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媽的,日日|

    孩子放學後會在公園玩耍,四歲的孩子已有自己的交友模式,我通常選擇在一旁觀看,即使有爭執也不會第一時間介入。

    有一次四個孩子玩耍,我的孩子發出了指令,A同學不服,指著他說:「為什麼我要聽你的?」B同學也加入:「對啊對啊,為什麼為什麼?」兩個人一唱一和,當時孩子也無從反駁,的確!為什麼同學要聽他的?

    他在這些疑問句中漸漸從一個人,縮成一顆球,我在想,我再不過去,他可能就要變成空氣了。我緩緩靠近他們,詢問發生什麼事情?同學嘰哩呱啦的告狀,我先回應完同學,看著眼眶有淚的孩子,張開雙手,問他過來嗎?


    他奔向我嚎啕大哭,激動哭了好久,孩子情緒比較安定後,我問他是生氣嗎?還是害怕?傷心?「因為我跟某某這樣玩都可以,為什麼跟他們就不行?」我感覺他或許不是生氣,而是有一點挫敗,還有啞口無言的著急,於是共同討論下一次該如何面對會更好。同時我也思考,若父母不在場,該怎麼教導孩子面對,或者孩子遇到不一樣的聲音,該如何溫柔堅定但不要過於侵略性的回應。

    感性上,確實有很多私人情感上的捨不得,但也知道,媽媽並不能永遠保護孩子,他需要因為一次一次的受傷換得成長,但感性上,還是不捨,放手是永遠的課題,他在我眼裡是那麼的小,但在同儕的眼裡並不然,你知道孩子是出於善意的邀請,那是因為你是母親,母親看見的孩子,肯定都是善良的,但別人不一定看得見。

    啊,當媽媽好難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