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2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全球化的校正之後(5)

官僚化到一個程度後,主事者就會越來越不相信這種基層資訊,尤其是跟自己相信的不合時;若再跟政治問題掛鉤,與自己飯碗有關,更加不會承認。於是產生我們看到的現象,先進國家認為可以透過調整利率,或是增加一些貸款誘因,就能提高就業率,當數字回升後,更加能說服自己,整體宏觀調控不需要管那些小雜音,這一定都是個案。
所以,全球化修正了什麼?
這幾年廠商從中國撤退,台灣不少人預測了ABC幾種未來,但十幾年前全球化正夯,那時候的說法是「中國成本提高了去印度,印度變高了去非洲」,這是一個停不下來的循環,廠商總會找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設廠。
對,沒錯,只看人力成本。印度有些地方,你不重視當地的風土民情,連開工都沒人上工;非洲或南美,也有案例是中午習慣睡覺,誰管你1點敲鐘上班。也就是各地國情不同,不是每個國家的人民都可以接受全球工廠的規範。
曾有人用儒家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論去解釋,不同文化圈的人工作習慣不同。這也沒錯,但知道又如何,你要怎樣催促印度廠那些看低種姓當工人就不爽的地方,可以快點開工?

全球化得面對的問題:到底哪裡能比中國更沒下限?
歐美不是沒有試驗過,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就有,南美洲很早也有,東歐西非在冷戰結束後也都有,全世界走代工模式真正獲得巨大成功,能把國家從底部翻兩番上去的,也只有東亞的台灣與韓國。
人家就是不想吃你這套3班8小時制度,薪水給多三成也不要,那我們該怎麼辦?確實部分工廠做得下去,但也不是每一間都可以,到頭來這種文化成本,該付的都得付。
  • 來源:公視
結果就是,這幾年開始有人驚覺,會不會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做到無限制壓搾勞工、轉嫁汙染到環境、還具有一定教育水準、有錢就願意當奴工?
但這可是文化大革命,破壞一整個價值基礎的結果欸,有一些講勞工的書籍,案例挑80年代的台灣加工廠場景,說的慘況好比英國工業革命的紡織工……實際就沒有那麼慘啊,台灣再怎樣誇張,對環境與勞工的壓榨破壞,都沒有中國這些年那麼扯淡。
這其實是有一個傳播鏈,筆者也講過很多次,工業化的國家總有一群道德最卑劣,卻持有一些技術的人,從歐美跑到日本,教會一批徒弟後,日本徒弟品行最糟的,在台灣找到傳人,然後台灣的弟子在生活品質要求提高後混不下去,跑去中國教了沒有道德底線的這群。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到今天都還沒看到,哪個地方有超過台灣教出的中國學生,可以更加無窮無盡壓榨人力與環境。

默許中國社會傾銷,各國失業與購買力問題浮現
那歐美呢?筆者是見過,去繞幾圈拿點好處,就說本地環保安規沒問題,做樣子寫假報告給歐洲的綠色團體看。台灣這些年慢慢進步,政府不會再配合演出,必須依照法規走之後,這些轉嫁成本的工廠去了中國,檢查員也照去,不出所料繼續寫假報告。
不然他X的見鬼了,我們技術檢查報告裡的那些成分是哪來的?在台灣的時候還沒有,去中國製成成品輸出後,歐美廠跑來找我們麻煩。因為中國的報告說他們一切正常,一定是台灣這邊的錯!要不是預留一份檢驗報告,早就被害死。
筆者見過很多統派教授,死都不懂這道理在哪,老覺得我們是逢中必反。說實在的,原本沒有的,被中國那些GY工廠搞幾次都變死台獨了啦。金屬化合物原料發霉見過沒?就是這麼扯,你想不到的都會發生,想得到的加倍出現。
  • 編: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就是如此,各國進口同樣的奶粉分裝,在中國就會裝進不同的東西。(來源:端傳媒
扯遠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提供超低廉產品,確實提升世界各國生活水準,但造成的本國失業與勞工購買力低落,幾十年下來都無法解決,造就一批批憤恨的工人。

技術外移產業空洞化,各國為全球化假象付出巨大代價
問題就在,原本的全球化不是應該建立在價值相同上嗎?這種獨裁還會造假的國家,你們歐美先進國家也買單?柯林頓年代是認為,透過經濟轉變去促成政治變革,這點程度的忍耐是必要的,這麼多年來,越來越少人信這套,認為共產黨死性不改的比例逐年上升。
也就是這幾十年來的全球化是一種歪曲的假象,最早全球化理論,在轉移低技術產業時,要提升本國的技術,並讓工人轉型。類似本國A、B、C三等級產業,C升級成B、B變成了A、A化成S級,然後外移的C產業則讓還在DEF等級的國家可以茁壯。
實際上是這樣嗎?
A是變成S沒錯,但是B沒有變A,C也沒變B。而是C外移了,但本國C的勞工,卻集體失業生活往下掉。
等外國學會C技術之後,投資加碼提升成B再殺回來搶本國B的工作。
於是,本國得到更便宜的商品跟服務,讓全體獲益是事實,然而在「機會」上來說只有A得利,其他群體越來越需要政府協助。所以A透過這方式可以每天爽爽過?也不完全能這樣說……
從A提升到S要付出巨大代價,假設只有10%的人能進入A,那麼要提升到S就只有1%的人能力才可以負擔。那剩下的9%呢?陷入無窮無盡的教育軍備競賽,錢賺越多越不能休息,對被追上這件事無比恐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