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會考作文題目公布時,印象中會出現過幾次討論比較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申論題題目。他們的題目包括: 何謂孤獨?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交換都是為了利益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這些題目連我哲學本科生看了都覺得實在不簡單,然後一位十七八歲的孩子要在限定時間之內寫出言之成理的文章,真的很不容易。
對於在做哲學諮商的我,兒童哲學領域當然也是關注的重點,於是找來這本書看一下。作者是長期旅居法國的前記者,書中除了對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的源起做了一點介紹之外,同時採訪了多位實際在校園擔任哲學教師的老師們,以及部分同學心得,還有一點台灣嘗試推廣哲學教育的現狀。
看完之後有幾個小感想:
-如果要回答台灣是否也要有高中哲學教育,首先應該要思考的會是這個哲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法國的這個傳統是從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所以當初設立的目標是「培養具獨立判斷能力的公民」及「解放人民思想自由」兩大原則。乍看之下,可能覺得我們民主社會也自然是需要這兩個目標。但其實這是非常西方哲學史傳統下的產物,如果沒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其實有很多值得再探討的問題,而不適合直接照搬過來。
-在台灣現在每個小孩幾乎都要念高中(而不是選擇技職教育)的情況下,真的每個人都需要或者想要接受哲學教育嗎? 它應該是公民教育的一環?還是菁英教育的一環? 現在說菁英教育可能會被批評,且民主制度不是本來就應該每個人都要有好的公民教育嗎? 但最早提出民主制度的希臘城邦其實那時候的公民只有少數男性貴族,也就是說這些人是不用為了生活奔波勞動的,有時間可以好好研究思考議題的人。不過這個問題牽扯太廣先不談。
-公民教育其實和哲學教育不一樣,我個人的認知是公民議題僅只是哲學的其中一小部份而已。當然把它先簡化為養成公民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教育,或許會比較容易執行。
-個人覺得其實哲學教育可以有更多內涵,比如說倫理學當中道德的問題以及中國哲學當中很多有關如何面對生命、如何活得好的議題,可能對於青春期的中學生而言也會非常有幫助。關鍵在於如何教這門課。
-老師決定一切。書中採訪了一些接受過高中哲學教育一年後的法國學生,由他們的回答中很明顯地看的出來老師影響了一切,將會決定他們對於這門課的喜好程度以及評價。而且法國對於高中哲學教師資格可是相當嚴格的,很多都是哲學博士。所以如果要推廣一種教育,最關鍵都一定還是在於師資的養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