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失衡的關係,當你越隱藏自己的痛苦,內心反而越委屈…

曾經有許多年長的人與我說過,學生時期比較容易交到真正要好的朋友,這種朋友是可以走一輩子的,出了社會後即使在同一間公司工作再久,三年、五年,只要離開了,曾經以為要好的同事不用多久便淡了;同樣的在社群或是其他地方認識朋友也一樣;這經驗最後實現在我二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同事來來去去的也似乎就是這樣沒錯,上一份工作做了六、七年無話不說的同事在離職後不到一年也就只成了網友,有時不是沒有覺得遺憾,但總抱著順其自然的我(其實是有些懶),並不對一份若即若離的關係太過於強求。

四年多前因緣際會下於手遊上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網友,他們來自天南地北、有男有女,年紀差距最多有近20歲的,但無視距離、年齡、時間等關係,我們最要好時可以每天晚上大家開語音八、九個人接力聊天,全程三、四個小時以上不間斷,有時甚至是一整個半夜,我們從網友面基後成了真正的好朋友,就這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說真的剛開始感覺真的很好,團體裡有年紀較長像大姐一樣照顧人的,也有二十出頭歲像小弟、小妹一樣活潑熱情帶動氣氛的,不處於同一個工作或是學習環境裡,大家可以肆無忌憚的互相抱怨生活鎖事,然後一起罵想罵的人,說白的就是一大群三姑六婆,東家長西家短。但慢慢的相處時間愈長,會發現團體中開始刻意遺漏一些人,大群後又開另一個小群,曾經是二位數字的群組人數慢慢的降到個位數。三姑六婆很寫實的情況就是會慢慢的從外圍沒有關係的人,碎嘴內縮到內圈裡的人。

算幸運的我還不在他們排除在外的人(應該?),至少每次較大型的相約聚會他們從不遺漏我,但比起前兩、三年的熱烈回應,後面一年多的我開始默默的淡出對話,許多話題我也已經跟不上,為何會這樣,其實也是因為在之前密集的相處裡,慢慢的發覺出不適合自己的地方,我開始會推拒他們的約會,距離上一次我和他們見面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總是找不同的理由也剛好有不同的原因來婉拒約會,一直拒絕到無法再拒絕,然後我告訴自己再不出門我就沒朋友了,看看我社群軟體上的其他朋友們的動態,他們的社交圈是如此多采多姿,而成年人的交友是多不容易,若我要像他們一樣,那我就須得珍惜這份友誼;但事實是見面後的我總是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在歡樂的氣氛中我的內心是格格不入的,我自覺無法融入群體,即便餐廳再美、食物再好吃,笑的再燦爛,拍出的照片再歡樂,我只能感覺到無比的寂寞與煩悶。

圖片來源 pexels

某些餐廳的餐點看似美味可口,卻一點都不好吃;某些關係看似美好,彼此卻是貌合神離;某些表情看上去很開心,其實內心卻疲憊不堪。看起來美好很容易,但真正的美好又是另一個問題,照片中看似美好的模樣,並不能證明他們就是美好的。

近一兩年我的家人在某些時刻總是不斷的施與我壓力,而可笑的原因也是來自社群;FB在近年已經成為年長者的愛好,我媽媽也是,她沒事就會去滑滑FB看看某些人的生活狀態,然後再告訴我別人家的孩子對媽媽如何又如何的好,如何又如何的孝順聽話,嫁了個多好的人家,生了多可愛的孩子,每到假日不時會兒女子孫成群的帶老媽媽出門玩,遇到生日節慶也一定會送上價值不斐的禮物或是厚重的紅包,她滑過一張又一張的合照,再以此去推斷他們家庭的狀態一定是和樂融融;一開始我會默默的聽她叨唸,然後想著好吧,就算平日工作再累,假日還是得找時間帶媽媽出門走走吃飯,就算偶爾不是那麼的寬裕,但遇到特別的日子也一定要為她慶祝送上禮物,至於結婚就……隨緣吧!然後她繼續刷著她的FB繼續叨唸著別人的家庭然後再繼續抱怨,於是我開始不耐煩,為何總是要去和別人比較呢?每個人的家庭又怎麼可能會相同,又為什麼要勉強我去做到和別人一樣,把妳認為快樂與幸福的方式轉嫁到我身上?到最後出於反叛的心態我總是會跟她說,妳怎麼知道他們一定很開心,說不定他們在家常吵架並不是那麼和睦,說不定他們在家都不互動,或是子女身心並其實不是那麼輕鬆,只是照片中看起來很歡樂,只是照片裡看起來一切都很完美,其實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作秀得到別人的讚美而放上網路的。

假如你因為沒有得到報償而埋怨對方,把自己幸福的責任轉嫁給對方,或者試圖從犧牲中尋求存在感,就必須停止這種未徵求同意的犧牲。為了建立愛的關係,而非債務關係,為了大家著想,這一刻必須回頭檢視自己。

我們總是在羡慕別人的生活,有時甚至試圖想成為別人,尤其在手機一打開隨手一滑就可以看到別人活在燦爛繽紛世界,有總是在各國四處旅行的,有不停炫耀著名牌商品的,有一放假就四處探訪高檔餐廳的,也有不停曬恩愛或秀家庭的人等等,然後默默的看著黑頻電視中倒影裡的自己,此時正孤獨的坐在沙發上滑著手機,多麼希望現在正在歐洲旅行的人是自己,多麼希望拿著新款名牌包包的人是自己,多麼希望坐在101高樓層吃著美食的是自己,多麼希望那個擁有英俊帥氣又有錢顧家的老公的人是自己;但事實上我永遠也不可能是別人,別人的家庭也永遠不可能是我的家庭,在勉強自己模仿成為那樣的人後,得到的可能只是空虛與日漸增長的壓力。但我的內心還是充滿疑問,為什麼在同一個場合裡,別人在團體裡總是感覺開心並樂在其中,而我的內心狀態卻是那麼寂寞,為什麼在家裡即使是坐著躺著,但我卻時常感受到喘不過氣的壓力,有時甚至會有莫名的焦慮焦躁,在金秀顯所著的《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中似乎能告訴我一些答案。


也許我要做的是放過我自己,與其在人際關係、家庭關係裡努力成為別人或是活成他人認為該有的樣子,不如先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需要什麼,金秀顯在書中是這樣說的,「假如因為想和對方好好相處,希望獲得認可,因而對自己的疲乏視而不見,太為難自己,那麼在某一刻,就會連曾經美好的瞬間都遺忘,對關係的虛無感和憎恨,會滲入疲憊不堪的心」,所以若是想拒絕,我可以試著在腦子裡演練多遍後圓融的回絕,而不是勉強自己答應;若是總是聽到讓自己不開心的話,試著平心靜氣,溫柔但堅定的告知對方也許他的話傷到自己,也許他的話並不合時宜;若是被否定了自我價值,也不必急著難過憤怒,立起尖刺反抗自我防衛,而是先了解為何會被否定,若是真的在過程中發現錯了便勇敢修正,若只是雙方觀點不同,那麼不需勉強自己也不需勉強別人改變,俗話說「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有些人一輩子的思想觀念是不可能會更動,我們只需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即可,要明白人活在世上都是有意義有目的的,當我們降生哇哇啼哭的那一瞬間,便已經在這世上畫上一筆油墨,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件事就抹煞了生存的證據,也不會讓本就愛你的人突然不愛你,更不會因此讓地球停止轉動。

此回閱讀內容《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描寫的便是很貼近我們生活的內容,很多人會在人際相處的關係裡失去平衡,這種關係有時是來自家庭、有時是公司或社交團體等等,當到達一個極限時往往已失去自我,活在虛假的表面裡,忘了如何愛人,也忘了如何愛自己。

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Oscar Wilde

做自己吧,因為其他人已經有人做了-愛爾蘭作家王爾德

這次就透過這本書,讓你從周圍的期待中解脫出來,找回人際關係的信任與平衡。 當所有人都在努力向人證明自己幸福,我們在社群裡開始藏起脆弱的一面,人際關係漸漸流於表象,可以共享快樂,卻沒辦法分擔憂傷;就連和最珍惜的人之間,也經常互相傷害,最後陷入懊悔的循環之中。 該如從這樣的窘境中解脫出來,本集KEYMAN保險經理人曉彤經理帶你分享人生經驗。


本集收聽連結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y6vApa

Spotify: https://reurl.cc/x6v3zV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9R3nMn


【閱讀聊樂KEY】 Podcasts 頻道 

解放你的知識焦慮,重拾閱讀自由 

翻開書,本來就該是件輕鬆自在的事情,閱讀沒有低消,想讀多少就讀多少。 書本闔上後,還記得住的便是對你最重要的KEY! 

節目主持人: 小翔 & Silvia 

聯絡我們: chatkeyout@gmail.com 

網址與節目總覽: https://portaly.cc/chatkeyout

Podcast 收聽平台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oQWq03 

Spotify: https://reurl.cc/p6vbvQ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e3AogK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閱讀聊樂KE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