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過,有一天成為碾米師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陳映蓉

  是這樣的。2019年底的某一天,淑華突然問我:「你會想自己碾米嗎?」

  「蛤?什麼意思?」

  「茶跟田菁她們說要給我們一台小型碾米機,我們負責出運費就好。」

  「意思是,碾米機來的話,我要負責碾米嗎?」

  「對啊,看你有沒有辦法,如果不想的話,再回絕他們。」

  腦筋千迴百轉,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的確,在前一次送穀去木製碾米廠時,我多嘴問了一句:「是不是可以不用碾那麼白?」老師傅不在的那天,師傅太太很為難,但後來還是幫我們碾了。雖然我當時只是好奇想問「機器能做到嗎?」但我的提問很正常地被理解為需求。最後碾的結果是:帶穀的很多,被淑華唸了一頓。唉,真為自己的不善言詞及多嘴感到自責。現在,竟然有機會學習碾米,是老天爺知道我喜歡找答案,所以給了我親身經歷的機會嗎?雖然對「粟仔坱(tshik-á-ing)」過敏,曬榖時粗糠的刺毛常讓我癢得全身發紅。不過,既然想了解碾米的過程,那自己掌握、自己負責,好像也沒有不行。

  那時,到農村第二年,還處於在農村找尋自我定位的階段,於是就答應了。帶著有點緊張但充滿好奇的心,開始四處打探回頭車的資訊。

  幾個月後,碾米機送來那天,我們找了壯丁拍郎來幫忙,說好碾米機要送達的時間等了又等,不見車子來,直到半夜11點才送到!原來是碾米機高度太高,超過10公分就沒辦法上高速公路。辛苦的司機只能開平面和快速道路慢慢南下;好不容易到了佳里,還要在深夜沒有燈的稻程下貨。好險司機有搬運車,也很有經驗,三兩下就把上噸重的碾米機搬下車。正當一切順利正準備跟司機道別時,貨車竟然發不動了!大半夜的,找不到修車師傅,只好先把司機載到佳里鎮上的旅社過夜,隔日再修車。

  隔日,走傱(tsáu-tsông)了規透早,替司機找懂大貨車的修車師傅,師傅說不行。我們又幫忙找了大拖車,近中午終於跟司機道別後,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到底要怎麼把上噸的碾米機搬進倉庫?淑華去社區找了幾位壯漢來幫忙,一群壯漢也只能抬離地面1公分3秒後立刻放下,根本無法移動。加上倉庫的門又比碾米機的高度還低,只能躺斜搬進去,簡直比登天難。最後社區壯漢提議把馬達拆掉,分散重量,才終於勉強把碾米機抬進倉庫。碾米機搬好了,接著就是約碾米機師傅有南下時,順路來做最後的定位以及碾米教學。就這樣,這趟碾米之旅在眾人的協助下啟程了。一開始,真的很受挫。初學碾米,首先得理解每一個部件是做了什麼工,要用什麼邏輯來調節。其實碾米機師傅教得很基本,只大概講了碾米的程序,剩下大多數都是在過程中自己摸索理解。除了要在混亂和一知半解的狀況和碾米機打交道外,真正讓人頭疼的,是清理機器所產生的粟仔坱(tshik-á-ing)實在是會讓人受不了。


raw-image

  七月炎炎夏日,除了要把自己包緊緊地,不讓任何一滴灰塵接觸到身體,還要忍受源源不絕滲出的汗水,像是要穿透出衣服和灰塵結為親家那樣的熱情。每次碾完米,身體就長滿了紅疹。搞不清楚是粟仔坱(tshik-á-ing)過敏,還是因為包得密不通風的汗疹。經過幾次人體實驗,確定起紅疹的主因是:兩種攏是啦!

  我們有碾米機後,附近友善耕作的好友也想找我們碾米。有種秈米的,也有種植圓糯米和黑秈米的。每一個米種需要調整的參數不太一樣,不同米粒大小、曬穀批次、存放時間長短、碾米日的濕度溫度,都會在碾米時做出不同調整:膠滾輪的鬆緊、進米的速度、橡膠皮帶的鬆緊。甚至像同是淑華種的米,同一年不同塊田區,不同收割曬榖時間,碾起來也不一樣。青粒多很容易斷,但同時不能調太鬆,因為青粒多的批次,也有很多小粒穀,要是調太鬆,就會碾不乾淨。當然每一年的狀況也不同,都只能在一次一次嘗試中學習。

raw-image

  日曬米和烘穀米,跑的速度也會不同。像是烘穀米跑得順的話,一天可以碾500斤以上的穀,日曬米大概一天400斤,日曬黑秈米則是一天最多最多只有300斤。因為黑秈米形狀很長,專門設計來碾製梗米的機器,對黑秈米的包容度比較低。除了跳篩的篩子容易讓長型的秈米跳回脫穀槽,來來回回像跳恰恰,脫穀速度慢很多之外,用來脫穀的橡膠滾輪調鬆、調緊的可容許範圍很低。一調鬆,脫穀率就低;一調緊,斷米的機率就很高。也因為黑秈米的形狀像刀,橡膠滾輪刮傷磨損的速度很快。

  說到橡膠滾輪,那只是其中一個挑戰。還記得有一次碾黑秈米時,一直聞到燒焦的味道。尋味道找源頭,發現是從橡膠滾輪那傳出來的。擔心是因為不小心調太緊,所以又把它調鬆一些,結果馬上就讓脫穀率變差,帶穀的米啪拉啪拉跑出來。我趕緊暫停,到機器後面查看橡膠皮帶。橡膠皮帶有稍微鬆了一點,但也沒有很鬆。深呼吸之後,又開啟機器,等待一段時間,脫穀率還是很差。

raw-image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這個時候只能透過line,遠端請教位在台中的碾米機老闆娘。老闆娘也是要我確認橡膠皮帶,再來就是要我清理上面的篩網。喔!清理篩網,好的,學到一課。掛了電話之後,把上面篩網清理過後,又讓機器跑一陣子。拖穀率有稍微好一點,但是還是沒有太乾淨。忍不住又調緊了橡膠滾輪,結果燒焦味又馬上出來了!心裡下了決定,好,我來拆開脫穀室,看看橡膠滾輪的狀況。這是第一次拆開脫殼室,第一步就遇到狀況:找不到合適尺寸的六角板手。把所有板手拿出來一一比對,就差一點!只好騎車到最近的五金行。半個小時已經過去,終於把拖穀室拆開之後,一看,哇!原來橡膠滾輪已經磨損到看見底部的金屬了!難怪會有燒焦味!

  趕緊再line碾米機老闆娘。老闆娘也只是跟我說:「先拍照再拆下來,左右對換,裝新的上去,最後十元硬幣寬,你知道厚!」知道是知道了,沒換過其實還是會有一點緊張。首先是要先把陳年的粟仔坱(tshik-á-ing)清乾淨才看得到螺絲在哪裡。然後用很基礎的機械邏輯,終於換好了!結果還是碾不乾淨……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但至少沒有燒焦味了。慢慢調整了橡膠滾輪的鬆緊,也才漸漸穩定下來。經過這次才知道,橡膠滾輪或皮帶剛更換的時候,參數也會跑掉,都需要有耐心地慢慢調回穩定值。

  除了更換橡膠滾輪,還有經歷過輸送帶停住,經過老闆娘各種除錯指導,胖手在底下只有一公分寬的地方撈輸送帶。撈了半小時,手都腫起來了,最後發現原來是後面的橡膠皮帶斷掉。這種除錯的狀況,頻率不高,但每次發生,都是一番折騰。也因為這些狀況,漸漸更熟悉了碾米機。

raw-image


  其實在剛開始碾米時,有在碾米的朋友曾勸退我,建議我不要接黑秈米的碾米代工,說費時費工、投資報酬率低。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我,也這樣勇敢地和黑秈米談了三年的戀愛。其實也不只是黑秈米,我發現日曬米其實也很辛苦。不過很開心那時有決定要接碾米代工,苦雖苦,到後來能掌握小型碾米機,把米碾得好,充滿成就感,也豐富了碾米的日子。

  不過,用小機器跑米的速度實在還是太慢了,都是用時間在換。也曾設想,等待的時間可以挑豆子、整理倉庫……等等。實際上,在分心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時常會讓米跑過頭、或著聲音變了沒有注意到,還是得顧著才好。到後來,碾米成了我的靜心時刻。碾米機的聲音很大,在耳罩的幫助下,看著米的流動,練習在悶熱吵雜的環境下,讓心靜下來。即便如此,大粒汗小粒汗,很辛苦地碾一整天的米,收入也常常不到1000元。


raw-image

  就這樣,從2020年七月開始,到現在累積了三年的碾米經驗。這三年也慢慢發明各種用回收材料製作而成的輔助器材(如上圖)。每一次的碾米,都是流程優化再進步的機會。即使碾米的過程是辛苦的,但是也在這些成長變化中,享受了碾米的過程。

  今年,是來到農村的第六年,在農村的角色也越來越多元。除了碾米、做加工、照顧作物之外,還得挪出時間研發新的加工產品、偶爾有課程需要設計,還有各種活動參與。最近收養了一隻被人遺棄的小狗,接下來還可能會開始養雞;開始越來越多心思在其他的角色及學習上。

  在碾米工作已能輕鬆應付後,漸漸開始不想繼續碾米代工了。一方面是從碾米獲得的學習樂趣漸漸變少,另一方面是要透過這台小型碾米機代工來獲得收入,是一件投資報酬率較低的工作。幾經思考,今年四月,與來碾米的梅菁、怡力溝通後,決定要把碾米的棒子轉交給耕作者。請她們來學習如何碾自己的米,用換物換工的方式,共享機器資源。

  要從碾米代工的位置卸下,興起了紀錄這段碾米歷程的念頭。回想起這一切學習的機會,心中充滿了感恩,何其有幸才能在眾多美好因緣堆疊中,擁有這番經驗。感謝一切,盡在不言中。▌

avatar-img
27會員
125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農村反思 的其他內容
稻米對我們生活很重要,我們每天三餐都吃米飯。連我最喜歡的甜點,也都是米飯做成的。每年5月15日我們會用稻米、蔬菜做裝飾,把房子弄得漂漂亮亮,來慶祝收成。我們會用糍粑做成黃色、橘色、粉紅色與綠色的葉子形狀。誰家最漂亮,就可得到獎賞。
當台灣的孩子們米飯越吃越少,稻米供給開始出現過剩的問題後,政府也陸續採取獎勵休耕的措施因應。而東北季風最早報到,秋雨綿綿影響收成的蘭陽平原,二期稻作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實施休耕的第一個選擇。原本以為土地休耕,自己也樂得有個喘息的機會,沒想到緊接而來的炙熱八月天,卻給自己上了意外的一課。
2004年的農村工作坊主題標定為「稻米與稻農之心」,一方面呼應聯合國提出的「國際稻米年」;一方面則是因為稻米這深具幾千年傳統,不僅是全球30億人口,尤其是亞洲地區賴以維生。稻米不僅意味著糧食,還意味著重要的文化,它總是出現在人們的各種生活、宗教的慶典,或是呈現在藝術裡頭。
大會回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第2/2001號決議,注意到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糧食,申明需要提高對稻米在減少貧困和營養不良方面的認識,重申需要是世界重視稻米的所用,對於提供糧食安全和消除貧困以實現國際商定的發展目標。
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食糧,為千萬稻米生產者、加工者和營銷者帶來生計。國際稻米年旨在促進改善稻穀生產和獲得這一重要糧食作物的途徑。發展可持續的稻穀系統將減少饑餓與貧困,促進環境養護,並為以稻米為生命的今世及後代創造更好的生活。 
2004年,是聯合國標定的「國際稻米年」;其主題,則是「稻米就是生命」。
稻米對我們生活很重要,我們每天三餐都吃米飯。連我最喜歡的甜點,也都是米飯做成的。每年5月15日我們會用稻米、蔬菜做裝飾,把房子弄得漂漂亮亮,來慶祝收成。我們會用糍粑做成黃色、橘色、粉紅色與綠色的葉子形狀。誰家最漂亮,就可得到獎賞。
當台灣的孩子們米飯越吃越少,稻米供給開始出現過剩的問題後,政府也陸續採取獎勵休耕的措施因應。而東北季風最早報到,秋雨綿綿影響收成的蘭陽平原,二期稻作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實施休耕的第一個選擇。原本以為土地休耕,自己也樂得有個喘息的機會,沒想到緊接而來的炙熱八月天,卻給自己上了意外的一課。
2004年的農村工作坊主題標定為「稻米與稻農之心」,一方面呼應聯合國提出的「國際稻米年」;一方面則是因為稻米這深具幾千年傳統,不僅是全球30億人口,尤其是亞洲地區賴以維生。稻米不僅意味著糧食,還意味著重要的文化,它總是出現在人們的各種生活、宗教的慶典,或是呈現在藝術裡頭。
大會回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第2/2001號決議,注意到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糧食,申明需要提高對稻米在減少貧困和營養不良方面的認識,重申需要是世界重視稻米的所用,對於提供糧食安全和消除貧困以實現國際商定的發展目標。
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食糧,為千萬稻米生產者、加工者和營銷者帶來生計。國際稻米年旨在促進改善稻穀生產和獲得這一重要糧食作物的途徑。發展可持續的稻穀系統將減少饑餓與貧困,促進環境養護,並為以稻米為生命的今世及後代創造更好的生活。 
2004年,是聯合國標定的「國際稻米年」;其主題,則是「稻米就是生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撰寫自我介紹時的幽默經歷,包括回顧前十次的內容以及一段有趣的互動。透過輕鬆的語氣,作者讓讀者瞭解過去的趣事,並展望將來的自我介紹,展現幽默與反思的結合。
Thumbnail
夢見媽媽搬進新房子,她邀請好多人到她家。 她在招呼客人,我說我來炒菜。我打開冰箱,有一包像是衝菜。我想說待會我可以切一切,就來炒一道菜。 因為有好多客人,我就想說來切西瓜好了。我問媽媽有沒有刀,她叫我自己去找,結果我只找到一把小的瑞士刀,很不容易切。我把西瓜切成細條狀,放在盤子裡,端出去給客人吃
Thumbnail
最近驚覺到十指變形疼痛,應是移居台東務農八年多來,天天徒手拔雜草所致。腳趾也因為天天穿雨鞋用力,跟著變形。這真是務農的大代價呀。
Thumbnail
在這次越南之旅很讓我感到震撼的,還有那些辛勤工作的越南人。 我們去了鄉郊一個出產米的家庭,那是一個八十多歲的婆婆,她在熟練的給我們示範那部幫忙處理大米的機器。然而, 震撼我的,是她右手的三根手指,那是已經沒有手指頭的手指,在數年前她在運作一部新的儀器時被機器割斷了。我們在超市拿下那一包包的大
Thumbnail
稻穗要去糠才能吃,去糠的過程也是磨,磨一遍得糙米,想要吃到潔白細緻的白米,就得再一道「砂輪」手續將糙米表層磨削掉。碾米的過程就像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要經過磨礪才會圓潤光滑。 有的人不堪苦來磨,命運就止在糙米階段,且戰且走,吃苦當作吃補,可是苦沒有出口,沒有見苦知福、做中覺的機會。也有一些人認份,
Thumbnail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插秧體驗。為了理解每一粒米都是得來不易,我們都會體驗人工插秧的辛苦。一次次下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也不會對泥巴反感了。 這次老師特別介紹了秧苗的種植。每次收割時,農夫都會保留一些稻子,將其浸泡在水中,稻子便會發芽,再種植到專門的水田,一段時間後就能用了,當然現在都已經自動化了。
滿滿一缸的麵粉,挪開隔板,混合鹽分的清水如洪浪沖垮乾燥的粉層,有的結塊,有的懸浮,但很快就在一雙粗臂的攪弄下混合成海蝕岩般的凌亂層次;在旁等候的傭工吃力撥下抱在懷裡的奶油盆。提德先是用雙掌壓扁奶油使其鋪平,接著拉起麵團邊緣一角包覆在上。他使了個眼色,要傭工繼續動作。 一來一往,如推車一般寬敞的攪拌
Thumbnail
沈小姐,二十二歲,守三戒。她說:「感恩上師三寶!弟子有幸聽聞上師開示,開始改變以往錯誤生活方式。今年起床前,夢見一個豔陽高照的山區,大片地上連著一座吊橋,地上鋪滿各種白、紅、黃、色彩的米,母親正在整理這些米。」妳就跟她說妳要出門了。母親說
Thumbnail
雖然秧不是我育的也不是我插的,但一邊吃悟饕便當一邊看插秧機跑來跑去、綠色秧苗一排又一排的當下,我完全可以理解古早時那些威脅沒把飯粒吃乾淨的人會得到報應的詛咒,都是其來有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撰寫自我介紹時的幽默經歷,包括回顧前十次的內容以及一段有趣的互動。透過輕鬆的語氣,作者讓讀者瞭解過去的趣事,並展望將來的自我介紹,展現幽默與反思的結合。
Thumbnail
夢見媽媽搬進新房子,她邀請好多人到她家。 她在招呼客人,我說我來炒菜。我打開冰箱,有一包像是衝菜。我想說待會我可以切一切,就來炒一道菜。 因為有好多客人,我就想說來切西瓜好了。我問媽媽有沒有刀,她叫我自己去找,結果我只找到一把小的瑞士刀,很不容易切。我把西瓜切成細條狀,放在盤子裡,端出去給客人吃
Thumbnail
最近驚覺到十指變形疼痛,應是移居台東務農八年多來,天天徒手拔雜草所致。腳趾也因為天天穿雨鞋用力,跟著變形。這真是務農的大代價呀。
Thumbnail
在這次越南之旅很讓我感到震撼的,還有那些辛勤工作的越南人。 我們去了鄉郊一個出產米的家庭,那是一個八十多歲的婆婆,她在熟練的給我們示範那部幫忙處理大米的機器。然而, 震撼我的,是她右手的三根手指,那是已經沒有手指頭的手指,在數年前她在運作一部新的儀器時被機器割斷了。我們在超市拿下那一包包的大
Thumbnail
稻穗要去糠才能吃,去糠的過程也是磨,磨一遍得糙米,想要吃到潔白細緻的白米,就得再一道「砂輪」手續將糙米表層磨削掉。碾米的過程就像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要經過磨礪才會圓潤光滑。 有的人不堪苦來磨,命運就止在糙米階段,且戰且走,吃苦當作吃補,可是苦沒有出口,沒有見苦知福、做中覺的機會。也有一些人認份,
Thumbnail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插秧體驗。為了理解每一粒米都是得來不易,我們都會體驗人工插秧的辛苦。一次次下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也不會對泥巴反感了。 這次老師特別介紹了秧苗的種植。每次收割時,農夫都會保留一些稻子,將其浸泡在水中,稻子便會發芽,再種植到專門的水田,一段時間後就能用了,當然現在都已經自動化了。
滿滿一缸的麵粉,挪開隔板,混合鹽分的清水如洪浪沖垮乾燥的粉層,有的結塊,有的懸浮,但很快就在一雙粗臂的攪弄下混合成海蝕岩般的凌亂層次;在旁等候的傭工吃力撥下抱在懷裡的奶油盆。提德先是用雙掌壓扁奶油使其鋪平,接著拉起麵團邊緣一角包覆在上。他使了個眼色,要傭工繼續動作。 一來一往,如推車一般寬敞的攪拌
Thumbnail
沈小姐,二十二歲,守三戒。她說:「感恩上師三寶!弟子有幸聽聞上師開示,開始改變以往錯誤生活方式。今年起床前,夢見一個豔陽高照的山區,大片地上連著一座吊橋,地上鋪滿各種白、紅、黃、色彩的米,母親正在整理這些米。」妳就跟她說妳要出門了。母親說
Thumbnail
雖然秧不是我育的也不是我插的,但一邊吃悟饕便當一邊看插秧機跑來跑去、綠色秧苗一排又一排的當下,我完全可以理解古早時那些威脅沒把飯粒吃乾淨的人會得到報應的詛咒,都是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