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課綱 50希望(八)用敏捷開發新課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傳統「瀑布式」的優點是階段清楚(先車頭再車身再車尾),流程明確、期程好估算;但缺點則是動線過長、週期過久,且對於市場變化較難回應,因為越往下,疊加的成本越高,改變也就越難(像「不可逆」的瀑布),最後更可能變成「做完就好」。

1990年代開始,世局變得更易變不確定、複雜與模糊(VUCA),各領域知識急遽暴增且迭代快速,相對於「I PHONE」的開發週期越來越短,課綱如果還是固定、規律地「10年擾動一次」,而且開發模式與週期仍然不變,勢必與現時社會產生更多衝突。

2030課綱開發可以向商業借鏡的地方,首先是核心團隊的組成。在業界,新商品的開發團隊,最少會涵括業務、設計、生產和銷售等四大部門的成員,避免業務接回來的單無法設計,或者設計出來的東西無法製造,或者製造好了賣不出去。在這方面,以往課綱開發團隊主要是以教育哲學學者為核心。

其次,開發模式可以參採「敏捷」,找出新舊融合的「最適模式」。

目前最被廣泛採用的敏捷框架是「Scrum」,原是指橄欖球賽中,當有一方輕微違例比賽必須重新開始的「列陣爭球」,雙方必須在短瞬間團隊以赴取得球權,後來就被軟體開發界用來代稱必須在短時間交付和維護錯綜複雜產品的開發模式 。

相對於傳統先車頭再車身再車尾的線性模式,敏捷是第一時間要先把模型車(概念車)做出來,這樣用一個「具體而為」的整體來跟社會大眾徵詢,比較容易獲得具體改進意見。否則只給我一個車頭,我實在不知如何置評。以致變成大家對個別車頭(理念目標)、車身(課程架構)、車尾(實施要點)的評價都還不錯,但整部合起來時,卻怪怪的。

更簡單說,過去的開發模式是先A再B再C再D,敏捷則是第一時間先出「微型abcd」,術語叫做「MVP」(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藉以和社會明確溝通、蒐集具體回饋;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重複「逐步完善與徵詢修改」的幾個循環,最後整體開發完成。

具體來說,以往的作法是,先花半年論述「理念和目標」,然後徵詢;接著再半年發展「核心素養」,然後徵詢....一直到所有部分完成。

敏捷模式,則是第一個半年就有一部「微課綱」,比如,如果初步提出「韌性」的課程理念(車頭),就一併把整車配套,包括「課程結構」增校訂、減部定;「學習節數」級距制;「教材編選」校本裝;教師員額、學生學籍鬆綁......等等都規劃出來。被徵詢者就可整全地檢視,是否真的有更多彈性機制來淬練韌性,以達成本次課改的基本理念。

先做模型出來是目前各行各業通行的產品開發模式,好處是讓社會大眾可以在真實情境與脈絡中參與及討論,獲得更具體可行的回饋意見,以幫助開發團隊繼續增生與迭代,逐步完善,終抵於成。

但是,這樣的開發模式,可能是開發過程就一直在吵,所以就需要一位「教練」( Scrum Master)來協助開發團隊(Development Team)有效工作,這個 Scrum Master角色,也是以往課綱開發團隊所沒有的。但如果新課綱要在開發過程就積極、具體、深度和社會溝通,一定會對社會造成更大擾動(可是新課綱不就是想帶來新擾動?),此時就必須要有社會學家和社會設計專家加入團隊,協助精準設計參與機制,以進行衝突斡旋與完美溝通。

這樣開發出來的2030課綱,可能過程中爭議不斷,但完成時,卻可能已凝聚大半共識,而且因為廣泛參採各種真實意見,所以將會比較具體可行。

說穿了,課改其實是一種透過「社會擾動」來促成「社會革新」的「社會運動」,所以「吵」是一定的,因此「怎麼吵」就必須精準設計。過去是做完再來吵,但是吵了也沒用,因為已經沒辦法改,於是有人反抗到底。如果改成邊做邊吵,邊吵就邊改,然後做完也吵完了,這樣似乎是比較好的吵法。

所以2030課綱的開發,模式可以採用「敏捷」,過程則需要「社會設計」。




avatar-img
78會員
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108課綱來說,主要內容包括:修訂背景、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階段、課程架構(包括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課程規劃及說明)及實施要點。 採用傳統「瀑布式」開發的話,就是一個好了再來一個。具體來說,就是由幾位教育學者按部就班,先論述「修訂背景」,然後對外(可能也是限於核心的教育工作者
「社會設計」簡單說,就是透過社會動員以達成目的的一種設計。而「課綱」基本上是想藉對教育現場的擾動,以及課發會、教學研究會等的組織動員來達成教育革新的目的,因此,「課綱」其實也是一種「社會設計」。 既然課綱是「社會設計」,那一開始就要讓社會學、設計學以及更多領域的人才參與進來,因為異質與多元更能促進
九年一貫開始把一些學科併為學習領域,一開始確實有出版商編出合科的課本,但立即因為市場考慮回到分科。教育部後來更順應民情,訂出「基本教材大綱」,做為各家教材及未來考試的「有所本」,此時「一綱多本」的精神已蕩然無存。 而108課綱對課本沒有作為,書商只是做了內容的增刪,於是教室的風景變化不大。 但既
課程標準的時代,在教材方面,全國定於一本,大家通通照國家編的來教、學、考。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理解,只有共產國家才會這樣做。 九年一貫開始「一綱多本」,這是很大的突破,把原來掌握在國家機器手裡的知識權力和全民共享,每個教師可以自己編選教材,只要九年後達成十大能力指標即可。 這個政策也帶起教材產業勃興
課程規劃帶起的就是師資培育、教師員額、教材編印及入學考試等等一連串的「產業供應鍊」,於是往往是兵家必爭之地,去年只是增加一節本土語,就創造多少工作機會,帶動多少產業,連家附近的飯店都因為辦理「本土語師資培訓營」,客滿三天。
關於影響2030課綱的趨勢與思潮,無可避免地我們需要關注UNESCO、OECD、World Economic Forum、歐盟的「歐洲綠色新政」、英國的永續政策白皮書、甚至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競相提出的「未來教育」訂單(真的是族繁不及備載)。
以108課綱來說,主要內容包括:修訂背景、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階段、課程架構(包括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課程規劃及說明)及實施要點。 採用傳統「瀑布式」開發的話,就是一個好了再來一個。具體來說,就是由幾位教育學者按部就班,先論述「修訂背景」,然後對外(可能也是限於核心的教育工作者
「社會設計」簡單說,就是透過社會動員以達成目的的一種設計。而「課綱」基本上是想藉對教育現場的擾動,以及課發會、教學研究會等的組織動員來達成教育革新的目的,因此,「課綱」其實也是一種「社會設計」。 既然課綱是「社會設計」,那一開始就要讓社會學、設計學以及更多領域的人才參與進來,因為異質與多元更能促進
九年一貫開始把一些學科併為學習領域,一開始確實有出版商編出合科的課本,但立即因為市場考慮回到分科。教育部後來更順應民情,訂出「基本教材大綱」,做為各家教材及未來考試的「有所本」,此時「一綱多本」的精神已蕩然無存。 而108課綱對課本沒有作為,書商只是做了內容的增刪,於是教室的風景變化不大。 但既
課程標準的時代,在教材方面,全國定於一本,大家通通照國家編的來教、學、考。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理解,只有共產國家才會這樣做。 九年一貫開始「一綱多本」,這是很大的突破,把原來掌握在國家機器手裡的知識權力和全民共享,每個教師可以自己編選教材,只要九年後達成十大能力指標即可。 這個政策也帶起教材產業勃興
課程規劃帶起的就是師資培育、教師員額、教材編印及入學考試等等一連串的「產業供應鍊」,於是往往是兵家必爭之地,去年只是增加一節本土語,就創造多少工作機會,帶動多少產業,連家附近的飯店都因為辦理「本土語師資培訓營」,客滿三天。
關於影響2030課綱的趨勢與思潮,無可避免地我們需要關注UNESCO、OECD、World Economic Forum、歐盟的「歐洲綠色新政」、英國的永續政策白皮書、甚至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競相提出的「未來教育」訂單(真的是族繁不及備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衝刺 Sprint"是“敏捷開發 Agile Development”的“爭球法 Scrum”中的用語。 首先設定一個產品使用流程作為目標, 然後在一週至一個月期間內,將能夠做到這個使用流程的功能製作出來。 這段預設用來迅速進行開發工作的期間,就叫做衝刺期間。」 「精
Thumbnail
「Scrum的用意是為科技業設想一套更快速,更可靠,更有效的軟體開發手法。」 「Scrum源自於 Toyota生產系統,以及空戰的OODA循環。」 「設定為期一週至一個月的“衝刺 Sprint",以維持動能,讓每個成員承擔應有的責任。」 「進行簡短的"每日立會 Daily St
Thumbnail
敏捷開發的實踐方式有很多,其中以簡單、易懂的 Scrum 框架最廣為大家接受。 2024年7月 LeSS 網站發布了新一版的《Scrum 指南》,其中調整的內容我覺得讓這個框架更符合實務上的應用,因此就其內容並結合個人經驗與見解撰寫這篇短文,希望幫助大家快速了解這套能幫助團隊適應變化的敏捷開發方法。
Thumbnail
如何有效運用Scrum的船舶理論來主持專案檢討會。船舶理論將專案比作船,通過風帆、礁石、錨等元素可視化檢討內容。會議前的準備、進行步驟及專案經理的主持技巧,幫助團隊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總結經驗、識別問題、制定改進計劃,從而提升未來專案的成功率。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Scrum已成為專案管理的利器。本文介紹Scrum的核心角色、工件和事件,並結合我開發CDP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通過產品待辦清單管理、Sprint計劃與執行、每日站會和Sprint回顧來提升專案靈活性與效率。希望能啟發更多專案經理運用Scrum,優化專案流程。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本文討論如何運用敏捷開發的概念到人生,以打造人生產品並驗證自己的喜好。透過市場見解,敏捷開發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迭代,以不斷納入新資訊制訂下一波戰術。同時,設計思考和建立人脈也能運用敏捷迭代。此外,我們也討論了計畫如何做才完整、產品藍圖的重要性以及應對科技債的建議。
Thumbnail
敏捷測試能有效幫助科技公司應對網路興起、軟體當道和資訊爆炸的挑戰,透過小型、跨功能團隊的協作與快速執行,並以用戶反饋進行快速迭代以測試產品假說。本文談到敏捷開發的迷思、MVP的重要性以及風險的注重,以及精實創業中如何驗證市場假說。同時提出敏捷的問題點,並結合同理心設計以滿足消費者情感上的需求。
Thumbnail
「"衝刺 Sprint"是“敏捷開發 Agile Development”的“爭球法 Scrum”中的用語。 首先設定一個產品使用流程作為目標, 然後在一週至一個月期間內,將能夠做到這個使用流程的功能製作出來。 這段預設用來迅速進行開發工作的期間,就叫做衝刺期間。」 「精
Thumbnail
「Scrum的用意是為科技業設想一套更快速,更可靠,更有效的軟體開發手法。」 「Scrum源自於 Toyota生產系統,以及空戰的OODA循環。」 「設定為期一週至一個月的“衝刺 Sprint",以維持動能,讓每個成員承擔應有的責任。」 「進行簡短的"每日立會 Daily St
Thumbnail
敏捷開發的實踐方式有很多,其中以簡單、易懂的 Scrum 框架最廣為大家接受。 2024年7月 LeSS 網站發布了新一版的《Scrum 指南》,其中調整的內容我覺得讓這個框架更符合實務上的應用,因此就其內容並結合個人經驗與見解撰寫這篇短文,希望幫助大家快速了解這套能幫助團隊適應變化的敏捷開發方法。
Thumbnail
如何有效運用Scrum的船舶理論來主持專案檢討會。船舶理論將專案比作船,通過風帆、礁石、錨等元素可視化檢討內容。會議前的準備、進行步驟及專案經理的主持技巧,幫助團隊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總結經驗、識別問題、制定改進計劃,從而提升未來專案的成功率。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Scrum已成為專案管理的利器。本文介紹Scrum的核心角色、工件和事件,並結合我開發CDP的實際經驗,分享如何通過產品待辦清單管理、Sprint計劃與執行、每日站會和Sprint回顧來提升專案靈活性與效率。希望能啟發更多專案經理運用Scrum,優化專案流程。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本文討論如何運用敏捷開發的概念到人生,以打造人生產品並驗證自己的喜好。透過市場見解,敏捷開發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迭代,以不斷納入新資訊制訂下一波戰術。同時,設計思考和建立人脈也能運用敏捷迭代。此外,我們也討論了計畫如何做才完整、產品藍圖的重要性以及應對科技債的建議。
Thumbnail
敏捷測試能有效幫助科技公司應對網路興起、軟體當道和資訊爆炸的挑戰,透過小型、跨功能團隊的協作與快速執行,並以用戶反饋進行快速迭代以測試產品假說。本文談到敏捷開發的迷思、MVP的重要性以及風險的注重,以及精實創業中如何驗證市場假說。同時提出敏捷的問題點,並結合同理心設計以滿足消費者情感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