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討論繁簡體字的問題,總會想到網路上提及繁體字的優點和批評簡體字的缺失時,有很多觀點都不符合漢字的構造理論,如果遇到精通文字學的簡體字支持者時,很有可能就被反駁得啞口無言了。
網路上一段對簡體字的批評,轉錄如下:
親(亲)不見,愛(爱)無心,產(产)不生,廠(厂)空空,麵(面)無麥,運(运)無車,導(导)無道,兒(儿)無首,飛(飞)單翼,湧(涌)無力;有雲(云)無雨,開關(开关)無門,鄉(乡)里無郎,聖(圣)不能聽也不能說;買(买)成鈎刀下有人頭,輪(轮)成人下有匕首,進(进)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裏走。只有魔,還是魔。
這段話的作者有一種很強烈的期望,認為漢字能夠由有意思的部件組成,「親人」是要見的;「愛人」是要用心、從心而發的;「產」是含有「生」的意思;「運」是要用車來「運送」;「雲」是下雨的原因;引導人要有「道」等等。
首先要糾正一個觀念:能夠從字形中分析出字義的,叫做「表意字」,在漢字裏不論繁簡都是佔少數,數量最多的其實是「形聲字」,也叫做「表音字」,能夠同時表音又表義的字更是少之又少。
「親」字在《說文解字》中是一個形聲字,「亲」是聲符,「見」是形符,從古文字可以知道「親」就含有「常見面」、「常接近」的意思。
「愛」字在《說文解字》中也是個形聲字,但「愛」字本來指「行走」,不是今天所用「愛慕」、「喜歡」的意思,而「愛」字在小篆中只有「夂」的部份是形符,其餘部件都是聲符。所以本來字義上就不需要「心」,但後來有了「愛慕」、「喜歡」的字義,當然有「心」是比較好的選擇。
「產」字在《說文解字》中也是個形聲字,「生」是形符,表示「生出」、「製造」的意思,「彥」是聲符,但把下面三撇省去,換成「生」字,所以「產」是省聲字。
「廠」、「麵」、「兒」、「飛」、「鄉」等簡體字各有缺失,但這些批評不見得能完全套用在其他漢字裏。例如:「厂」字雖然看起來空空如也,但即使有「敞」的「廠」,字形與工廠內的機器、工人、物料等等還是毫不相干,正如「家」字裏沒有人只有「豕」,因此家裏的都是豬嗎?「面」作為「麵」的簡體字,雖然省去了「麥」,但「飯」字也同樣沒有「米」,代表平日吃的飯不是由米煮成嗎?「學習」二字都沒有「心」,表示我們學習不需要用心嗎?「婚姻」二字也沒有「心」,象徵婚姻都不是真心相對嗎?
接下來再解釋這段話中對「運」、「導」和「進」字有比較嚴重的誤解。
「運」字是一個形聲字,「辶」(或「辵」)是形符,「軍」字只表示讀音,與軍隊、車輛毫無關係,所以「運」簡化為「运」只是改變了聲符,對字義沒有影響,認為「運」必須要有「車」字是一種錯誤,「辶」已經表達了「運送」與「移動」的意思了。況且今天的運輸工具也不只限於汽車,可以是飛機和輪船,把「軍」字視為聲符,更能擴大「運」字的使用範圍,不局限於「用車運送」。
「導」作為「引領」、「指教」的意思,從《說文解字》來看,似乎「寸」才是比較重要的部件,「道」是聲符代表讀音。「寸」字在古文字中是畫出右手來象徵手部,在「導」字裏面,表示用手來指引、帶領。「導」的簡體字寫成「导」,是由書法字體演變而來,聲符由「道」變成「巳」,使「導」失去本來形聲字的特徵,這才是簡體字最大的破壞。
至於「進」字,從小篆已是「辶」與「隹」組成,而不是「佳」字。「隹」是由「閵」字省略而成的聲符,「隹」是代表「閵」的讀音,「進」是聲符省略的省聲字。簡體字用「进」字,是新造的形聲字,聲符是「井」,讀音與「進」只有聲調不同,由繁至簡是聲符轉換,聲符完全不包含字義,所以批評「进是往井裏走」是一種謬說。
以上略略說明了支持繁體字還是需要有基本的文字知識,要是不求甚解地支持繁體字,不但沒有理解到文字真正的意思,亦無法傳承正確的文化知識,結果也不見得比簡體字使用者優勝。下一次將為繁簡體字系列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