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曾是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和朋友約會時她說出了她孩子跟同學們約著一起玩,她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大部分時間是跟他母女倆分開相處的時間少所以特別不放心孩子不在眼皮下活動一直讓她打電話給女兒看看需不需要什麼?要不要幫忙?甚至還出了奇招說過去遊樂場假裝巧遇,我跟朋友大笑我說爸爸真捨不得孩子啊!她也說她自己也是有時候女兒去同學家過夜她都心裏掛念著,又說在學校很多亞洲的媽媽都這樣,但西方的媽媽就不同了!果然文化差異區別很大。不過我裡面應該是裝著西方魂。

很多爸媽沒辦法接受孩子會長大而進入了空巢期,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離開我們而是父母親不願意放手,可是我想說的是我們也曾經是孩子那種想要自己去闖看看跟期待長大的心情我們也曾有過,雖然我們身為人父母總是心疼孩子受苦希望能保護他們,可是我們這樣的行為跟心態是不是阻止了孩子可以有新體驗的機會呢?其實那是不是一種鄉愿跟掌控呢?

在國外很多西方父母雙方在孩子成長時期給予很大的空間,當孩子如果有朋友生日辦sleeping over party 或是學校有外宿好幾天的活動,那些西方父母可是樂意的讓孩子去參與而且孩子出門的前腳他們可是樂意的為自己空暇出來的時間“過生活”,當然我們為人父母有著對孩子的義務與責任可是我們有需要保有我們成人該有的生活。這是一種互相的信任與尊重,我想

我們也都是這樣成長過來的,一路上跌跌撞撞有可能頭破血流滿頭包,但是我們也走到了今天如今回首看看我們或許不是最好最優秀的,但我們也真的有許多樂趣跟經歷所以孩子們也需要這樣的經歷。如果我們愛孩子不要阻擋他們成長的機會,只要在放飛孩子前告訴他們我們都在就好了!我們期盼他們可以好好做自己享受自己成長過程,我想孩子在離開我們去成長時也會帶著我們的祝福好好照顧自己的。

希望大家都能快快樂樂的當孩子,當父母的也可以有著屬於自己的人生與生活。

avatar-img
19會員
32內容數
活得簡單與單純、付出真心與真情 懂我的不必解釋,不懂我的何必解釋 大家好我是新手獨角獸,喜歡隨手寫文章請多多指教,包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獨角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想每個人的一生中不管你現在幾歲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挫折,不論是工作上的、學業上的、人際關係上的、家庭生活中的、身體健康的、情感關係中的.....或是mmmm跟你家毛孩子們的,哈!相對的我也是。然而我想這裡面最讓人痛徹心扉的或許就屬情感上的失去和折騰了! 在這一堆的挫折裡,有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很徬徨很
人生中真的有很多需要斷捨離,不論是親情、友情、愛情、工作以及私人物品。 很多時候聽到許多人因為家人之間的煤氣燈效應或是PUA,就因為是親情似乎不該違反親情而持續活在家人的情緒勒索生活中。然而也有許多人在情感關係中也遇到了這樣的伴侶,甚至被情勒、被貶低自我價值還因為愛而不知道被傷害的維繫著情感。這些
某一天在整理衣服時忽然覺得談感情跟買衣服的道理一樣,有的人非常知道自己在找什麼樣式和顏色又適合自己的衣服,所以逛街時若看到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就會毫無考慮的試穿在試穿後照了鏡子確認很適合自己的心意之後於是買回家期待著約會的時可以穿上它並且滿心歡喜。從一件衣服的搭配多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味和一部分性格,
在情感裡許多的一切看似垂手可得,但其實不然。 原以為只管付出對對方好就絕不會被辜負,那也是以為。 都說感情世界裡不是一加一一定等於二,許多人不相信直到自己有天遇見了不肯給你對等答案時才領悟到是真的。 原來面對千古不變的情感課題都一直存在著,不論男女老少都被這課題困擾著、無法擺脫擺脫不掉。正所謂世間情
一個機緣巧遇的緣分認識了一些朋友,他們有時候會分享著讓他們心碎的感情故事在那裡我也認識了許多新有名詞我想這也是一種學習。 記起有一天某個朋友說:為什麼學校都沒教我們如何談感情? 是啊!感情真的是一門大學問,但他也是一門就算有書在學校也都無法教的課程,因為每個人的家庭環境背景不同、每個人的思想模式不一
世界上有多少童話故事?有多少麻雀變鳳凰?有多少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其實一切都要看你有多愛自己、內心多豐盛、看事情有多少正面思考。 人一生下來的命程都已經排好了,只是我們沒了前世的記憶所以一切對我們而言都是未知,也正因為未知才有趣才可以學習許多東西! 老天爺和宇宙是不能干涉我們每個人的選擇,每
我想每個人的一生中不管你現在幾歲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挫折,不論是工作上的、學業上的、人際關係上的、家庭生活中的、身體健康的、情感關係中的.....或是mmmm跟你家毛孩子們的,哈!相對的我也是。然而我想這裡面最讓人痛徹心扉的或許就屬情感上的失去和折騰了! 在這一堆的挫折裡,有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很徬徨很
人生中真的有很多需要斷捨離,不論是親情、友情、愛情、工作以及私人物品。 很多時候聽到許多人因為家人之間的煤氣燈效應或是PUA,就因為是親情似乎不該違反親情而持續活在家人的情緒勒索生活中。然而也有許多人在情感關係中也遇到了這樣的伴侶,甚至被情勒、被貶低自我價值還因為愛而不知道被傷害的維繫著情感。這些
某一天在整理衣服時忽然覺得談感情跟買衣服的道理一樣,有的人非常知道自己在找什麼樣式和顏色又適合自己的衣服,所以逛街時若看到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就會毫無考慮的試穿在試穿後照了鏡子確認很適合自己的心意之後於是買回家期待著約會的時可以穿上它並且滿心歡喜。從一件衣服的搭配多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味和一部分性格,
在情感裡許多的一切看似垂手可得,但其實不然。 原以為只管付出對對方好就絕不會被辜負,那也是以為。 都說感情世界裡不是一加一一定等於二,許多人不相信直到自己有天遇見了不肯給你對等答案時才領悟到是真的。 原來面對千古不變的情感課題都一直存在著,不論男女老少都被這課題困擾著、無法擺脫擺脫不掉。正所謂世間情
一個機緣巧遇的緣分認識了一些朋友,他們有時候會分享著讓他們心碎的感情故事在那裡我也認識了許多新有名詞我想這也是一種學習。 記起有一天某個朋友說:為什麼學校都沒教我們如何談感情? 是啊!感情真的是一門大學問,但他也是一門就算有書在學校也都無法教的課程,因為每個人的家庭環境背景不同、每個人的思想模式不一
世界上有多少童話故事?有多少麻雀變鳳凰?有多少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其實一切都要看你有多愛自己、內心多豐盛、看事情有多少正面思考。 人一生下來的命程都已經排好了,只是我們沒了前世的記憶所以一切對我們而言都是未知,也正因為未知才有趣才可以學習許多東西! 老天爺和宇宙是不能干涉我們每個人的選擇,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日午後接近傍晚期間 花了點時間陪雙寶玩不同遊樂設施 🎪 讓自己也成為大姐姐般的投入 只想在孩子還沒完全長大正式離開自己前 多抽點時間陪伴孩子們 👨‍👩‍👧‍👦 這也是我成為全職媽媽的一部分 親子時間都是可以自行安排的 😊 也是感謝老公在七夕情人節這天留時間給孩子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連假即將來到,想知道曾經有過童年的你/妳回想童年又是如何? 對於兒童本身: 大概就是,放假了,爸媽帶我出去玩諸如此類的~ 父母: 放假了,但要顧小孩,要想去哪裡玩,或是怎麼樣殺時間。不得不說,父母為了孩子真的戰鬥力爆棚。 學生: 放假了,但差不多要期中考了耶,根本就是溫書假嘛! 大學生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日午後接近傍晚期間 花了點時間陪雙寶玩不同遊樂設施 🎪 讓自己也成為大姐姐般的投入 只想在孩子還沒完全長大正式離開自己前 多抽點時間陪伴孩子們 👨‍👩‍👧‍👦 這也是我成為全職媽媽的一部分 親子時間都是可以自行安排的 😊 也是感謝老公在七夕情人節這天留時間給孩子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連假即將來到,想知道曾經有過童年的你/妳回想童年又是如何? 對於兒童本身: 大概就是,放假了,爸媽帶我出去玩諸如此類的~ 父母: 放假了,但要顧小孩,要想去哪裡玩,或是怎麼樣殺時間。不得不說,父母為了孩子真的戰鬥力爆棚。 學生: 放假了,但差不多要期中考了耶,根本就是溫書假嘛! 大學生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