲這一代的主管, 心裡不一定喜歡這種領導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