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腦中一直有想放棄的念頭,你不是孤單的

raw-image

不曉得腦中產生無力、想放棄的念頭佔我目前的人生是否高達七成以上?

想下課、想放棄上台報告、想丟掉論文、想下班、想離職、想分手、想拒絕社交活動、想不再當一個努力的人、想在家人面前不再扮演乖巧的孩子、想減少分享固定的主題…

這樣一列出來,更加證實自己真的是一個隨時都想放棄的傢伙!


最近看的這本書《投降輸一半》則像是幫自己打了一劑強心針,原來放棄沒有什麼不好,甚至其實還是一種「求存活」的必要手段。


|最好的決定

我發現想放棄的原因不外乎兩者,一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一是「在意別人的看法」。能力不足這件事情還好解決,現在的資源豐富,如果我們想學琴、想學畫、想學攝影或想學手作,市面上或網路上的書籍、影片、課程樣樣有,甚至強大的軟體和AI工具還能幫我們省掉許多製作的時間,因此有心想學的人都能逐漸進步,並做出讓自己滿意的成品。

至於後者,作者就指出不管我們想做什麼決定,包括「放棄」這件事,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即便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想提供我們最好的建議,但每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個性偏好都不同,「最好」的決定必定是來自於我們自己。

因此這時候就算旁人失望或不理解,我們還是要勇敢地為自己做出自己內心渴望的決定。


|放棄的代價

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最想知道的就是作者有沒有提供我們選擇毅然決然放棄的依據或標準!哈哈!

放棄一件事說明接下來我們要採取一個幾乎不一樣的生活,例如離職意味著接下來不能再靠老闆,只能靠自己;分手表示暫時得自己一個人過生活,沒人載你上下班;和家人攤牌則預示著有好一段時間得一直聽他們洗腦催眠。(話說這些代價我都支付了!XD)

有趣的是,「不放棄」也是有代價的,而我們卻常常會不小心忽略掉,畢竟每天與之為伍,我們可能已經麻痺了,甚至習以為常,這也算是一種稟賦效應吧!(傾向於高估自己所擁有的事物價值)

作者就表示多數人因而選擇繼續撐下去,由於放棄之後產生的生活改變太多,想想可能就「放棄」放棄!哈哈!

不放棄的話,我們可能就繼續忍耐聽老闆煩人的話、繼續和不適合的人大眼瞪小眼、繼續壓抑著被碎念的情緒,不過終究沒有必然的好壞,單看我們如何對這些決策賦予意義

書中舉了一個另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有一名公務員表示他的薪水、福利都很不錯,但就只有一個小問題,「它在扼殺我的靈魂。」後來他成為了全職藝術家。


|有限的能量

改變事情不難,但改變自己的想法和心理狀態就不容易了。人都有改變的可能性、適應性、延展性,一開始我們可以從小處著手。

即便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整理房間、極簡生活是最簡單也最有用的方式。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甚至是對事物的價值觀,而且隨著不斷反覆整理,我們居然能不自覺一一產生改變,例如又捨棄了一件不合身的褲子,然後心態會逐漸開闊起來。

斷捨離也是書中的核心精神,畢竟「放棄」就擺在我們眼前,此刻,我們不僅要斷捨離不適合自己的物品,還要進一步斷捨離對自己行不通的事情。空間有限,而我們每天的能量也很有限,中午過後可能就開始昏昏欲睡了!哈哈!

我們經常將能量分配不均,想放棄時卻突然又開始斤斤計較數字,娛樂時又說是犒賞辛苦的自己而花錢不手軟。雖然放棄時,過程不會都是美好的,但唯有全然由自己決定的生活才會帶來快樂。


|關鍵的一步

科學之所以進步,是因為科學家積極嘗試提出新理論以推翻舊思維。作者表示從長遠來看,放棄比堅持還要好,而且有助於生存。此外,曾經放棄過的人都能同理他人的處境。

我們需要留意的是,放棄的意義不在於完全否認或拒絕某些事,而是幫自己增加彈性,當深陷痛苦或挫折時,便是我們可以弄清楚自己狀況的契機,然後思考我們可以如何回應與處理,因此放棄不是目標,而是工具


活著其實就是冒險,不論選擇哪種決策,我們自身的個性與想法都會重重影響我們對「放棄」與「不放棄」的感受,因此我相信唯有慢慢覺察並放下隱藏在潛意識中根深蒂固的執念,我們才能不再總是在交叉路口前猶豫不決,而能徹底感受美好,淋漓盡致地活一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極簡人的家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