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你拿甚麼定義自己』不會消失的學問

大多數的教育是一個世代將知識有系統的傳遞給下一個世代的方式。

就這點而言,教育是「社會化」的手段,使年輕人熟悉長者的行事。

如果世代傳遞間的變化不大,那麼這個方式多少行得通,但如果世界改變的速度比想像中快,昨日行得通的方式不一定幫得了今日的你,甚至可能成為阻礙。

假使你的答案更好,書本上的答案一點都不重要。

即使學習內容及細節都不記得也沒有關係,重點是學到「獨立思考」,以清晰順暢、邏輯連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應用在自己的人生中。

教育的果實必須等到很後來才能嘗到,不幸的是,除了畢業成績單,我們沒有多少測量標準,人生智慧的來到需要時間。

沉浸理論:把人丟下水,讓他們自己學會游泳。

假如你所有的生活實驗都得到好的結果,那麼很可能是你把自己推得還不夠遠,至少可以發現甚麼事情是這輩子不想做的。

文憑只是繼續學習的一個資格,是教育的起點,不是終點。

如果你真的想學好一樣東西,可以去教教別人,為新的聽眾和讀者演講、寫作,學到的東西要比他們學到的東西更多。

一開始就找對人,是經營所有業務的關鍵,而「第一印象」並非永遠可靠。

庫存的知識無法常駐,除非課程和經驗結合在一起,因此「願意做」比擁有高智商有用。

光有經驗、沒有反省咀嚼也沒什麼幫助。

如果能反省並了解自己過去已有的經驗,就能使人更妥善的處理將來遇到的難題。

經驗加上反省,才是不會消失的學問。

在現代社會,我們都需要終身學習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然後願意去做並獲得經驗,再加上事後的反思,這才是跟著自己一輩子不會消失的學問。
我正在努力地走到這條路上,那你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