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諮商心理師,服務場域遍及學校、企業及社區。這系列文章是我的工作儲思盆,希望提供一個空間讓所有人「一起」思考、「一起」對話。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近期工作思考:「逃跑並不可恥,因為生活爛透了」。
「心理師,我不知道我可以做什麼,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我很痛苦,但是同事都說我很好,我不斷地哭、對別人生氣......。」
生活因為「失去自我」而痛苦著
最近有越來越多當事人在諮商中提到「環境」對自己造成的痛苦,例如:家裡重男輕女、長期在學校被同學排擠、公司主管是非不分、勞動環境條件差、後援不足的育嬰生活使夫妻關係崩潰等。這些現象一致的共同點就是「不可控制」。
「不可控制感」通常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我們會開始思考如何調整,若成功克服,會迎來成就感;但「不可控制」的感覺若持續擴張,那我們將開始生病,如頭痛、失眠、心悸、易怒、陷入憂鬱等。
不堅持好像就意味自己很失敗
「心理師,我最近每天都想離職,可是我需要撐滿一年履歷才好看。」
「我每天都很認真唸書,可是怎麼努力都考不好,我是讓爸媽失望的爛小孩。」
「他們都叫我忍一忍就過了,這麼好的學歷不拿可惜,可是指導教授真的讓我很痛苦,我每一次跟老師見面之前都會發抖、前一天會失眠。」
人活在「社會」中,會很自然地依循社會生活,當堅持可以換來更多「好標籤」,我們沒有道理不「從眾」,但更多時候,我在諮商工作中看見的是「社會規矩對心理健康的束縛」。
- 至少一年的履歷,讓面試者知道我是可以「面對職場困難」的人?
- 前三名的成績才能「回報」父母含辛茹苦的生養?
- 為了拿到好學歷,學習的痛苦跟不舒服都是磨練?
逃跑並不可恥,因為生活爛透了!
當一個人逃跑,撇除少數「刻意逃走」的問題,往往是因為「知道自己再撐下去就要崩潰了」。而在諮商的討論中,我看見當事人「想要逃跑」的考量往往是「懂得止損」、「需要自我修復」,而這些都需要勇氣。
- 是,做了七個月就離職履歷不好看,但我若繼續工作會一直暴怒下去。
- 是,我的成績真的比其他人爛,若繼續努力我只會自我懷疑到想死。
- 是,這個學歷對工作很加分,但拿到學歷前我已經開始不快樂了。
因為生活真的沒有可以再努力的空間了,所以我需要逃跑
我們一起努力,生活會開始改變
諮商是一段需要耐心、需要時間的旅程,當我們覺察到無法再更好的「逃跑」想法後,更需要一起投入諮商關係合作,去看看這段逃跑經驗怎麼了?更好的以後要怎麼找到呢?
我們一起努力,生活會開始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