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1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沈愷«圖解甲骨文字典» 開箱(中)

卷一大概是導引、概論的部分,

後面畫出各字與拆解的元件。

先解釋如何使用本書,

筆劃康熙部首注音符號漢語拼音皆能檢索。

要比喻的話,其實有點像倉頡輸入法(但字根完全不一樣),

你要把字拆解得很細,拆到不能再拆,

然後根據這些碎片去解釋這個字的意思,

這些碎片就是作者所說的元件。 就像「」這個字,

可以被拆成 X X 子 攴

是一隻拿筆的手(攴)

小兒(子)

認字/符號(X)

你可以在不同字中找到同樣的元件, 比如

X在其中都帶有文字、符號的意思。

作者提出:後代的康熙字典的部首分類不適用於所有甲骨文分類

(甚至有的部首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獨立出來叫一個部首,大概是為了分類而分類)

或是因為字形的演變,同一個字古今早已大不同。

但是近代人還是熟悉康熙字典的部首分類,所以檢索方式還是有提供。

如果看到甲骨文原文要辨認是什麼字,先看有無可辨認的基本元件再翻閱比對,若整個看不懂,那作者建議你先從基本元件開始認識

但本書收納的1201字中,被拿來當專有名詞(人名、國名、族名......)高達68%,

許多當時只拿來當人名的「好、前、康......」等,後來才有現代認知的意思,

所以解釋起來滿麻煩的,

也不排除政權轉移之際造成的文字斷層。

可能以小篆為跳板,經過邏輯推論後推出其字的意義。

相較於卷一幫助你辨認出你想找的字卷二就是讓你詳細認識這個字了。


我們下篇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