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足解千愁:《我們為什麼要睡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的作者沃克 Matthew Walker,擁有神經生理學的博士學位,並曾擔任過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並於加州創立「人類睡眠科學中心」。他專門寫了這本書,登上Amazon網站、《紐約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榜。以下皆為書中精華。

一睡解千愁,不好嗎?

如果有某一種新藥,「可以延長人類壽命、增強記憶、降低貪吃慾望,不得癌症、不失智,降低心臟病發和中風的風險,又可以快樂、減少憂鬱」,你要不要買?有趣的是,這種「新藥」就是「睡眠充足」,而且是免費的,但有許多人卻不買帳。

莎士比亞在1611的「馬克白」裡提到「睡眠是生命中最滋養的饗宴。」,這個了解非常的正確,而且已經被一萬多份的科學報告證實。

睡覺也可以明顯的幫助學習能力,研究指出,睡眠會幫助你的記憶和恢復學習能力,也能鞏固記憶。一直清醒中的人,雖然工作時間變長,但學習效能變差,成績和成就反而不如那些睡飽的人。

睡覺也不只是為了記住,更是為了遺忘。有些白天我們的痛苦或渴望感覺,睡過之後就可能消除或忘掉。雖然大腦到底是如何做到,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但

(書中解釋了很多關於腦內構造、海馬迴的功用、腦電波、睡眠紡錘波等原理,在此不一一解釋。)

夢境是什麼?做夢有何好處?

夢境大師佛洛伊德把夢境視為「願望的滿足」以及「日間遺思」,但現代的科學家做了研究發現,清醒的生活事件與日間遺思的重播率只有1-2%,夢並不是醒著時的大量重播。然而,會有35-55%的夢顯現出作夢者的「情緒」,也就是他們日間關注的主題和情緒焦點。

作者認為,夢會舒緩傷痛。然而,只有特定主題的夢,才會舒緩傷痛。 芝加哥拉許大學的研究指出,只有那些在事情發生之際,夢中明顯演示出痛苦經驗的人,後來才能從絕望中解脫。而創傷後壓力症後群的人,經常會有反覆的夢魘。

做夢也能幫助你看穿臉部的表情。遭到睡眠剝奪的人,無法正確的解讀臉部的表情,而這在某些職業或身份上,甚至會影響人類的性命,例如警察、醫師、新生兒的父母。

做夢也能增加我們的創意,在做夢的睡覺狀態,你的腦會深入探觸存在腦中的大量知識。睡覺中的人,60%會經歷「阿哈」時刻,也就是頓悟了某些事情的關鍵點,但醒著的人,只有20%會經歷這個時刻。

結語

本書著重在講睡覺的優點、對人類的好處。人類是世上唯一一種會進行自我睡眠剝奪的物種,而現代的社會有極度嚴重的缺乏睡眠問題,一定程度地導致精神疾病大幅增加。




avatar-img
42會員
50內容數
陶淵明詩:「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這是大自然孕育生命的美麗景象。我們在孩子的心裡撒種、澆灌,而神使其生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牧野的活水苗圃 的其他內容
柚子醫師,本名陳木榮,有一個facebook專頁,只要搜尋關鍵字就能找到。柚子醫師的筆觸非常風趣,偶然發現他出版的這本書《柚子醫師雞婆診療室:兩代育兒X親子教養,44則診間記事》,便借來一讀。 一診主要分享有關生病的常識、知識、差異、細節,以及人們會有的迷思、誤
《擁抱B選項》的主筆雪柔.桑德伯格是一名普世價值中的女強人,是FACEBOOK的執行長。然而,她無法掌控她的摯愛的死亡:丈夫突然心臟病發身亡。 本書的內容,即是她如何在這樣的驚愕與悲傷中,帶著兩名稚子(5歲和7歲),走出傷痛,重新開始。
《真確》是比爾‧蓋茲2018年度的選書,作者是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用許多實際的醫學臨床經驗與世界的數據,帶領讀者重新認識世界的真相。 書中提到許多錯誤的直覺,引導著我們錯誤的思考著別人和這個世界。以下簡單列舉: 書中列舉的直覺偏誤 1.    二分化直覺偏誤:例如,認為世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從1881年十月到次年七月的十個月日記,裡面有許多溫暖、啟發人心的小故事。雖然不是小學生,但大人讀了也覺得有一股暖流。 《掃煙囪的孩子》 一個全身烏漆嘛黑的孩子蹲在地上啜泣,因為他幫一戶人家掃煙囪後,賺到的30個銅幣不見了,他不知道如何回去見老闆。路過的小學女
《在愛裡無懼》是愛+好醫師 黃瑽寧醫師的重磅之作,著重於孩子的科學教養方式。在此之前我也讀過他的《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裡面用科學的方式破解許多錯誤的觀念,受益良多。以下是抄錄重點分享: 童年創傷導致慢性病與精神病的高機率 書中提到,童年創傷經驗的數據,高與低,將大幅影響成年之後的身心疾
生活中有許多難解的問題和衝突,有些衝突甚至引發了戰爭。《第三選擇》的作者認為,這些衝突都是可以解決的,解決的方式不是完全的妥協,也不是欺壓對方,而是找到第三選擇,尋求「綜效」。 第三選擇:不是「你的選擇」,也不是「我的選擇」 人類社會是群聚的社會,在面臨差異的時候,通常會落入「你的選擇」或「我的
柚子醫師,本名陳木榮,有一個facebook專頁,只要搜尋關鍵字就能找到。柚子醫師的筆觸非常風趣,偶然發現他出版的這本書《柚子醫師雞婆診療室:兩代育兒X親子教養,44則診間記事》,便借來一讀。 一診主要分享有關生病的常識、知識、差異、細節,以及人們會有的迷思、誤
《擁抱B選項》的主筆雪柔.桑德伯格是一名普世價值中的女強人,是FACEBOOK的執行長。然而,她無法掌控她的摯愛的死亡:丈夫突然心臟病發身亡。 本書的內容,即是她如何在這樣的驚愕與悲傷中,帶著兩名稚子(5歲和7歲),走出傷痛,重新開始。
《真確》是比爾‧蓋茲2018年度的選書,作者是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用許多實際的醫學臨床經驗與世界的數據,帶領讀者重新認識世界的真相。 書中提到許多錯誤的直覺,引導著我們錯誤的思考著別人和這個世界。以下簡單列舉: 書中列舉的直覺偏誤 1.    二分化直覺偏誤:例如,認為世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從1881年十月到次年七月的十個月日記,裡面有許多溫暖、啟發人心的小故事。雖然不是小學生,但大人讀了也覺得有一股暖流。 《掃煙囪的孩子》 一個全身烏漆嘛黑的孩子蹲在地上啜泣,因為他幫一戶人家掃煙囪後,賺到的30個銅幣不見了,他不知道如何回去見老闆。路過的小學女
《在愛裡無懼》是愛+好醫師 黃瑽寧醫師的重磅之作,著重於孩子的科學教養方式。在此之前我也讀過他的《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裡面用科學的方式破解許多錯誤的觀念,受益良多。以下是抄錄重點分享: 童年創傷導致慢性病與精神病的高機率 書中提到,童年創傷經驗的數據,高與低,將大幅影響成年之後的身心疾
生活中有許多難解的問題和衝突,有些衝突甚至引發了戰爭。《第三選擇》的作者認為,這些衝突都是可以解決的,解決的方式不是完全的妥協,也不是欺壓對方,而是找到第三選擇,尋求「綜效」。 第三選擇:不是「你的選擇」,也不是「我的選擇」 人類社會是群聚的社會,在面臨差異的時候,通常會落入「你的選擇」或「我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地當下,不管是為了工作、家庭、娛樂還是其他因素,許多人會選擇犧牲睡眠,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或需要做的事。 但是,長時間缺乏睡眠,會導致引起許多身心靈上的問題。而這本《為什麼要睡覺?》,總結了數十年來的睡眠研究成果,及最新科學突破,替我們揭開睡眠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本書解釋了睡眠的機制及咖啡因、時差、退黑激素如何影響睡眠,也說明睡眠對我們身體健康及工作效率的影響,還有為什麼會做夢?做夢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好處,另外也幫我們解惑睡前小酌能不能幫助睡眠,吃安眠藥能否達到真正的睡眠,並且在最後提供健康睡眠的12項守則供讀者改善睡眠品質。
Thumbnail
睡眠佔據了我們生命中1/3的時間,它的作用和意義甚至高於飲食和運動。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這麼命名,是因為它探討了一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非常複雜和深奧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睡覺。睡覺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正因為它如此普遍和日常,我們往往忽略了它背後的科學和重要性。
Thumbnail
你是否經常因睡眠問題而困擾,例如睡覺打呼、呷個咖啡才有精神做事、白天打哈欠、腰痠背痛,或是出差時難眠等?本篇文章將針對這些困擾提供解決方案。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前一篇談到Why We Sleep(為什麼要睡眠?),本篇談論How to sleep(如何睡眠?)本書副標題為:「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作者為倫敦大學文化研究教授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或許你會問,如何睡眠還需要談論嗎?不就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日復一日、自
Thumbnail
  昨天有睡飽嗎?有睡滿7.5小時嗎?據研究,睡眠時間7.5小時是保護大腦和抵銷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最佳時間。本書副標題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作者為沃克(Matthew Walker),為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本書核心所要探討或扭轉的,是我們一般對於睡
睡眠-佔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很多人卻嫌棄它,總是希望睡得越少越好,殊不知缺乏睡 眠其實正在剝奪我們的生命、造成整個社會的災難……。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地當下,不管是為了工作、家庭、娛樂還是其他因素,許多人會選擇犧牲睡眠,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或需要做的事。 但是,長時間缺乏睡眠,會導致引起許多身心靈上的問題。而這本《為什麼要睡覺?》,總結了數十年來的睡眠研究成果,及最新科學突破,替我們揭開睡眠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本書解釋了睡眠的機制及咖啡因、時差、退黑激素如何影響睡眠,也說明睡眠對我們身體健康及工作效率的影響,還有為什麼會做夢?做夢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好處,另外也幫我們解惑睡前小酌能不能幫助睡眠,吃安眠藥能否達到真正的睡眠,並且在最後提供健康睡眠的12項守則供讀者改善睡眠品質。
Thumbnail
睡眠佔據了我們生命中1/3的時間,它的作用和意義甚至高於飲食和運動。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這麼命名,是因為它探討了一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非常複雜和深奧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睡覺。睡覺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正因為它如此普遍和日常,我們往往忽略了它背後的科學和重要性。
Thumbnail
你是否經常因睡眠問題而困擾,例如睡覺打呼、呷個咖啡才有精神做事、白天打哈欠、腰痠背痛,或是出差時難眠等?本篇文章將針對這些困擾提供解決方案。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前一篇談到Why We Sleep(為什麼要睡眠?),本篇談論How to sleep(如何睡眠?)本書副標題為:「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作者為倫敦大學文化研究教授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或許你會問,如何睡眠還需要談論嗎?不就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日復一日、自
Thumbnail
  昨天有睡飽嗎?有睡滿7.5小時嗎?據研究,睡眠時間7.5小時是保護大腦和抵銷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最佳時間。本書副標題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作者為沃克(Matthew Walker),為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本書核心所要探討或扭轉的,是我們一般對於睡
睡眠-佔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很多人卻嫌棄它,總是希望睡得越少越好,殊不知缺乏睡 眠其實正在剝奪我們的生命、造成整個社會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