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你需要高難度的瑜伽體位法練習嗎?

Photo by Ken Treloar on Unsplash

Photo by Ken Treloar on Unsplash

曾經我與朋友討論到瑜伽領域的現況,以及許多人積極在練習高難度體位法的情形。在網路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瑜伽老師與練習者們,時常秀出各種令人驚訝的體位法照片,甚至鼓勵人們努力練習這些動作,但我認為對於這個部分,我們必須得更加謹慎才行。

需要考量的第一個因素原在於,我們為何而練習這樣的動作?是為了鍛鍊心智、體能或是其他的部分?還是落入了是瑜伽練習者就應該練習這些體位法的莫名迷思之中?就像很多人常常不斷地跟風,去追尋及搶購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一樣。

第二個因素是,我們現在適合做這樣的練習嗎?關於這個部分,我特別有所感觸,對身為復健訓練師、健身教練及瑜伽療癒師的我來說,如果是為了促進身體的功能及素質,我們會需要經過評估,並在適當時刻有目的地放入可以協助一個人的動作訓練。很多人以為自己身體沒有任何疼痛,就代表練習這些動作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有人即使疼痛仍執意要練習那些動作),但練習的過程中是否會產生不良動作模式的產生,以及降低身體功能性的狀況(這裡指的並非是肌力與柔軟度,而是人體理想的動作功能模式),可能是很少人會考量到的。

在現今的社會裡,真正擁有良好動作模式的人們其實不多,就連職業運動員都必須經常進行動作模式的調整。有時就算一個人能做到某些動作,並不代表他的動作模式就是適宜的。我常常看到一些肩關節不穩定的練習者,不斷地練習手倒立的體位法,這就很有可能會產生很大的風險。針對這樣的情況,練習肩關節的穩定度應該優先於手倒立的練習,等到肩關節有一定程度的穩定能力後,才適宜開始練習手倒立,而這些肩關節穩定訓練是必須經由專業人員評估及指導的,包括物理治療師、動作模式訓練專家、身體功能性矯正專家等,我也必須明白的指出,大多數的瑜伽老師並不沒有接受過這些專業的訓練,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如果這樣的練習是為了鍛鍊心智,讓自己練習去面對恐懼與內在的自我,我想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更值得我們去面對的事情及方式。我們可以積極去面對家庭關係中問題,並嘗試去化解它;我們可以積極去面對不良的生活習慣,讓自己去除惡習。

瑜伽是一種幫助我們身心連結的良好方式,但它並非萬能,就像每一種方法都有優缺點一樣。瑜伽幫助我們瞭解了自己,我們就應該採取適宜方式去協助自己,而並非只是在體位法的練習裡打轉。或許下次練習時,你可以問問自己:我為何而做這樣的動作練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臺灣首位取得國際瑜伽療癒師協會 C-IAYT 認證瑜伽療癒師;加拿大 Pain Care Aware 疼痛照護瑜伽亞洲區首席培訓師。具心理學學士,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學位,現為瑜伽聯盟 RYT 200 師資培訓講師。 著有《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筋膜 X 瑜伽訓練全書》等書籍。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