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Try i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時常對自己太嚴苛。在精神世界中容易內耗的人都有的通病,全有或全無(all or nothing)已被我們視為圭臬。時常光用想的,我就已經覺得很多事情都做不到,或是憑藉想像,已經將最糟糕的狀態都預設好了,但那時常就是阻礙我們前進的動力。

換個方式吧!鼓勵自己內在的那個孩子,如同我時常告訴我的小孩,可以試試看,錯了也沒沒有關係,可是,我卻很少允許自己犯錯,好像錯了就罪該萬死,可是當周遭的人有了過失,我們卻可以顯現出寬宏大量的一面,這真是矛盾啊。在這個世界上,最該對自己好的人就是自己,可我們常常對他人很寬容,卻對自己非常嚴厲。

想像你身邊一位最仁慈的朋友,當你犯錯時、或當對方犯錯時,你會說出怎麼樣的話語,他又會怎麼安慰你呢?請你就用這樣的方式好好對待自已。在每個拒絕前先擺上Try it.給自己試試看的機會,當你這樣自我暗示後,壓力相對就會減輕很多,因為也只是試試看,即使結果不如自己預設的那樣,也沒有關係。

完美主義(不是我們真的完美,而是要求自己一定要達到理想中的樣貌)長久以來使我們疲憊,事情還沒開始就在心中結束了。其實認真想想,每個所經歷的難堪與痛苦都是事前沒有預料過的,而我們擔憂之事,它真正發生的機率又低到不行,但對後者我們卻深信不疑。

最近為了工作的事我十分掙扎,不知道重返職場自己是否能勝任,會不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但距離我回去工作的時間其實仍有一段時間,這次我告訴自己,好好享受這個得來不易的時光,如果回去真的有什麼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我也有能力可以解決,畢竟,這麼多年下來,每一次我抱著試著前進的心態,結果都不會太糟,所以我們一起試試看往前走一步,最糟的狀況就是再退一步,那也只是回到原點不是嗎?

avatar-img
174會員
377內容數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疾患,它剝奪了生命中許多美好,但也同時在絕望中看見許多人性光輝。想分享自己十多年來用如何藉著一些實用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尤其在面對自殺議題時,該如何自處。願患者都能更自在、平靜的面對這場生命風暴,也知道就算生病了,還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玄玄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十二、其實我們也是常人 以常態分配來看,身為這世界的一份子,我們得病就是統計學上的一個數字,也因此不用太過於埋怨。因為人生不是得到這個疾病,就是罹患那個疾病,也許我們真正憤怒的,只是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人生、選擇自己生什麼病。
十一、與家人的相處之道 要相信,家人終究是家人,即使他們再怎麼受不了你,時間會讓你曉看清,包容的意義。 我的原生家庭是一個十分傳統不太會互相傾訴心事的家庭,彼此間不太問候,也就是有些疏離。
十、記得你是個病人 有時候我會很哀怨,過往能做到的一切,如今在鬱期時卻舉步維艱。此時我會拿出重大傷病卡與身心障礙手冊,看著它們,告訴自己,疾病這也是我人生的一部份。
九、動起來吧 散步是很棒的運動,如果今天天氣不錯,不妨用走路的方式到住家附近辦事。所謂的辦事其實就是繳費、到便利店買個東西或領包裹。如果你害怕出門的噪音,可以戴著耳機。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對於聲音異常敏感,尤其是噪音,所以出門我也時常戴著耳機,但要更注意安全就對了。
八、從可以接觸的群體開始人際關係 從社會對精障者的污名化來看,似乎我們是一群沒有生產力,隨時會攻擊他人並且的有害族族群。但當你看了許多文獻後會明白,精神疾患的暴力行為在研究上其實並沒有較一般人顯著。另外,我們時常是在生活中明顯有社交退縮的狀況,比起傷害他人,我們更容易的是傷害自己。
七、與攻擊你的人劃清界線 這是生而為人都很難做到的一件事。因為能傷害我們的人,通常與我們的感情上有很深的連結,會成為一個情緒疾患者,必定經過了些傷心事,才導致我們成了傷心人。
十二、其實我們也是常人 以常態分配來看,身為這世界的一份子,我們得病就是統計學上的一個數字,也因此不用太過於埋怨。因為人生不是得到這個疾病,就是罹患那個疾病,也許我們真正憤怒的,只是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人生、選擇自己生什麼病。
十一、與家人的相處之道 要相信,家人終究是家人,即使他們再怎麼受不了你,時間會讓你曉看清,包容的意義。 我的原生家庭是一個十分傳統不太會互相傾訴心事的家庭,彼此間不太問候,也就是有些疏離。
十、記得你是個病人 有時候我會很哀怨,過往能做到的一切,如今在鬱期時卻舉步維艱。此時我會拿出重大傷病卡與身心障礙手冊,看著它們,告訴自己,疾病這也是我人生的一部份。
九、動起來吧 散步是很棒的運動,如果今天天氣不錯,不妨用走路的方式到住家附近辦事。所謂的辦事其實就是繳費、到便利店買個東西或領包裹。如果你害怕出門的噪音,可以戴著耳機。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對於聲音異常敏感,尤其是噪音,所以出門我也時常戴著耳機,但要更注意安全就對了。
八、從可以接觸的群體開始人際關係 從社會對精障者的污名化來看,似乎我們是一群沒有生產力,隨時會攻擊他人並且的有害族族群。但當你看了許多文獻後會明白,精神疾患的暴力行為在研究上其實並沒有較一般人顯著。另外,我們時常是在生活中明顯有社交退縮的狀況,比起傷害他人,我們更容易的是傷害自己。
七、與攻擊你的人劃清界線 這是生而為人都很難做到的一件事。因為能傷害我們的人,通常與我們的感情上有很深的連結,會成為一個情緒疾患者,必定經過了些傷心事,才導致我們成了傷心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真的不夠好,還是標準太苛刻?」 你是否曾因為一個小失誤,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事實是,這樣的「自我審判」只是內心的枷鎖,讓你陷入無盡內耗。接納不完美,不僅能幫助你擺脫焦慮,還能讓你變得更加自信從容。人生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學會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價值,才是真正的自由。你準備好放過自己了嗎?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現代人普遍困於「知道但做不到」的困境,導致負面情緒不斷。作者分享三個步驟:一、釐清內在渴望;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三、用增能的視野覆盤。透過敘事治療,改寫自我認同,擺脫困境,活出真實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極限。如果我們總是想要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與煩惱。我們需要學會放過自己,放下心中多餘的情緒,減少給自己的內耗,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有許多的情緒其實都是多餘的,它們就像一把刀,一寸寸地割傷我們的心。而這些情緒,往往都是我們自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真的不夠好,還是標準太苛刻?」 你是否曾因為一個小失誤,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事實是,這樣的「自我審判」只是內心的枷鎖,讓你陷入無盡內耗。接納不完美,不僅能幫助你擺脫焦慮,還能讓你變得更加自信從容。人生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學會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價值,才是真正的自由。你準備好放過自己了嗎?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現代人普遍困於「知道但做不到」的困境,導致負面情緒不斷。作者分享三個步驟:一、釐清內在渴望;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三、用增能的視野覆盤。透過敘事治療,改寫自我認同,擺脫困境,活出真實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極限。如果我們總是想要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與煩惱。我們需要學會放過自己,放下心中多餘的情緒,減少給自己的內耗,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有許多的情緒其實都是多餘的,它們就像一把刀,一寸寸地割傷我們的心。而這些情緒,往往都是我們自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